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 CEUS) 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超声造影在外伤急诊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实用性。结果 超声造影对于急诊腹部脏器损伤诊断率为100.00%。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对于腹部急诊外伤的诊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超声造影;腹部;急诊;外伤;诊断

应用超声造影技术对腹部急诊外伤检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超声造影在外伤急诊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实用性,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选择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腹部外伤急诊患者66例, 其中男42例, 女24例;急诊时间0.5~48 h, 平均时间(13.25±10.51)h;年龄24~77岁, 平均年龄(45.12±10.35)岁。

1. 2 方法 应用GE公司LOGIQ E9和飞利浦公司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2.5~7.0 MHz。首先行常规超声扫查, 然后用脉冲多普勒检测并记录血流参数, 如峰值流速(Vmax)、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等[1]。造影剂选用Bracco公司生产声诺维(SonoVue), 使用前注入5 ml生理盐水振荡混匀, 充分振荡均匀后以团注方式经肘部浅静脉注入, 造影时每次抽取1.2~2.4 ml溶液经前臂浅静脉快速注入, 随即快速推入5 ml生理盐水冲管。实时观察肝脏的动脉相、门脉相、延迟相或脾脏、肾脏的动脉相及延迟晚期相[2]。造影过程中均用超声仪器同步全程DVD录像并存盘。得出超声造影结果与病理结果及相关影像检查对照并临床随访6个月以上。本文脏器损伤程度参照者美国创伤外科协会及中国脾脏损伤程度分级标准[3, 4]。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专科医师独立阅片诊断, 若诊断不一致时重复操作, 细致分析并协商确定。

2 结果

在所有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66例腹部外伤急诊患者中, 52例患者得到手术或者介入检查(动脉插管造影)证实。另外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平稳, 行保守治疗, 在治疗后, 经腹部CT检查、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腹部损伤范围发生缩小, 而且超声回声逐渐恢复。这些检查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于急诊腹部脏器损伤诊断率为100.00%。见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腹部脏器外伤的诊断主要依靠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强CT 等, 其中常规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已成为体检的首选, 广泛用于术前评估[5, 6]。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虽然能较准确诊断腹部脏器外伤, 但不能对损伤程度进行准确分级, 且不能显示病灶微循环的灌注, 因为其不能显示病灶微循环灌注, 所以不能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信息。超声造影技术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得到临床广泛认可, 可对正常组织及病变组织的血流灌注变化进行实时、动态、连续地监测, 能充分反映病灶内部的血供, 提高血流检出率, 清晰显示病灶内的血流状况及组织灌注, 现已应用于其他脏器病变的诊断, 如应用于腹部脏器损伤的诊断。可弥补二维B超、彩超、CECT等检查在腹部脏器外伤诊断中的不足,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近年来, 我们将超声造影技术应用于腹部外伤急诊常规超声诊断并进行损伤程度分级。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超声造影在外伤急诊超声诊断中的应用情况, 以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腹部急诊外伤超声诊断中的应用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66例腹部外伤急诊患者中, 52例患者得到手术或者介入检查(动脉插管造影)证实。另外14例患者的临床症状较为平稳, 行保守治疗, 在治疗后, 经腹部CT检查、二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发现患者的腹部损伤范围发生缩小, 而且超声回声逐渐恢复。这些检查结果表明超声造影对于急诊腹部脏器损伤诊断率为100.00%。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超声造影技术对于腹部急诊外伤的诊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焦子育, 罗渝昆, 吕发勤, 等.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快速诊断中的价值.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2011, 8(5):984-988.

[2] 霍敏中, 梁彤.超声造影及增强CT诊断肾脏外伤的对比研究.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 22(6):966-968.

[3] 吴阶平, 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954-958.

[4] 乔海泉, 姜洪池, 代文杰.脾损伤新分级的意义.腹部外科, 2001, 14(4):197-198.

[5] Miller KS, McAninch JW. Radiographic assessment of renal trauma: our 15-year experience. J Urol, 1995, 154(2):352-355.

[6] 朱贤胜, 王莎莎, 程琦, 等.超声造影在腹部外伤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临床急诊杂志, 2011, 12(4):220-222.

[收稿日期:201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