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电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681.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720(2009)06-0256-02

【摘要】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也是针灸治疗的常见病,临床上采用电项针治疗,不仅方法简便而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电项针;椎动脉型颈椎病

现代医学认为:当颈椎出现节段性不稳定和椎间隙狭窄时,可以造成椎动脉扭曲并受到挤压椎体边缘以及钩椎关节等处的骨赘可以直接压迫椎动脉,或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纤维,使椎动脉痉挛而出现椎动脉血流瞬间变化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而出现症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资料:治疗组40例(门诊27例、住院13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78岁,病程1个月~1年者30例,1~5年7例,5年以上3例。对照组35例(门诊15例、住院20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0岁,病程1个月~1年者28例,1~5年5例,5年以上2例。

1.2 临床症状:以头晕、恶心、呕吐、视物不清及猝倒等症状为主,有时伴有颈项僵痛、头痛等。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取穴:风池、供血[1](风池穴直下1.5寸)。

2.1.2 操作:患者取坐位,选用直径0.40mm,长50mm毫针,以75%酒精常规消毒后,取项部双侧风池、供血穴,刺入约1~1.5寸,针尖稍向内下方,选用G6805-2A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将两组导线分别连接同侧的风池、供血穴,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通以脉冲电流采用疏波电流量达到头部前后轻微抖动,每次30min,5次后休息2d,10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采用目前临床内科对此病的常规疗法,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250ml,每日1次。口服西比灵5mg/次,10d为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显效:主要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轻度不适能正常工作。有效:主要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改善,能参加一般劳动工作。无效:主要症状及体征部分改善或没改善,不能参加正常的工作。

3.2 治疗结果:治疗组40例,其中痊愈26例(65%),显效8例(20%),有效4例(10%),无效2例(5%);对照组35例,其中痊愈14例(40%),显效9例(25.71%),有效6例(17.14%),无效6例(17.14%)。

4 结果

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经统计学分析(P

在后续的随访中可以观察到在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复发率为8.2%,对照组复发率为23.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治疗组复发率为21.4%,对照组48.6%,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说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5 讨论

5.1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中医中属于眩晕范畴,多由于肝肾不足,亏虚或气血不足,经脉亏虚,不能上荣于脑或外感风寒湿邪,闭阻经脉,致血流不畅、气血运行受阻,不能上充于脑而致髓海空虚而发病。

5.2 而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的腧穴,又为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阳跷脉之交会穴,按“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之理,本穴位居脑后,乃风邪汇集入脑的要冲,故名风池。

5.3 由解剖学知识得知,风池浅层有枕神经、枕动脉,深层有椎动脉供血穴经颈2、3椎体之间达椎动脉前,现代研究认为电针风池,对脑血管有解痉扩张和收缩双重作用,能使椎动脉血流速度发生变化,与供血穴配合共同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肌肉的紧张或炎症,改善椎动脉供血不足,故用于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取穴少,简便易行。

通过分析该病病因,多是由于颈部长期劳损,椎间盘组织或骨与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影响临近的神经脊髓椎动脉、椎静脉而导致的。因此治疗的同时应给患者提供健康指导,如纠正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和姿势,伏案工作1h左右应活动颈部,做仰首、挺胸、转颈、耸肩等活动;避免颈部受凉,只有防治结合,才能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 高维滨.神经病针灸新疗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任龙喜.颈椎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8):7~12.

[3] 罗清平.浅淡十四经穴中的“风穴”.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4):79~80.

[收稿 2009-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