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微游戏”玩转小学英语课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微游戏”玩转小学英语课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游戏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一般性的游戏往往会因为时间长、难度大、任务重而让学生的参与度不高,或是留下游戏“后遗症”。区别于一般性游戏,“微游戏”具有微设计、微时间、微难度、微操作、微体验的特点,因此能弥补一般性游戏的不足,并能为游戏教学提供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英语教学;微游戏;微设计;微难度;微体验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1-0044-02

【作者简介】吴新竹,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06),一级教师,连云港市英语骨干教师。

作为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游戏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在教学中,一般性的游戏会因为教师过度设计而导致教学目标本末倒置,有时游戏难度太大会让学生游离于游戏之外,或是游戏后留下“后遗症”,即游戏后学生仍然沉浸在游戏之中,影响后续教学环节。鉴于此,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应该运用“微游戏”,“微游戏”即小游戏,它是以模块化、简单易学、时间短为操作原则,以提升学生对教师和课堂关注度为主要目标的小游戏。“微游戏”切合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心理特点,具有微设计、微难度、微时间、微操作、微体验等五个特征。“微游戏”的运用能为英语游戏教学提供有益补充。

一、微设计,节约备课时间

“微游戏”的设计应以模块化为原则,着力设计可以被英语教师广泛使用的、典型的游戏模块,这样设计出的“微游戏”才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微游戏”,不仅可以节约备课时间,而且能相对熟练。如,Song time版块作为巩固环节,经常安排在重点句型及其答句的教学之后,学生们可以用耳熟能详的曲调唱出句型。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四下 Unit 6 Whose gloves?一课为例,在教完Whose ... is this?/Whose ... are they?后,笔者让学生用《两只老虎》的曲调唱出下面的句型:

Whose dress is this?Whose dress is this?

It’s my cousin’s. It’s my cousin’s.

Whose gloves are they?Whose gloves are they?

They’re my father’s. They’re my father’s.

这样的微游戏,既让游戏发挥了作用,又纠正了过度设计而造成的舍本逐末的倾向,是符合英语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方向的。

二、微时间,把控课堂进程

微时间,就是根据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的特点,把“微游戏”的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这样既能迅速收拢学生的注意力,又能避免学生因游戏时间长而开小差。

在一节字母复习课中,教师为突破发音归类的教学难点,安排了 “招兵买马”的游戏。游戏规则是教师先在学生中选出五个元音字母“大将军”,然后让他们手持卡片自己去找“兵”,找对的给该“将军”所在的组加分,并齐声朗读。但是,游戏时间过长,课堂出现了混乱,原本设想全员参与的游戏最终成了五个学生收集字母的个别行为。

根据微时间的要求,我们重新设计游戏,游戏名称改为Look and find,具体操作步骤:教师在复习字母时把字母卡片随机发到学生手中,先让全班学生找出五个元音字母;然后教师给出命令,分别找出A、E、I、O、U的队员,让这五个学生作为五个队的Header,有卡片的学生就会进行思考,没有卡片的学生也会帮助附近有卡片的学生找到自己的队长。但教师需要明确要求游戏中不能离开座位,以免秩序混乱。

这样该游戏就可以在保证学生集体参与的基础上,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游戏环节,既有一定趣味性,又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

三、微难度,学生全员参与

微难度以适龄性、参与性为原则,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游戏的难度,以减轻游戏中学生的任务量。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教学任务,又能避免游戏旁观现象的发生。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游戏的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类型的游戏,对各年龄段学生的要求也不同。以Guessing game游戏模块为例, Guessing game旨在借助一些形象的图片、声音、动作等,提高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猜测中获得新知;而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则可以让学生逐渐运用自己的抽象思维、想象力来进行猜测游戏。

以译林新版《英语》三上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一课为例,笔者采用Guessing time进行单词教学,如下:

教师先画出一个椭圆问:What’s this?学生猜测:Is this an egg? Is this an orange?...接着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接着猜:Is this a fish?最后出示第三幅图,学生最后终于猜到sweet(糖果),运用这种猜测的形式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他们都想猜出最终答案。

“微游戏”教学不仅有趣,更重要的是能让后进生参与到英语学习中来,从而保证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把同一年龄段中,小学生的较低理解水平和学习标准作为微游戏的研发设计标准,是凸显游戏微难度特征的重要前提。

四、微操作,学生易学上手

微操作,就是以便捷性、简单性为原则,把学生易学、易动手作为游戏设计的目标,用最少的环节和步骤减少学生因游戏本身而出错的情况。这就要求设计者考虑以下因素:一是游戏环节最多不超过3个,以2个环节为宜;二是减少肢体动作,一般以适度的徒手游戏为基本方式;三是不要离开座位,以免学生因空间的变化产生适应性变化,难以回到教学进程。

以Simon says游戏为例,在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五下Unit 6 A PE lesson一课中,笔者采用Simon says游戏,教师发出指令:Simon says, touch your nose,学生做摸鼻动作,如果发出指令时没有说Simon says学生则不做相关的动作。全班分成四组,反应慢或做错的学生被淘汰,回到座位,留下人最多的小组获胜。最后教师给出指令:Simon says, sit straight. 学生迅速坐正,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这个游戏只有两个步骤,简单易操作,且可以反复进行;另外,教师发出的最后一个命令恰到好处地衔接了下一教学环节,学生注意力能迅速回归到正常的教学中。

五、微体验,避免学生过度兴奋

微体验,以适度性为原则,既要满足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又要避免游戏“后遗症”。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采用“微游戏”是为了帮助教师完成英语教学目标,并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热闹。

如:译林新版《英语》三下Unit 5 On the farm一课,学生初步掌握动物单词的读法后,教师安排了Running race游戏环节来进行单词的操练。教师通过动画展示三种动物的赛跑场景,然后请学生分别选择喜爱的动物,在赛跑过程中大声朗读该动物的名称,为其加油。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为自己的运动员加油,课堂气氛顿时热闹了起来,好像真的运动会场一样。但游戏结束后,学生们仍然沉浸在游戏中,难以自拔,剩下的教学任务教师只能草草结束。为此,根据微体验的基本特征,我们对该游戏进行了重新设计,并改名为Watch and say,看完动画后,教师提问:How many animals are there in the cartoon?生:Three.教师:Who are they?学生回答: They’re cow, pig and dog. 师:Who is the winner?生:The dog.

经过修正的游戏不仅减少了步骤,只有观看动画和问答2个环节,学生容易参与;而且适当降低了游戏的强度,不需要学生大声加油叫喊;此外还减少了游戏的对抗性,不至于让学生太兴奋。教师经过简单的动画和问答后就可以结束游戏,既达到了本环节复习动物名称的教学目的,又通过游戏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英语课堂“微游戏”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及时调整课堂教学氛围,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提升英语教学的成效。因此,在教学中,“微游戏”要适合本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英语教学,构建高效的英语课堂。

注:本文获2014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竞赛二等奖,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