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几点尝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注重趣味性,注重主体性,注重实践性等教学方法,调动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尽量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去做,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教师普遍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面对新课程,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当下教师都在不断探讨的重要课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要让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起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去说、去做,进行自主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将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点滴做法与大家共勉。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愿意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探索多种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引导学生先复习长方形的特点,然后制作一个长方形的纸片,让他们想办法去量出纸片的周长,看看都有什么方法,谁的方法最好。话一说完,学生都热火朝天地忙开了。最后得出几种方法:一是长+宽+长+宽,二是长×2+宽×2,三是(长+宽)×2。我让学生都谈谈自己列式的思考过程,告诉他们方法都是正确的,并表扬了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然后,再问他们,哪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愉快地掌握了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二、注重趣味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深刻地指出:“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需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因此,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动脑去想、去发现,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促进智能发展。例如,在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为了让学生去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环节。我先与学生共同做一个游戏:请3位同学随意报一个数,师生共同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判断这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游戏结束,当学生惊呼老师为什么能判断得这么快、这么准时,我说:“因为3的倍数也是有特征的,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赶快以小组为单位比一比,看看哪一组能最先找到判断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法宝吧!”顿时每个小组学生都跃跃欲试,随之就积极地投入思考中。在找到3的倍数的特征之后,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了,很快又举出了许许多多3的倍数。可见,从学生自己的发现中,对3的倍数的特征已经很自然地融会贯通了。
三、注重主体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去说,才能促进学生积极、自觉地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及发展智力。同时,通过说来的反馈信息,使教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在有限的40分钟里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角的分类”时,就可以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按角分,有的学生说按边分。教师不要急于表态,要让学生按他们自己分的方法把黑板上的角归类。这样,在“说说议议”中角的归类就一目了然了。
四、注重实践性,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多以具体形象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通过动手实践操作可以调动学生手、眼、口、耳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时,让学生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得出长方体的体积正好是长、宽、高的乘积。再如,学习“图形的拼组”,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践,拼出的图案丰富多彩,形态各异。
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教师精心创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说、自己去做的条件,给予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去做的机会,充分挖掘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牢牢把握住学习的主动权,那么学生就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参考文献:
[1]雷勇军.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成功:教育,2011(18).
[2]顾启将.浅谈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1(09).
作者简介:衣向阳,女,1962年8月出生,本科,就职于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古城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