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MOOC平台针灸“慕课”分析及改革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慕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是对当前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搜索、分析、比较国内“慕课”平台针灸学相关课程的现况,探讨了“慕课”对中医针灸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慕课”平台进行针灸W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慕课;针灸;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16-02
1.笔者在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搜索到针灸相关主要课程资源包括: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实验针灸学、针灸医籍选。其中针灸学课程16门,经络腧穴学5门,刺法灸法学6门,针灸治疗学5门,实验针灸学6门,针灸医籍选2门。通过搜索比较发现:精品课网络平台所包含课程较为全面,辅助本科学习的针对性强,但平台设计缺乏灵活的在线学习方式、课程资源不全面,多媒体课件、视频教学的资源非常少,更缺乏师生互动等交流学习的途径,学生参与度低。另外,其课程多数课件、教案更新停留在5-8年前。同时,多数高校已关闭了本校精品课程,不再对校外学生开放,因此大多数课程无法通过该网站进入学习。
2.中国大学MOOC平台任何人都能免费注册使用,并拥有一套类似于线下课程的作业评估体系和考核方式。每门课程定期开课,整个学习过程包括多个环节。课程学习以教师的视频讲授为主,具有师生讨论、作业提交与批阅、考试与试卷批阅等师生互动方式,并可通过邮件、手机短信提醒等功能,督促跟随课程学习的同学完成学习,并获得授课教师签名的证书。笔者通过搜索,发现平台上1399门课程中,仅一门针灸相关课程,即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文珠、赵百孝教授等主讲的《针灸学导论》。课程内容包括:针灸的起源和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经络及腧穴概述、部分针灸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该课程每周更新一次教学内容,一共9周,每次教学视频长约15分钟。自2015年11月起,该课程已经开课2次,平均半年一次,两次开课内容变化不大,每次参与人数约2000人,仅在开课期间报名听课的在线学员才能浏览学习。
3.MOOC学院是果壳网旗下的一个讨论MOOC课程的学习社区,收录了主流的三大课程提供商Coursera、Udacity、edX的所有课程,并将大部分课程的课程简介翻译成中文。用户可以在MOOC学院给上过的MOOC课程点评打分,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同学讨论课程问题,记录自己的上课笔记。该平台共有2门针灸相关课程,其一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马文珠、赵百孝教授等主讲的《针灸学导论》。该课程内容已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上文中已介绍。另一门课为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的彭崇胜副教授主讲的《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其中较为简单地介绍了针灸相关知识。目前这两门课程已有3000余人次在线学习。
4.学堂在线是清华大学基于edX开放源代码研发的中文在线MOOC平台,于2013年10月10日正式启动,任何拥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均可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学习课程视频。笔者通过搜索发现,该平台仅有1个针灸相关视频,即清华大学历史系彭林教授主讲的《针灸的起源》,该囊括于《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课程中,课程利用11分钟简要介绍了针灸的发展历史,针和灸区别及用法的异同,在线学习人数达9000余人,视频播放3万余次。另外该平台医学课程数目较少,仅21门次,中医学课程只有1门《中医养生方法学》。
5.网易云课堂是网易公司打造的在线实用技能学习平台,该平台于2012年12月底正式上线,主要为学习者提供海量、优质的课程。目前该平台课程数量已达4100余门,课时总数超5万。但涉及针灸的课程仅有1门,即《中医临床针灸精选点题》。该课程主要针对中医执业技能考试,以介绍中医针灸知识,讲授考前复习考题,快速提高应试能力为目的。包括10节课程的学习,主讲者为河南中医学院的朱现民教授,在线学习需付费20元,目前已有14人参与学习。
6.好大学在线平台采用云视频服务平台,建立了基于云题库的练习和测试系统。平台具有学生的作业自评与互评功能,支持课程成绩设定及学习成绩自动统计功能,部分实现了针对移动智能设备的MOOCs课程学习应用App。笔者通过搜索发现:在294次课程中,共有医学课程58门次,其中中医类课程包括《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杏林探宝―认识中药》、《中药学概论》、《中医药与中华传统文化》4门,总计开课17次。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学习方式及习惯的改变,“慕课”学习必将撬动针灸教学的改革。如何完成“精品课程”教学到“慕课”学习的过渡,笔者进行了如下思考:
1.抓住“慕课”特点,学会设定“主题”。在内容设计上,先要考虑“慕课”的网络学习灵活、迷你的特点。首先,应结合传统针灸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的课堂反应和考试作业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取出适合“慕课”教学碎片化学习的小知识点。在提取知识点时,可打破原来教学大纲的章节顺序,围绕某个主题将知识点整理、合并并易化,将某个综合主题讲解的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各个主题设定好了以后,需要重新撰写MOOC教学大纲,注意与原有教学大纲进行比对,防止遗漏重要的知识点。确定好大纲主题后,可为各部分起一个生动形象的名字,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并准备好相关的知识点清单、课件、录制脚本等素材,以为课程拍摄和制作提供基础。
2.重视师生互动,学会设计“习题”。当前的主流慕课平台几乎都有课后学习、交流的平台,怎么通过设计“习题”,加强师生互动,检验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是保证一堂精彩而有效的“慕课”学习的关键。习题可以细分为练习、作业及考试。练习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给学习者以练习为目的的习题,练习的结果并不作为课程评价的依据;作业与练习的区别在于教师可以设置题目提交的次数和提交的时间,作业的结果是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学习者能否拿到学分;考试则与传统教学中的考试相似,教师可以设置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慕课是一个依托于“讨论”的交互式的学习模式,可以在进行课程设计时,根据知识点的内容,预先设定开放式的讨论主题,随着课程进度的推进预设讨论;也可以在课程上线后,根据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提问和反馈,围绕随时出现的“课程热点”,灵活地组织“热点讨论”。如讲授针灸治疗部分,可引入某真实典型病例作为案例,通过视频模拟演示诊疗该病例的过程。在不同的过程中间,对诊断、针灸处方等提出问题,引导思考。让线上学习的学生积极参加诊疗,分组讨论。主讲教师及教学团队分组管理及答疑,最后再通过一次课程进行综台整理归纳。
3.重能力提升,学会解决“问题”。目前各大高校制作“慕课”课程主要通过与慕课平台合作,启用专业的视频制作团队进行录制及组织任课教师团队自行制作,且以后者居多。信息技术是新教学工具,教师的重要性如同过往的工具书、粉笔、黑板擦。但是信息技术下的备课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技术上的短板也成为制约慕课发展的瓶颈。为此,充分发挥教师教学发展的中心作用,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学研究能力。要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的重塑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另外,有关部门及高校领导也要尽快提高认识,行动起来,抓住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机遇,尽快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职务评聘和考核奖励的必备条件,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要择优选择学术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又经过信息技术培训的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从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避免唯技术论的低水平课程出现。
三、结语
在“慕课”背景下,高校实行网络教学已经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医针灸教学借鉴“慕课”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针灸实践操作,依托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了“精品课程”和“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的合理应用,体现了网络教学平台混合学习的特征和优势,能有效改进传统针灸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必将为中医针灸教学改革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文礼.MOOC的发展及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江苏高教,2013,(2):53-57.
[2]张大良.着力推动高校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讨会上的讲话摘要[J].中国大学教学,2016,(7):6-11.
Analysis and Reform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on MOOC Platform
TAN Jing,PENG Yan,LIN Ya-ping,YANG Ren-da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sha,Hunan 410208,China)
Abstract:"MOOC" is a new education and learning model which has arisen in recent years,and is a new challenge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omestic search,MOOC platform of acupuncture related courses,discusses the MOOC on the effec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urses related to acupuncture by the MOOC platform ideas.
Key words:MOOC;acupuncture;the 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