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俗艺术与陶瓷装饰的相生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俗艺术与陶瓷装饰的相生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注:作者简介:熊青珍(1969- ),女,汉,江西丰城人,嘉应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陶瓷艺术,客家文化研究。)

(嘉应学院 美术系,广东 梅州 514015)

摘 要:民俗艺术陶瓷装饰有着根本性的制约作用。民俗艺术为陶瓷装饰提供丰富的装饰素材,陶瓷装饰又将从民俗艺术中获的题材内容进行艺术化设计处理。正确地认识、了解陶瓷装饰中所包含的深刻民俗观念,考察一定的民俗艺术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强化陶瓷装饰中的民俗倾向,加深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认识,是推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陶瓷;民俗;艺术;装饰;价值

中图分类号:JS341.8文献标识码:A

Interaction Between Folk Art and Porcelain Decoration

XIONG Qing-zhen

陶瓷装饰的题材与内容充分反映着民间习俗的各种事象。民俗艺术为陶瓷装饰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原动力,陶瓷装饰又以多种形式将民俗淋漓尽致地表现。民俗从题材、内容上制约着陶瓷装饰,陶瓷装饰也承载了一定的民俗催生功能,甚至成为民俗生成、开展和延续与传播的重要途径。正确地认识、了解陶瓷装饰中所包含的深刻民俗观念,考察一定的民俗艺术对陶瓷装饰的影响,加深对它们之间的相互认识,在现代陶瓷装饰领域将民俗文化巧妙地加以运用和充分地展现,对今天研究陶瓷美学与民俗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陶瓷装饰对从民俗艺术中获得的

题材进行艺术化设计处理民间文化生活和民俗艺术活动对陶瓷的大量需求,为陶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如饮食活动中要用的餐具、茶具、酒具,宗教祭祀中需要的香炉、烛台,花机,文化活动中使用的笔筒、笔架、瓷砚、笔洗印盒,陪嫁用的“喜”字坛,和合器等等,都是民间风俗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陶瓷装饰中的题材多数取材于民间习俗,这些题材反映了中华民族对吉祥幸福的向往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利用了民间信仰中神灵的原型意象,渗透到无意识的层面进行创作,无论对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是乐于接受的,又丰富、充实了民俗活动的内容和活动情境。在历代的陶瓷装饰中,有很多作品描绘了丰富、生动的民俗艺术。无论是青花还是以釉上彩表现形式的陶瓷装饰作品,都是将民俗内容外显化,表现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艺术,如“八仙庆寿”、“岁寒三友”、“南极仙寿”、“四君子”等等,他们往往不是视觉印象的直接复制,主要通过装饰的线条美,以概括的手法使物象理想化。他们采取简化、夸张、分解、重组等艺术手法进行创新,运用粗细、疏密、点线等笔法来表现各种艺术意匠。一笔之下有刚柔、虚实、浓淡、轻重之变化运笔之法有中锋和顺、逆、拖等不同。以简练的笔法和单纯的色彩表达了丰富的装饰语言,有着感人的艺术吸引力,正如陶瓷青花装饰中的“三星”,平易近人,笑口常开,与年画中神态庄严的“三星”不同,使人们感到很亲近。“三星”中,“寿星”的形象尤为百性喜爱。在大“寿”字中间画上一个笑容可掬的“老寿星”,就是“寿上添寿”,“寿星骑鹤”、“松鹤祝寿”,洋溢着祥和的气氛。有的还用优美的图案线条界定画框等,提高其艺术品质,最大限度发挥了艺术家们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把握形象的整体安排,直观地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在大大小小的画面之间的关系中,以装饰的手法增加陶瓷装饰的情感因素;有的画面中花瓶的瓶口用焦点透视是圆的,瓶底却用平行透视是平的,桌面则用俯视,这种多种透视的混用组合增强了画面的形式感,出现了与众不同的装饰趣味。有的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将人物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特别是人物面部的表情刻画,再现了憨厚、正直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如果说以虚求实,疏密空灵,简而有意是陶瓷装饰布局上的一种意境的空间美,那么,以实求虚,青中求白,密中求疏,则又是陶瓷装饰另一种艺术意境的空间美。陶瓷装饰中的“并蒂同心”,以并蒂莲组成,并蒂莲是一枝花梗上长出两多莲花,比喻夫妻恩爱,生死与共,利用植物本身进行“协调”,莲梗处理成动势比较大,下面的莲藕处理成“曲形,整个造型动势力生动活泼。还有蝴碟凤尾,花与古钱结合等等,将民俗活动以不同形式淋漓尽致地表现于永生的瓷面上,使人们得到民俗文化内外兼修的回味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得到艺术的享受。

纵观陶瓷装饰中的装饰图形,它一般不是自然图形,而是经艺术加工和创造的图形。也就是说,从民俗活动中获取的题材不是直接引用,而是进行艺术化处理。在处理时,肯定民俗的正面效用,弘扬民俗的陶冶功能。他们将从民俗艺术中获得的题材内容,精心策划,不论全局性的安排还是局部的描写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独运与艺术策略。使拥有其自然美与加工后的装饰美,且这些形象深沉含蓄、影响人们的思想情感,包涵难以割舍的民俗文化,有认知教化、实用、审美等方面的功能。求生避灾的功利意愿主线贯穿在民俗与陶瓷装饰艺术的审美理想中。他们在世俗理念上有着共性的追求,同样追求富有吉祥的寓意,表达了人类的美好愿望,这种表达意愿上的一致性使人类取得以文化精神上高层次的满足,也求得精神慰藉,表现了生活之美和吉祥之意。为了将民俗淋漓尽致地表现于永生的瓷面上,并追求富有气质的画面色彩,达到艺术的效果。从崇尚质朴、净化人性的角度出发,借助于民俗所带有的原始粗野美、质朴美、自然美,采用了形式美法则。通常利用统一、和谐、配置、组合、均齐、平稳、平衡、运动、节奏、韵律等法则使产生生动的“韵味”。诸如民俗中对人们花、草、树木的喜爱,主要借物表现吉祥瑞意,对生活的热情,表达丰富的生活热情与审美意识,在陶瓷装饰中,同样追求吉祥瑞意,表达同样的吉祥,为把这种意识传达给人们,有的采取缠枝或折枝的手法。缠枝与折枝是古代陶瓷艺人对自然界的花卉深刻观察以后,进行了变形处理而创造出来的,在位置经营上讲究环环相扣,恰到好处,形成一种起伏而又连贯的情感节奏,具有很强的装饰特点和具有优美的艺术效果,构思之精巧,就像听到了一首既有节奏又有旋律的美妙歌曲。类似较常用的折枝牡丹就多用写实手法描绘,有的以数枝牡丹对应的形式构图,有的是一朵硕大的牡丹花,周围有月季、、牵牛花等花卉相衬托,主次分明。而以鱼作为题材的,往往将鱼画成不同的形状,千变万化的艺术化的鱼纹在陶瓷装饰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以“鱼”示“余”,所以就会产生莲子与鱼谐音“连年有余”,金鱼在水中嬉戏追逐的“金玉满堂”等,有着十分明显的民俗特色,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和传统民族文化,使人们又从陶瓷装饰作品中体味融文化性、艺术性、生活情趣于一体的美。民俗从题材、内容上的渗入与形式构成上的影响对陶瓷装饰产生影响,体现出自身的多重艺术价值。反过来,陶瓷装饰的共性审美意识,符号性的点、线、面和色块处理以及图案化的视觉形式又为民俗节日烘托气氛,增强了群体的凝聚力,充实了民俗的内容和活动情景,让观众娱乐的同时,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回味悠远,也使他们得到民俗文化内外兼修的回味和潜移默化的熏陶,同时,对民俗的审美起导引程式,有时甚至像一种习惯势力一样,传承下来。值得挖掘的是陶瓷装饰中容民俗的“拙味”、“野性”、“满盈”、“原始”于一体。

二、民俗因素对陶瓷装饰的制约作用

分析陶瓷装饰的题材、内容一个显而易见的特点就是受到民俗思维因素的制约。这制约促进了陶瓷装饰的民俗化。陶瓷装饰中浓厚的民俗思维因素的表现,实际上是陶瓷美术特质的一种反映。其艺术创造中自然流露出的民俗思维,适合了广大民俗层面人们的审美特质以及民俗中自由、淳朴特点。这类作品,往往通过对展示给读者民俗态生活的逼真描绘、社会生活的本真面貌,借此揭示出社会存在的某些客观本质。陶瓷装饰创作高潮是伴随民俗活动高潮形成的,传统节庆活动是民俗艺术的大展示。这种自发的民风民俗活动表现在陶瓷装饰中往往都是潜移默化中带给观众不同寻常的真切感受,给人以深远的回味和思考。这类具有浓郁民俗倾向的作品,往往把民俗化精神当成自己创作的原始动力,通过对民俗形态生活的逼真描绘,展示给读者以社会生活的本真面貌,借此揭示出社会存在的某些客观本质。增添了情趣和气氛,如陶瓷花鸟装饰中就格外能体现民俗思维因素而显其特点,民俗思维因素所赋予花鸟题材的种种象征意义,如龙、风等神兽神鸟的大吉大祥、牡丹花的大富贵等等所决定的“俗”基调,正是大多数人们所喜欢、所追求的。此外,人们实际生活中还常常赋予花鸟以爱情意义,比如“花好月圆”、“白头到老”、“好鸟和鸣”等含义,往往通过花鸟双栖于背景为明月的花枝上,或画一对白头翁依俱在一起,或双鸟愉悦地鸣叫等的景致来寓意,而像画海棠锦鸡寓意“锦绣前程”之义,玉兰花、海花、牡丹花组合的“玉堂富贵”之义,桃花鸳鸯、莲池鸳鸯的“爱情”之义,荷花象征清洁平安,石榴象征多子、桃子象征长寿,佛手谐音为福寿,象征吉祥,游鱼象征有佘等等青花装饰艺术中具有其一定的暗寓和象征意义的题材、内容都是适应了世俗生活、愿望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被自由情性挥洒于瓷器之上,或以吸收文人写意的姿态体现于瓷器之上,可见,民俗活动为陶瓷装饰提供精彩创造,体现了不同民俗活动中的民俗心理、民俗观念,成为陶瓷装饰诞生的合适的温床,同时,民俗的内容与形式,也成为陶瓷装饰表现最初的内容与形式,并在后者的发展中不断得以提升和演化,致使民俗化倾向的陶瓷装饰作品,常常具备其他作品难以替代的非凡艺术魅力。

民俗活动为陶瓷装饰的多元表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尝试从审美的角度将民俗融入陶瓷装饰中,探求用陶瓷装饰表现形式和方法来表现民俗活动的超越世俗,强化陶瓷装饰中的民俗倾向,是推动陶瓷装饰艺术发展的一个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