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诗词作为中华文明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文化精粹,具有字字珠玑,句句传情的特点。很多诗词对于地理现象和原理的描述科学而准确,对于地理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已经能运用诗词于地理教学,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本文以举例论述的方式,试图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诗词;地理教学;作用高中地理教学中往往会存在学生听课效率不高、因为知识难度不匹配自身最近发展区而产生的学习懈怠和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不高等种种问题。追本溯源,这些和高中地理知识的难度梯度较大和教师教学方法选用不当不无关系。诗词是中华五千年浩瀚文明的瑰宝,是无数文人墨客的智慧和文采的结晶。诗词韵律感强,文字精炼而有说服力,许多诗词对于地理课堂上所要讲述的知识有一个精准的描述。如果能准确运用诗词于课堂,对于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和活跃课堂气氛大有裨益。 诗词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有以下几处: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前四句。这几句话形象而生动的描述了冷锋过境时候的天气,“胡天”说明了地点是关外,“八月即飞雪”说明了西北的气候特征也就是降雪日期较早。后两句是传世名句运用比喻、夸张等说法我国冬季时的冷锋活动频繁,且多为快行冷锋,移动速度快的气候特点。反观高中地理课堂对于《冷锋》这一知识内容的讲解,虽然很到位,但是由于冷锋这是一个较为抽象难懂的现象,学生难以在日常生活中很直观的看到,而运用了这四句话在地理教学的导入时,学生的兴趣不但一下被激发了,注意力被吸引了,对于冷锋的特征的掌握也到位了。再如词《送瘟神》里面的这两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两句词对仗工整,说明了地球自转的一个基本规律。地球半径是40000公里左右,折合八万里,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进行自转,也就是人们坐在原地就可以有着八万里的航程。地球绕太阳公转,人们即使在地球上亦能巡视宇宙里的无数星河,这是后半句的地理内涵。这两句如果在地理课堂中展示出,学生的第一反应必是对于诗词的正确性的质疑,如若教师能对其有个科学而权威的解释,学生在领略了我国诗词之科学美的同时,更会领略到地理学科的内在趣味性和生活性。这正如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述:学生的学习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认知过程,学习的本身就包括情感兴趣两个方面。教学中注意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就能有效地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保持深入探讨知识的原动力,提供可靠的基础。

二、告别沉闷低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在气候知识的讲解中不乏名句可供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隐含着农历四月平原地区的各种花已相继凋谢,而地处山上的寺庙中这时的花才刚盛开的气候知识。与此异曲同工的诗句还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的“春风”指“夏季风”。玉门关位于我国季风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当然受不到夏季风的影响。同样在地质地貌知识的讲解中也有很多经典之作。唐代诗人胡玢的《庐山桑落洲》就是描写河流外力作用的,曾多次出现于考题中。该诗写道:“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这首诗形象地描写了流水的侵蚀与沉积作用。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在北半球,水流向右偏转,致使河流一侧接受河流的侵蚀,而另一侧流速慢,接受河流的泥沙沉积。诗中的“古岸”受流水侵蚀而“崩欲尽”,而“桑落洲”接受泥沙沉积,以前虽是流水流经之地,经过长时间的泥沙沉积作用,已经变成能为人们居住了。再如讲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时,引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来突出云贵高原的地形和气候的根本特点。这样学生即使没有去过云贵高原当地,也能随着教师创设的诗词意境,自由想象,拓展了知识的视野,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再现地理景观,学习有亲切感的知识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明确要求“学生要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仔细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即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中和生活多联系,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唤醒学生的地理意识。学生逐步的仔掌握知识的同时,不但做到“学有所成”更加做到“学有所用”。

在实际教学中,我曾引用《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句作为农业地域类型的差异的导入。作为初中语文课文的这两句,学生首先对于此不无亲切感,橘和枳有差异他们也知道,但是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差异呢?学生未必全部能答准。这就引起了认知障碍,此时教学可以适时的引入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几个自然要素(地形、土壤、水分、气候等)进行解释。同样,在解释的同时也灌输了这节课的主干知识点。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古诗词的运用其实也可以进行适当的改编,效果可能更佳。有一位同学她在教学过程中,引用“嘉陵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导入水循环的知识。其实仔细想来,李白《将进酒》的这两句的导入已经司空见惯,见于各类教案,效果平平。但是经她这一改编,效果甚好。首先学生普遍知道黄河,但是对之即熟悉又陌生。而生活在重庆的学生,自小大多的生活和嘉陵江是息息相关的。改成了嘉陵江其最大的改进就是贴近了学生,增加了亲切感。人都有一种乡恋情结,如果能合理的讲述乡土地理的知识,对于地理教学是大有裨益的。

运用诗词教学对于课堂的导入,知识的理解,进行德育美育教育都大有益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应该精选诗词,在不做到诗词泛滥把地理课变成语文课的同时,也应该仔细考究诗词其真正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以免陷入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汪德跃,雷维应.浅谈诗词谚语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07,(11).

[2]朱青平.诗词与谚语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青少年日记,2012,(9).

[3]张选清.浅谈诗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J].网络导报・在线教育,2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