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订单培养”实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订单培养”实训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之一,高校和企业为学生架起了从学业到就业的桥梁。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过桥的“摆渡者”,需要明确学生在订单培养全程尤其实训环节面临的安全隐患、角色转换、职场压力、企业忠诚等困惑,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职业素养和诚信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校企合作的助推者,从而促进校企双方的良性可持续性发展。

一、订单培养实训中的问题分析

实训环节是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碰撞的关键时刻,是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技能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教学考验,更是对学生理想与现实,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实战教育环节。实训环节的成败是校企合作能否顺利进行和持续合作的关键,而决定实训成败的还在于实习主体即“订单培养”学生的适应性,以及对实习各环节的理性认识。根据我院校企合作近8年的经验,实训环节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第一,安全问题。安全是影响企业接收“顶岗”实习生的主要障碍之一。安全问题贯穿实训整个过程,具体包括:交通安全、工作安全和身心安全。其中,尤以身心安全最为突出,且发生频率最高。在我院8年的订单实训过程中曾出现过学生不适应企业环境和文化而导致群体性冲突,突发疾病导致实习中断等安全问题,这就需要跟训辅导员具备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提前做好预警方案和措施。

第二,实习的非专业性。对于订单培养的实习生,其顶岗的工作与其专业的对口性将决定实习的态度和积极性。学生一般将自己定位为专业技能人才,往往不愿从事与其技能不相关的岗位。通过对我院“诚达班”和“都市丽人精英店长班”80余名订单培养学生的访谈发现,30%的实习生因岗位与专业差距较大而不能融入实习环境,成为被动实习者,怀疑实习的功能和有用性,抵触实习安排,甚至擅自离岗。个体性的离岗会对群体造成“示范失败”,严重将造成集体性的“实习罢工”。

第三,角色转换失败。实习生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的转换过程是其学习企业文化、内化企业行为规范的过程。然而在实习中常发现:迟到、早退、抱怨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对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满,不能与同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甚至不打招呼就离岗。对于90后的学生,固然存在独身子女的娇生惯养和自我中心等问题,然而更深层次反映了职业素养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其固化在学生的角色中,不能正视校企不同文化的不同行为要求,无法建立起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行为规范模式。

第四,诚信缺失。订单培养的实习生意味着实习结束后将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然而每年实习结束后,都不同程度出现了学生违约。此问题也严重影响企业与校方合作的积极性。结合我院近几年案例,违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签约动机不纯。我院诚达班签约的学生多为“贫困生”,企业的助学金(每年4000元)极大缓解家庭经济压力,物质吸引是他们签约的主要动因。②职业规划不成熟。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愈加突出,为了实现毕业即就业,部分学生在没有明确职业理想和规划的时候,就匆忙把自己“嫁出去”。事实上,诚达班学生一般在大一入校不到一学期就要和企业“双向选择”,在自我定位与企业需求不明的情况下,就进行订单合作,也为违约埋下隐患。③制约机制不健全。一般情况下,违约对企业来说,则是人才流失,用工成本增加。而对于学生来说,违约只需返还企业的助学金即可。低违约成本是学生“跳槽”的重要因素,制约手段的单一化、物质化不足以引起学生对“订单培养”的珍惜和合作企业的忠诚。

二、思政教育与订单培养实习管理的切入点

综上所述,以上四个方面与高校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和管理工作密切相关。笔者认为,找准思政教育与订单培养实习管理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习指导,对稳固校企合作和提升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建议如下:

首先,安全教育是基础。基于我院订单实习存在的跨省实习、厂外实习、实习点分散三大特点,实习生处于高度“自治”状态,因此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建议开展:①实习前的交通、财产和车间等安全预防教育,提升安全防范意识。②信息上报制度,及时沟通实习困惑,做好隐患排查。③完善安全预警方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况建立预警方案,明确措施,有备无患。④做好经济困难、心理有疾病和行为有失范记录等重点人群的实习管理工作。

其次,职业素养培养是关键。针对实习生在顶岗中存在的角色转换、人际沟通等做人做事方面的困惑。建议一方面使学生能做到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知识、技能、观念、思维、态度、心理上符合职业规范和标准,并形成习惯;二是使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品格、团队协作的精神、创新的意识和阳光的心态,从而让他们在职业化理念、职业化行为和职业化技能三个方面得到提高,与企业要求相匹配。

最后,诚信教育是重点。鉴于文章分析的三种诚信缺失原因,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诚信观。①合理定位自我,增强自我定位与企业需求的吻合性,降低违约率。通过开设生涯管理课程,和公开合作企业的信息,满足学生对企业文化、经营现状和岗位职责等信息的知情权。②开展就业相关法律咨询,树立信用道德法律观念。开展就业协议、劳动合同、违约纠纷等普法课堂,提高订单合作行为的法律意识,树立诚信就业的法律观念。③完善合作和制约机制。实行“动态淘汰制”和“大学生诚信档案”,积极构建物质和精神双重作用的合作制约机制。

参考文献:

[1]张鹏超.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工作创新[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10,(3).

[2]曹春晓,龚在礼.职业素质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化”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6).

作者简介:

曹敏娜(1982-),女,法学硕士,武汉纺织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娟(1984-),女,哲学硕士,武汉纺织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