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加强中学生养成教育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前几天,在报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一位国有企业厂长,在企业并不景气的情况下,接到了一笔国外订单,价值600万元。全厂职工闻讯都欢欣鼓舞,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盼到谈判那一天,厂长与外商谈判得十分顺利,眼看时已过午,厂长热情地邀请外商共进午餐,然后再正式签订合同,大功即将告成。可就在去往餐厅的路上,这位厂长却一口痰吐在了地上。外商见状立即止步,表示合同不签了,结束了还没有开始的合作……
一个坏习惯,毁掉了一笔大生意,使得这位厂长错过了一次成功的机会。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对习惯有句非常精彩的描述:习惯是我们存放在神经系统中的道德资本,你有了好的习惯,一辈子就享受不尽它的利息,你有了坏的习惯,一辈子就偿还不尽它的债务,坏习惯能以它不断增长的利息让你最好的计划破产。习惯看似事小,却关乎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和一个民族的素养。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就学校如何开展养成教育提出本人的几点想法。
一、明确规则,让学生在规范中自律
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实施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规则,明辨是非,懂得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这里所说的规则,范围十分宽泛,大到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小到地方风俗、校纪校规。从学校的层面来看,学校应完善校纪校规,通过细化整理后形成各个序列,如学生的礼仪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等,并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征提出相应的要求和细则。
在规则制订的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原则。一是起点要“低”。对学生的教育要低起点、严要求,致力于最基本的行为规范与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养成。要从学校的整体教育思路出发,并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道德基础,让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实践,从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最细微的行为习惯要求抓起。二是坡度要“小”。德育工作是个慢功细活,要从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开始。按照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理念,通过小坡度的德育训练,让学生感受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实十分简单,在真切的感悟中实现个人品质的提升。三是要求要“细”。只有细致的要求,学生接受、行动起来才不会觉得困难。在德育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的每一点要求,都应该是具体的、细微的,让他们听得懂、学得会、记得住。只有这样,德育工作才会有良好的“落脚点”。
二、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
学校要加强宣传,营造氛围,使全体师生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在大型集会中进行宣传。学校的开学典礼、平时的小结会、家长会、休业式等大型集会都是宣传养成教育的好时机。其次,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的内容。各科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时机,将养成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再者,要通过黑板报、橱窗、广播、电视等媒体,宣传习惯与人格、习惯与健康、习惯与成才的关系,加强以养成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如将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墙公布、在教学楼走廊等醒目处悬挂名人画像和有关养成教育的名言警句,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目的。
三、创设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德育工作如何由虚变实,由模糊到具体,变传统的说教、灌输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学校应该创设活动载体,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具体的德育活动中来,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学校的开学阶段往往是开展养成教育的好时机,学校可以把新学期的第一个月作为行为规范教育月,开展军训、征文、演讲、主题班会、知识竞赛等活动,营造学生学习“规范”、执行“规范”的氛围。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学校要把学习、纪律、卫生、出勤、两操等考核作为常规工作列入到学生个人和班级考核之中。通过评比星级学生、文明标兵、三好学生等,引导学生相互竞争,向先进典型学习。
同时,学校要根据本校学生实际,设计相应的载体,开展相应的主题教育活动。如针对学生对师长无礼貌、乱扔垃圾、同学之间打架斗殴等现象,学校政教处、团支部组织学生开展了“新三弯腰”活动,即“见了老师弯腰行礼,见了垃圾弯腰捡起,发生矛盾弯腰致歉”。学校向每位学生发放了倡议书,举办了专门的启动仪式,并通过家长会、校讯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做法,寻求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把此项活动的开展与班级考核起来,在期末评比“文明班级”和“礼仪之星”,师生们参与的热情高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及时评价,让学生在反思中感悟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中间会不断地出现反复。这就需要及时评价,给予正确引导,促进学生反思,使学生在反思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评价要有时效性。教育学家布莱克•威廉认为,最有益的教师评价应该是“具体的、描述性的和及时的”。学生对某个事件或某种行为关注的时间一般是很短暂的,我们通常把这个时间段称为兴奋期。教师如果能在兴奋期内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相应的评价,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二是评价要有激励性。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尤其是对后进生,更需要教师毫不吝啬地给予积极的评价,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进行表扬。三是评价要有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考虑时间、地点、场合等因素,对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类型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四是评价要体现多样性。对学生的评价可以采取自评、互评、集体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多种方式,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五、结对帮扶,让学生在关爱中成长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到家长的溺爱,普遍存在着自私自利、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心理防线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中的特殊学生群体也在不断扩大,如离异家庭子女、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学生等,这些学生在家庭教育上也往往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以上情况,学校选择事业心较强的教师与“问题学生”结对,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对他们学习上辅导、思想上引导、生活上指导、心理上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上,教师要经常对他们进行督促鼓励,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指导。思想上,教师要经常观察学生的行为,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加以引导。生活上,教师要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给予他们关怀和爱心。心理上,教师要从学生的言谈、交友、周记、成绩起伏等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情绪上的起伏,及时进行疏导,使他们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
总之,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配合。我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养成教育必将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学生的素质必将会有进一步的提高。
(作者单位:浙江省上虞市崧厦镇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