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无可慰藉的伤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无可慰藉的伤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讲述了主人公瑞德在一座充满家庭问题的小城中的经历。本文将运用家庭系统理论,并结合创伤理论中有关儿童创伤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文本中紧张的家庭关系,阐释儿童家庭创伤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家庭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危害,呼吁现代人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

关键词 石黑一雄 《无可慰藉》 家庭系统 创伤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石黑一雄是当代著名的日裔英国作家,与奈保尔和拉什迪一同被称作“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他出生于日本长崎,5岁时随父母迁居英国。作为一个游离于英日两国文化之间的移民作家,石黑一雄自嘲道“不知家在何处”,并且在其所有作品之中,无不透露出一种漂泊无根之感。对“家”的渴望和对家庭关系的探讨,出现在他的每一部作品中,尤其是其第四部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小说中的人物放进家庭环境中去考量和分析。本文尝试将心理学的较新成果家庭系统理论引入文学批评,并结合创伤理论来分析石黑一雄的这部作品。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中欧一座不知名的小城,城中充满了郁郁寡欢的各色人物,悲伤忧郁笼罩着整个城市。小说为我们呈现出了几组支离破碎的家庭,主人公瑞德、其妻儿苏菲和鲍里斯一家,霍夫曼夫妇和斯蒂芬一家,布罗茨基和柯林斯一家,这几组家庭都是夫妻感情淡漠,亲子关系紧张。几乎所有石黑一雄小说中的家庭都不是幸福美满的,《无可慰藉》可谓是最典型的一部,家庭创伤在其中的表现也最为具体和集中。

作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瑞德常常漂泊在外,和妻子苏菲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沟通,夫妻感情淡漠。两人之间的对话给人一种答非所问的感觉,对于苏菲电话中的询问,瑞德总是含糊其辞。一位曾经的邻居这样描述瑞德一家,“说句公道话,我觉得应该没有身体上的暴力行为。但是,他们深夜大喊大叫,你又不得不听,就比较烦人了。”“无论何时我们见到他,他都很清醒,非常得体。他走在路上,会飞快地向我们致意。但我妻子确信背后另有隐情。你知道,酗酒……”邻居所言反映了瑞德一家真实的生活状况,瑞德经常出差在外,不断酗酒,夫妻两人总是吵架。瑞德与苏菲之间严重缺乏家人间的关爱,甚至在苏菲的父亲离世之后,瑞德也没能安慰一下自己的妻子,苏菲在伤心之下选择带着儿子离开了瑞德。

小说中的另一对夫妻霍夫曼和克莉丝汀则被囚于失衡的婚姻中。面对出身艺术世家的妻子,毫无音乐天赋的霍夫曼变得极度自卑,无时无刻不在讨好妻子,而克莉丝汀却以冷漠待之。斯蒂芬向瑞德讲述了父母间扭曲的关系,有一次他发现父亲站在客厅中,长时间一动不动地望向花园中的母亲,然后斯蒂芬突然意识到父母已经有好几个月没怎么说过话了。莫里・波恩是家庭系统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波恩八个概念”中的三角关系(triangle)意指“一种三个人组成的子系统,当家庭中一个两人的子系统在遇到压力时,会将第三个人拉入系统以降低情感强度和焦虑并获得稳定”(张秀琴 44)。依照波恩的观点,在家庭生活中,发生冲突的夫妻往往会将脆弱的孩子拉入其中,从而将焦虑分散到三角关系中。小说中的斯蒂芬便成了缓解父母之间紧张关系的牺牲品,霍夫曼和克莉丝汀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过分苛求他能成为顶级的钢琴家,给斯蒂芬心理上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分居多年但仍旧深爱对方的布罗茨基和柯林斯,多次尝试想要破镜重圆,但都以失败告终。他们困于年轻时给彼此造成的伤害之中,柯林斯更是对未来的感情失去信心,面对改过自新的布罗茨基,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瑞德父母的感情也非常不和,却在外人面前假装恩爱。瑞德常常触景伤情,坐在儿时家里的旧车里,他回想起了童年时的种种不快,回想起为了逃避争吵的父母,自己会钻进庇护所似的旧车里。这样不幸的童年给瑞德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即便不愿去面对,却还是会在一些场合中触发回忆。

不幸家庭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孩子,童年时遭受的创伤会严重影响他们成人后的面貌和行为,表现为自尊水平低下和一定程度的心理分裂等症状。家庭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萨提亚认为,“一个人的自尊水平主要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来源于早期和父母的互动。自尊水平高的人对于自身价值非常确定,因而能够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做出恰当而有爱的行为”(Satir 33),而自尊水平低下的人则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情感,过分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认可。瑞德虽然认识很多人,却无一人为亲密之人,连自己的妻儿都被视作“陌生人”。他极度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甚至幻想父母第一次露出了兴奋的期盼之态,前来参加“周四之夜”观看他的演奏。斯蒂芬更是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他苦练琴艺,纠结于“周四之夜”上钢琴演奏的选曲,只为能让父母感到一丝满意。童年时遭受的家庭创伤使得瑞德和斯蒂芬的自尊水平低下,自我价值感低下的他们常常企望他人能够证实自己的价值。

对于童年时遭受的创伤,朱迪斯・赫曼认为,“在长期虐待的极端情况下,心理分裂不仅成为适应性的防御反应,更成为人格组构的基本原则”(Herman 103)。小说中的儿童虽然在肉体上没有受到虐待,但在精神上无疑遭受了巨大的折磨。瑞德小时候就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分裂,他迷恋于自己那带有强迫性质的“训练期”。当他在外玩耍时,一感到有想回家的念头,就会训练自己到一颗橡树下站上许久,击退内心的恐慌。等他觉得时间够长了可以回家了,却强迫自己在树下再多站几秒钟。久而久之,这种训练竟然变成了一种固定的仪式。这种表现恰好印证了精神分析学家科林・罗斯的观点,受虐儿童一方面不得不依赖自己的父母;另一方面又想远离他们,因此产生了一种既想亲近又想抵触的关系,在儿童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割断的力量。“这种依赖和抵触之间的矛盾是最为严重的冲突,是痛苦的根源,面对不得不依靠施暴者的局面,个体最后就只能心理分裂”(Ross 264)。

家庭系统理论告诉我们,家庭问题是一种多代过程,具有代代相传的特点。波恩认为家庭问题是通过数代人产生的,每一代人往往都有相似的家庭关系模式,如果没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那么上一代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便会重复出现在下一代人中。我们不难发现,小说中瑞德与苏菲一家的关系模式就好似上一代瑞德父母组建的关系模式。经常吵架的瑞德父母,造就了“喜欢孤单”的瑞德,从他儿时与玩伴菲奥娜的对话中,我们得知瑞德从小就对自己未来的家庭生活充满畏惧,更喜欢长大后独自生活。正是以这样的心态,瑞德冷漠地对待自己的妻儿,失去了与家人建立亲密关系以及享受家庭生活的能力。童年时遭受家庭创伤的瑞德,将上一代不良的关系模式复制了下来,同样地与妻子争吵,同样地忽视儿子的成长。更令人痛心的是,无辜的小鲍里斯别无选择,只能重复走着父亲儿时痛苦的心路历程。如果这种不健康的家庭模式没有得到治疗,不幸还将会延续到下下代,甚至代代相传下去。

家庭问题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仅可以纵向地在家庭系统中代代相传,还会横向地蔓延于更大的社会系统。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作为社会的子系统,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互动关系。家庭子系统既会影响社会母系统,也会受到社会母系统的影响。家庭中的忧郁情绪会蔓延到社会当中,社会中弥漫的忧郁情绪也会反过来作用于更多的家庭。小说中的这座欧洲小城便是一个充满悲伤忧郁之情的社会系统,系统中的个体均被各种家庭问题左右,沉迷于忧郁情绪之中,不能自拔。除了主要人物,次要人物亦是带着伤痛怆然行走于世,单身母亲菲奥娜含辛茹苦地供养着两个孩子,过着遭人孤立、独来独往的生活,以及葬礼上伤心欲绝的孀妇,被妻子抛弃的克里斯托弗……家庭问题肆意地蔓延于这个社会系统,使得整个社区快要被其吞噬,处于崩溃的边缘。

石黑一雄是位颇具怜悯心的作家,他关心现世中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其作品总是展现出浓浓的人文情怀。《无可慰藉》为我们呈现了一群渴望美满家庭生活的“漂泊无根”之人,他们苦苦地徘徊在回“家”的路上,心力交瘁,无可慰藉。家庭创伤正是这些人无可慰藉之感的来源,它如同病毒一般,侵蚀着人们的身体与心灵。通过分析这部作品,促使我们对当代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有益的反思。家庭问题对个人、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对于建立和维系良好的家庭关系,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关乎整体现代人的幸福。

参考文献

[1] Bowen,M.Family Therapy in Clinical Practice. New York: Aronson,1978.

[2] Herman,Judith Lewis.Trauma and Recovery. New York: Basic Books,1997.

[3] Ross,Colin A.The Trauma Model: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Comorbidity in Psychiatry.Richardson:Manitou Communications Inc,2000.

[4] Satir,Virginia.The New Peoplemaking.Palo Alto: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1988.

[5] 顾悦.超越精神分析:家庭系统心理学与文学批评[J].南京社会科学, 2014(10).

[6] 张秀琴.家庭心理学:基于系统观点的考察[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