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注小儿血管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注小儿血管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出生1个多月的亮亮长得又白又胖,招人喜爱。这天上午刚刚洗完澡,亮亮的母亲突然发现她的两眉之间和颈后部皮肤出现了片状紫红色斑。医生检查后告诉妈妈,孩子这两块红斑,是血管瘤,属于鲜红斑痣。

新生儿呱呱坠地,父母都非常开心,但是新生儿初期有很多疾病是家长们容易忽视的,例如新生儿血管瘤就是一种不易查觉的疾病。血管瘤是常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血管畸形病变,一般在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有的患儿刚刚发病时症状并不明显,所以很多家长将其作为胎记看待,从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留下难以磨灭的遗憾。

小儿血管瘤的分型

血管瘤并非普通胎记,它是由血管组织的错构和瘤样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在临床上一般分为四种类型。

鲜红斑痣 又称火焰色痣、毛细血管扩张痣及葡萄酒色痣等。它是因为先天性毛细血管壁薄弱,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表现为一个或数个境界清楚的淡红色、淡紫色和红色的斑块,大小不等,不高出皮肤,压之易褪色,用力或洗澡遇热时颜色加深。好发生于前额、鼻梁、颈后、后枕部的头皮和两眉之间等部位。多为单侧,偶可见双侧,有时可累及黏膜。多在2岁前几乎全部可自行消退,不留痕迹,不需要治疗。较大、较广泛的常终身持续存在。其表面粗糙,可呈疣状或结节状,但为数极少。

草莓状血管瘤 又称毛细血管瘤或单纯血管瘤。一般于出生后1个月左右出现,大小不一,可从米粒大小到草莓大小,少数甚至可覆盖一侧或整个肢体。为圆形、半球形、草莓状分叶或不规则形状的、高出皮面的良性斑块,其边界清楚,质地柔软,呈红色或紫红色,压之可褪色。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大,1~2岁长到最大限度而逐渐缓慢消退。消退开始时颜色变暗,中央出现大小不等的色素减退和淡灰色斑点,逐渐扩大。损害逐渐变薄,变平,最终完全或大部分变成萎缩疤痕。

海绵状血管瘤 出生后或出生后不久发生,也有于1岁后才发病的。损害一般较大,缓慢增长,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常累及口腔、咽颊黏膜处。呈圆形、扁平或不规则形状,为大小不等的、柔软的、高出皮面的隆起肿物,挤压后可缩小,有弹性。此型血管瘤可发生在内脏,如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也可发生于肌肉间、骨间,为肌间海绵状血管瘤。巨大的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紫癜。此型血管瘤以婴幼儿常见。年龄越小,出血越频繁,血小板越低,越容易出血,尤其是脑出血、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等,可能危及生命。

混合型血管瘤 即两种及两种以上血管瘤同时存在,以其中一种类型表现为主的血管瘤。它是两种血管瘤的混合体,是一种较常见的血管瘤。容易发生在人的面颈部,发生在其他部位的几率较小一些。也是先天性的,出生的时候就会存在,病变多深入到真皮层。如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混合体,它的体积很大。在初期的6个月内生长的非常快,非常容易侵入到皮肤里,皮肤受到严重的破坏,以致眼睑、口唇、鼻、耳等组织都可能被不断扩张的血管瘤组织所覆盖。一般混合性血管瘤是可以自行消失的。

如何治疗小儿血管瘤

小儿血管瘤应采取综合性治疗,家长不必过于急切。 大部分血管瘤(如鲜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的早期,可动态观察,即每隔3~6个月到医院由专职医生进行随诊,观察其大小、颜色、厚度的变化,以决定是否可以等待其自行消退。一般适用于2岁以内的小儿血管瘤。对于生长快,有毁容之虞或较大的血管瘤,还可以用电化疗法、平阳霉素注射法及早期选择用手术切除治疗。总之,小儿得了血管瘤,不必急,也不用愁,大部分都可自愈或经保守疗法治愈。不会出血不止,也不会恶变。

避免血管瘤破裂是患儿护理的第一要务。血管瘤的血管壁比较薄,比较容易破裂出血,严重者甚至流血不止,造成感染,从而对患儿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家长要看护好孩子,孩子比较爱动和抓挠,要提高警惕,避免造成破裂出血。另外,平时做好患病部位的防护也很重要,避免衣物频繁摩擦,给患儿洗澡时更不要用力搓洗,可用软布轻拭等。

小儿血管瘤护理还要从饮食上下手。酸、甜、苦、辣、咸等刺激性过强的食物,会刺激患者的肠胃以及血管,使血流加速,进而增大血管的负担,对病患区的康复不利。因此,日常饮食要注意合理搭配,营养均衡。可选择多摄取一些谷类、鱼类、菌类及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可适当加强体育运动,以促进和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孩子机体免疫力,促进患区康复。

虽绝大多数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但其好发部位主要在脸部与颈部,给患者的心理造成较大的负担,尤其是孩子,因此,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上了血管瘤需及时到医院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