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体验式教学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体现新课改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上被广泛采用,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体验式教学的实施。那么,什么是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体验式教学在实践中有哪些问题需要关注?这一系列的问题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面临的新课题,同时也是我们在教学中不得不面对的难题。笔者力求在充分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体验式教学的观点进行整体梳理和综合,并结合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谈一点浅显的看法。

一、体验式教学的含义

对“体验”这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亲身经历。”“体验”既有“领悟”“体味”“设身处地”的内心体验含义,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的行为体验含义。

所谓体验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情境的创设、活动的开展或实践环节的开发,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

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2011修订稿)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注重思想品德课知识教学的同时,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提高学生的道德践行能力。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运用适当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道德实践,通过亲身体验与感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新课标强调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究知识,自主构建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论的升华,这就需要实施体验式教学,以促进学生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体验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建构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能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从而达到让学生过健康有意义的生活,做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目的。

二、 体验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根据学生学习体验场所及刺激机制的不同,我们将初中思想品德体验式教学归纳成“情境体验”“活动体验”和“实践体验”等三种类型,让学生在情境中、活动中、实践中获得体验,从而达到体验式教学的预期效果。

(一)情境体验,以情激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与学生)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体验式教学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加以实施。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故事情境。为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的内容,恰当地列举一些趣味故事,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天平》中公平的重要性时,教师简要介绍了“不平则鸣”的历史小故事,为学生创设因社会不公平导致朝代更替的情境,并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分配不公、竞争不公等)造成的影响,让学生深深地感悟到社会稳定需要公平,体会到公平的重要性。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2.问题情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眼前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很感兴趣。”问题情境的创设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它是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状态,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索,然后发现“为什么”,最终找出问题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和思想上的焦点,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情境。

3.音乐情境。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和积极性。课堂中适当地穿插一两首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歌曲,既能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又达到了教育目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合作!竞争!》时,为了营造团结合作、众志成城的教学情境,可播放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随着激昂的旋律、跃动的音符,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在音乐的情境中得到陶冶。

4.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把书本的信息通过视听手段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地呈现于学生眼前,能使学生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获得知识,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防范侵害,保护自我》一课中可运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影片《小鬼当家》,并展示相关的漫画、图片。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让学生直观感受生命的价值,警惕不法侵害,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落实了教学目标。这时已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渴望课堂教学的延续。

(二)活动体验,以情导行

教师要巧妙构思、用心设计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使学生的情感更深入、更持久。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更多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切实改善初中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的状况,使学生爱上思想品德课,主动探索其中的知识。

1.小品。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小品,让学生扮演有关角色,教师则灵活参与其中,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之中。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一课时,让学生扮演老板和消费者,表演小品《倒霉的“上帝”》和《我是“上帝”我怕谁》。小品虚拟了一个八年级学生的消费经历,借助他的消费体验,能让学生在开怀大笑之后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从而指导他们正确面对来自心理品格、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能让学生认识到保护“上帝”权利的必要性,认识“上帝”享有的权利,并明确应该怎样做一个文明的“上帝”。

2.辩论。初中生虽然阅历少,知识还不够丰富,但是他们对许多热点问题都有了粗浅的是非观。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一方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展示他们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在辩论中获得成就感。辩论式课堂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课堂气氛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还增长了见识,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参与意识和“主角”意识。

3.讨论。问题通过争辩,就会更加明晰。按照“提出问题分组讨论适当指导汇报观点”的模式开展教学,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流技巧等多维能力,促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形成有效的多元交流、多元互动,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发展。

4.猜谜。对于一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通过猜谜的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从中获得感悟和发展。如在学习《快乐的自尊》时,让学生写出最欣赏的同学的几条优点,收集后选取一部分读给学生听,多数学生都能猜出说的是哪位学生。这样被人欣赏、肯定,学生自然就体会到了自尊与被他人尊重带来的快乐。

5.竞赛。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说过:“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在当堂训练环节和复习课时适当开展小组竞赛活动,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在竞赛活动中体验、感悟,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愉快、主动地投入学习。

(三)实践体验,以情明理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切身体验的过程中增强道德学习的能力。学习思想品德仅仅立足于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既要学习“有字书”,又要学习“无字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拓展学习的空间。通过实践,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具体而又丰富的社会生活,锻炼综合应用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1.生活体验。“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人的思想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和编排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入手,体验生活,唤起学生情感,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讲八年级上册《难报三春晖》的内容时,结合现实生活中一些学生过分关注自己,对自己的父母不了解的情况,让学生提前了解自己的家庭,建立家庭档案,并完成一项任务:请给父母洗一次脚或剪一次指甲,并谈体会。这样,就能让学生体验、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付出。

2.社会实践体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课堂生活永远只能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课外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和发展。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或特殊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时常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走出课堂,通过调查、参观、访问、课题研究等方式,去探索社会现实问题,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丰富自己,增强学习能力。例如在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两课教学中,仅仅学习教材内容是苍白无力的,学生难以体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就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到大自然去观察、体验;到工厂、农村去参观访问;到社区去调查了解;到社会上开展宣传服务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搜集到当地关于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真实材料,深刻体会到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从而树立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观念,并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

三、体验式教学的实践反思

体验式教学有它独特的优点,如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等,但是在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简单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师的主导上看。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关注学生的体验、感悟和实践,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因此,有人问,这样政治教师的作用是不是降低了?其实不然,政治教师的作用不是降低了,而是更为关键了,体验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科学的预见、精心的设计、透彻的分析和耐心的点拨。因此,体验式教学的实施,对政治教师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挑战自我,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体验式教学依托于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对思想品德课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其一,教师要转变角色,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即导演作用,学生要发挥积极主动的主体作用,即主演作用。在体验过程中,教师既要使自己的主导作用得到发挥,又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感悟、实践,从而获得知识、技能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其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体验式教学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发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教师必须提高知识储备量,丰富自我,完善自我。体验式教学的方式是丰富多彩的,它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利用、开发和整合各种课程资源,为实现学生有效的体验学习提供多种途径。而且最好能够借助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例如幻灯、录音机、录像机、CD、VCD、多媒体计算机等,才能使课堂的容量增大到体验教学所要求的容量,发挥人机互动、快捷便利的优势,充分创设感人的情境,带领学生走进自我探索、自我体验的境界,以情感人。同时,由于多媒体教学软件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就更需要教师能做到与时俱进,丰富自我,完善自我。

2.从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看。体验式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加以选择,比较复杂的内容就不宜运用此教学方法。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些问题亟需我们解决。教材提供的是一种静态的结构,体现的是编者的教学意图,作为对话的文本,它是预设的教学流程。而我们课堂中面对的是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千差万别的学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充分运用教材,依据所教学生的特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从教法的选择上看。“教无定法”,教师要注意不同教学方法的整合。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的运用过程中应该和其他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从整体上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其实,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交织在一起的。例如体验式与合作式,体验式与探究式,体验式与启发式等等。因此,教师要善于整合多种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整合适当的教学资源,按照提供情景、自主体验、相互交流、归纳迁移的程序,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4.从教学的效果上看。切勿使课堂教学陷入“重形式、轻效果”的误区。在体验式教学中,组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印证、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外显形式,使其沦落为表演,必须以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主体参与”为基础,以“自我教育”为落脚点,深入到学生的认识世界,找到教学重点、难点与学生生活热点的结合点,精心设计,周密部署,激发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情意状态、认知结构和功能的改组、重组和发展”。否则一堂课尽管形式多样、热闹非凡,却忽略了教学的效果,就会成为走过场。这样的课显然违背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初衷,学生虽然参与其中,但并未真正做到情感参与、情感认可,思想品德课最主要的德育功能根本没有实现。

5.从评价的方法上看。体验式教学评价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既注重结果,也注重过程;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评价。也就是说,对学生的评价,要注重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

总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既是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体验式教学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的规律,了解学生的时代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尝试,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付波华,肖海平.体验式教学:素质教育的理想选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4(1).

[3]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丛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楼江红.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