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解方法和操作步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内容标准的分解方法和操作步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受教学惯性的影响,多数还是“基于教材的教学”。要实现“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师面临的技术难题就是如何分解内容标准。结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特点,尝试从阐释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主要语法结构,内容标准的主要分解方法,地理学科内容标准分解的实施步骤,分解内容标准的几个建议等方面来作分析,帮助教师解决内容标准分解的难题,更好地为教学和评价服务。

[关键词]内容标准 学习目标 分解技术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070121

课程标准就是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应该知道什么和能做什么的界定和表述,反映了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这种期望不只是学习成绩,它包括了多种学习结果。然而我国现行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比较概括、抽象,规定性不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评价中常常拿捏不准,对内容标准到底让学生学到什么东西,学习到什么程度没有底。要弄清楚内容标准到底规定了什么,教师需要对内容标准进行分解,并转化为学习目标、评价目标,把内容标准清晰化,使之可测量、可评价、可操作。

一、 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主要语法结构

从表述上,内容标准是比较抽象的、概括性比较强的学习目标。分解课程标准就是将抽象的内容标准具体化为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学习目标,这样的学习目标表述要求清楚明了,比如要表述清楚是谁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即要体现出学习目标的基本要素:学习主体、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和表现程度。

在2011年版的课标中内容标准的表述主要有四种语法结构。第一种是学习表现型,描述的是“学什么”,如“区分(行为动词)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核心概念,一般为名词)”,这种类型的内容标准不多;第二种是学习表现+学习条件,描述的是“学什么”和“怎么学”,如“用简单的方法(学习条件)演示(能力要求,即学习表现)地球公转和自转(核心概念,名词)”;第三种是学习表现+表现程度,描述的是“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如“用地理现象(表现程度)说明(行为动词)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核心概念)。”;第四种是学习表现+学习条件+表现程度,如“在地形图上(学习条件)识别(动名词,能力要求+表现程度)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核心概念)”,“在地图上(学习条件)辨别(表现程度+能力要求)方向(核心概念)”,“在地图上(学习条件)判读(表现程度+能力要求)经纬度(核心概念)”等。

通过对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知,内容标准的叙述较多地采用了 “描述学习表现+学习条件”的句式,其次是“描述学习表现+表现程度”和“只描述了学习表现”的句式,较少地采用“描述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学习程度”的句式。

二、分解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主要方法

依照朱伟强、崔允t的研究,内容标准与学习目标共有三种对应关系(如表1)。根据这三种对应关系,将内容标准的分解方法可确定为替代、拆解、组合、聚联四种。①替代。以某一主题替换原有课程标准中的关键词,形成学习目标。如“根据需要选用常用地图”,用“地形图”替换“常用地图”,就形成地形单元中的一条教学目标。②拆解。将课程标准拆分成几个相互关联的子目标,以便形成细化的具体学习目标。如“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把“用简单的方法”分解成“用地球仪”、“用flas”等,即形成地球运动单元中多条具体的学习目标。又如“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明”可以拆解为“用言语说明”、“用图表说明”、“用实验演示说明”等,“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可拆解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上的昼夜长短变化”、“地球表面不同地区获得热量的变化”等。③组合。就是将几条课程标准合并为一条学习目标。如“运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归纳某地区地势地形特点”,“ 运用图表说出某地区气候的特点”,由于地势地形和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下位概念,因此可以将其合二为一,形成“查找相关图表资料归纳某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这一学习目标。④聚联。就是将多条课程标准中相同的或关联性较强的部分内容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学习目标。如“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举例说出某国家在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聚联形成“用实例说明某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这一学习目标。

三、 分解地理学科内容标准的基本步骤

分解内容标准之前,首先要分析这条内容标准的表述中是否具备了构成学习目标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有没有学习主体(往往省略)、学习表现、学习条件和表现程度。如果有,就采用拆解、替代、组合、集合四种方法做进一步的扩展,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如果没有,就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补足学习目标的四要素,以形成切实可行的具体学习目标。现以“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这条内容标准为例,分解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

分析内容标准的语法结构就是找出关键词,找出实现该项学习目标的能力要求(一般用动词来表述,如识记、说明、说出、选择、归纳、分析等,即学习表现。)和能力要求所指向的核心概念。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能力要求就是“量和算”,能力所指向的核心概念是“距离”。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就是将内容标准中找出的核心概念进行剖析扩展,以明确核心概念所涵盖的具体意义。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核心概念是“距离”。对核心概念的剖析扩展一般采用词汇意义展开、理论意义展开、概念认知展开和教师经验展开等四种方式。这里对“距离”的扩展就可以采用概念认知展开的方式,根据地理学上对“距离”的认知,一般分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两种。因此对“距离”核心概念的分解就可以分为“量算图上距离”和“量算实际距离”。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能力要求

这一步就是将内容标准中采用的具体行为动词进行分析解剖,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表现层次进行适度扩展,以达到内容标准所期望实现的目标。对这些动词的剖析一般采用词汇意义展开、学科逻辑展开和教师经验展开等方式进行。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的学习表现的能力要求就是“量算”。从词意来分析,有“测量”、“计算”的含义。而“测量”又有“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等;“计算”有“精确计算”、“估算”等。

第四步:明确学习条件

结合上述分析得来的具体学习行为,对学生所处的实际学情、校情,进一步明晰内容标准所需的学习条件。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就缺少了具体学习条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成员共同参与下”进行。还可以对“在地图上”作细化,如“在地形图上”、“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行政区图上”、“在旅游交通图上”等。

第五步:明确表现程度

结合学生情况、地方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考试大纲等,明确本地区、本学区学生达到该项学习目标的最低质量要求,为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提供依据。如“在地图上量算距离”就缺少表现程度,可以补足为“准确无误”、“大致”等。

第六步:写出学习目标。

综合上述步骤,“在地图上量算距离”这一内容标准最后确定的课时学习目标如下:

⑴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准确测量计算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⑵ 在旅游交通地图上,大致估算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⑶ 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精确计算某一交通线的实际距离;

⑷ 通过小组合作,在行政区图上演示准确测量两地实际距离的方法。

四、其他建议

1. 最终确定的学习目标一定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经过学多数学生都能够达到和实现;

2. 学习目标的达成要与之前和之后的学习进行有机衔接,融会贯通,让学习有延续性;

3. 不同教师,由于教学经验和特质不同,设定的学习目标要能体现教师的个人特色;

4. 不同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课程资源的差异,教师设定的学习目标要能体现学区特色。

[ 参 考 文 献 ]

[1]朱伟强,崔允t. 关于内容标准的分解策略和方法[J].课程・教材・教法.2011(31).

[2]朱伟强,崔允t.分解课程标准需要关注的几个技术性问题[J].当代教育科学.2010(24).

[3]钟启泉,崔允t.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钟启泉,崔允t.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崔允t. 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