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肃庄浪出土齐家文化陶器掇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齐家文化是我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金石并用文化,遍布甘、陕、宁诸省。因1924年在甘肃省广河县齐家坪首次发现而得名。约公元前2000年上下兴起的齐家文化制陶业十分发达,表现在:一、制陶数量明显增加,以红陶、褐陶为主;二、样式纷繁,有敞口、敛口、有耳、无耳,有高领折肩的,有鼓腹深腹的,有镂空的,连体的,有兽首的等;三、纹饰多样,有篮纹、刻划纹、锥刺纹、附加堆纹、弦纹、绳纹等;四、器型种类繁多,制作精美,有罐、瓮、杯、盆、瓶、壶、钵、豆、鬲等器皿。
庄浪县境内齐家文化陶器遗存相当丰富,确认遗址达126处之多,分布在县东南部的沟岔梁峁。各遗址大多有完整器出土,县博物馆现藏900余件,其中一级品6件,二级品20件,三级品106件。这批陶器大多为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略少,灰陶更少。陶器制作精细,表面多经打磨加工或上陶衣,多是橙黄色和红褐色调,烧制火候较高,有的已证明是掌握了还原技术而烧制成了硬度较高的红陶和灰陶。器型大小不一,精粗兼备,有碗、豆、双大耳罐、高领罐、侈口罐、袋足鬲、双联罐、双联杯、响铃罐等20多个品种。器形以折肩高领为特征显得非常精神,除多数为素面磨光外,装饰仍沿袭仰韶文化以来的篮纹、绳纹、附加堆纹、锥刺纹、刻划纹等。现择1996年9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确认的5件一级品介绍如下:
篮纹红陶双联杯(图1)1977年6月出土于庄浪县朱店镇董家湾村。高5.1厘米,通长22厘米。两杯大小、形制相同,沿部相连,平面呈“8”字形。小平底微凹,牛鼻形捉手。通体饰篮纹,沿外附加堆指压纹。设计新颖,造型奇特。
狗首流陶壶(图2)1972年9月庄浪县朱店镇吴家沟村出土。高14.7厘米,口径4.6厘米。泥质橘黄陶,口微侈,圆唇,直颈,一侧置流。流为狗首形,管状颈,掐塑双耳,贴塑眼圈,张嘴作引颈吠咬状。
篮纹锯齿沿带流盆(图3)1976年6月庄浪县南湖镇马寺村出土。高9.6厘米,口径14.8厘米。泥质褐陶,侈口,尖唇,口沿一侧有半圆形短流,沿下有一圈附加锯齿状花边,齿面均有一小圆眼。深腹弧收,平底。沿外饰一圈刻划折曲纹,腹部饰篮纹。
单耳双联罐(图4)1985年庄浪县南坪乡阴湾马村出土。通宽12.4厘米,高9.3厘米。橘红陶,双口均为喇叭口形,斜直高领,圆唇,带形单耳,鼓腹,平底,表面打磨光滑。此件单耳双联罐造型奇特,耳把左右反向。两罐连体,两腹中穿圆孔贯通,以供坐在同一桌上的前后两人相互饮用。设计富有创意,在齐家文化类型的陶器中非常少见。
磨光灰陶手鼓(图5)1988年10月庄浪县朱店镇董家湾村出土。全长23.6厘米。细泥灰陶,色青灰。器体呈筒身扩端,小端为小喇叭形,可扬声;大端盆口形,口沿向外圆卷,可捆扎鼓面。敲击大端,鼓面发声,小端可起共振扬声的作用。内壁抹光,外表磨光,器形小巧,制作精美,保存完好。齐家文化陶器以橙黄色陶及褐红色陶居多,灰陶较少,此件磨光灰陶手鼓造型设计科学,陶质细腻坚固,是齐家文化灰陶中的精品。
责编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