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有效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有效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实施有效教学主要包括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重课堂动态生成,灵活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探究活动等。此外,还包括认真备课和课后练习。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174-02

长期以来,一直以为凭良心、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搞教学,多教给学生一些知识,就是尽到了做教师的责任。在新课改中,才发现自己的这一思想是错误的。但在当前新一轮教学改革中,一些教师只重形似不重神似,常常搞一些“伪创新”。比如,为追求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用“满堂问”来代替以前的“满堂灌”,为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用“牧牛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这种作秀式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把学生当成了演戏的道具和观众,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作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受益终身的自学能力、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健全的人格等。也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有效教学应从课堂45分钟中要质量,那么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认真备课

备好一堂课首先要认真研读吃透教材,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材不再是那么圣神不可侵犯了,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延伸拓展、补充,灵活使用教材,现行教材使用的是模块教学法,知识覆盖面广,需要教师去挖掘、去领悟,并创造性的使用,应多方面预设。其次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学生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在课堂中将会提出怎样的问题。对文中的人物他们的态度如何等,都要做到充分的预设只有这样,对学生课堂上提出的突如其来的问题老师才能应对自如。

二、组织课堂教学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老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一个游戏或一句笑话,以及真诚的赞赏,使师生之间心心相融,互相尊重。从而形成良好的、和谐的、民主的关系,老师要成为学生学会寻求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引路人”和“组织者”,成为深刻理解学生观点、想法和情感特征的“知音”。这样,学生就能以最大的热情、饱满的精神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就能畅所欲言,课堂才会动起来。

(二)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

老师敢于创新,尝试新的教法,解放课堂、解放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自发地参与、投入到学习之中,教师要把更多的主导权给学生,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作为教师,更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取一切方法与手段,发展学生的思维,调控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的聪明才智都得到最大限度的表现。

(三)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有效课堂应该是自然的、生成的和常态下的课,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在课堂上有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能力的投入,又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还是师生相互的构成,并生成出许多新的东西的过程,其中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的生成,是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四)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的不教,教了也不会的不教。只有难度适中,才能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积极的内心体验,以高涨的情绪从事学习,充分激发思维能力,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们教师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尽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教法、努力地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使他们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

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首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其次,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方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此外,还要用宽容的心态与欣赏的眼光对待学生探究的过程与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最后,教师要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三、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不在多,贵在精。现在有的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反复的抄写上,思维与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提高练习的有效性就是要充分了解学情,因课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重要是看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多少启发,能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是否得到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