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清脆“机读”促记忆积累诗文提素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清脆“机读”促记忆积累诗文提素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机读”;记忆;诗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4―0081―01

读书的方式有朗诵、默读、还有朗读(笔者将“朗读”有意识地改为“机读”)等等。读书的目的不一样,采用的读书方式也应有所不同。为了抒感,陶冶情操,增强艺术鉴赏力,可以采用朗诵的形式;为了快速了解内容,把握文意,可以采用默读的形式。为了积累诗文,加强记忆,就应采用“机读”的方式。

如果说到“朗读”,好似大多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很熟悉。因为平常的教学工作中所采用的主要的读书方式就是“朗读”。 但是笔者觉得,好多语文教育工作者把“朗读”和“朗诵”混淆了。 因此,笔者在此自作主张地创造了一个代替“朗读”的新名词――“机读”。为什么称为“机读”呢?因为这种读书方式就像缝纫机“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地工作一样,是匀速、清楚、干脆地用普通话出声朗读文本,读书时不需要抒感,也无需有标点符号的语音停顿。“机读”的目的是为了熟悉所读的文本,通过“机读”力求将所读文本记忆下来。而“朗诵”则是用普通话抑扬顿挫地有感情地将文本清晰响亮地表达出来,“朗诵”的前提是深刻透彻地把握文本内容,“朗诵”时准确地表达作品含义,抒发作者所流露的情感。为了充分地表情达意,“朗诵”时要准确把握语气、语调、语速以及重音等表达手段,甚至可以采用笑语、泣诉、颤音等特殊表达手段。

其实,目前语文教学中所谓的“朗读”,是介于“朗诵”和“机读”之间的一种读书方式。笔者觉得这种读书方式是不可取的。“朗读”时好似把握了“朗诵”时要求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重音等表达手段,但因为没有深刻透彻地理解文本内容,因此“朗读”时未能充分表达作品含义,未能准确到位地抒发作者所流露的情感。而因为“朗读”时在注重语气、语调、语速以及重音等表达手段,所以会占用很多时间,这很不利于记忆文本。在此,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是为了积累诗文,加强记忆,就应抛弃“朗读”,改用“机读”。这种“机读”促忆的读书方式其实跟李阳推广的“疯狂英语”是一样的原理。

“机读”的目的是为了将所读的文本内容储存在大脑里,因此,“机读”时学生只要调动眼睛和耳朵来双重感知信息,并用普通话整齐、清楚、干脆、匀速地出声朗读文本,读书时不需要抒感,也不需有标点符号的语音停顿。因此,采用“机读”,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更多地朗读文本。

如何具体运用“机读”这种促忆方式呢?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机读”之前让学生进行收心、静心、定心的工作,要求学生将浮躁不定的心收回来,做深呼吸平静下来,并将心放在当下要读的文本上。《弟子规》中说“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说明“用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摆好正确的读书姿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

其次是确定“机读”的单位记忆量, “机读”单位记忆量不能太长,一般在60-80字为宜,最多不能超过120字。因此,较短的古典诗词可以一首古诗词为单位记忆量,如果是较长的文言散文,可以分段去“机读”。

第三,“机读”时以三遍为一个循环单位,学生连续“机读”三遍,教师可以用秒表计时。以杜甫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包括读题目和作者,共66个字,学生最初“机读”三遍的的时间是1分01秒25,平均大约20秒读一遍。当读熟时三遍最快的时间可达到24秒22。平均大约8秒读一遍。综合起来平均14秒读一遍。以这个速度计算,一分钟大约可以读4遍。一周下来,全班学生99%的都会背诵了。专门研究记忆规律的心理学家们反复研究的结果证明:一般人只要对记忆的内容重复读四五十遍,便可以牢固地记忆下来。因此,教师每天只要督促学生坚持用心“机读”9遍记忆的内容,一周后他们大多自然都会背诵了,教师也根本不需要再去检查。

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要时常提醒学生“机读”时别忘了“本”,即“机读”的前提要求――整齐、清楚、干脆、匀速。还应提醒学生“机读”时别单独行事,走个人的路,所有“机读”人员要团结一心,共同创造一个主流声音。而每个人在“机读”时中间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机停顿换气的,但只要加入“机读”的行列,就要主动靠拢主流声音。力求使“机读”的声音整齐、清楚、干脆、匀速。

一年多的实践告诉我们,采用“机读”的方式帮助记忆,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促忆方式。这对学生积累古诗文以及经典文言篇目都有很大的帮助。希望对本“机读”促忆方式感兴趣的同行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