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陆游《钗头凤》若干词义解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陆游《钗头凤》若干词义解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陆游词《钗头凤》的历时研究中,围绕着词语理解的不同,对词的解读也存在差异。本文结合语言学的考证方法,借助同时代的相关作品对其中的四则词语进行了考释,并对万献初《陆游韵读的音义考析》文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钗头凤》 薄 恶 错

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钗头凤》是陆游和前妻唐婉邂逅沈园时所作的一首题壁词。因其感情真挚,用语典雅,韵味隽永,历来为人们所传颂,也成为编撰宋人词集的必选之作。全词共有六十字,分上下两阙:

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学者对这首词的研究,有对词作的考证,也有人物关系的分析,其中牵涉到对《钗头凤》中若干词义的理解。在这些研究中,由于对词义的解读存在一定分歧,导致对《钗头凤》一词内容理解的差异。以万献初(2008)《陆游〈钗头凤〉韵读的音义考析》为例,就不乏一些不同于前人的新解。我们认为,词义的产生都有其时代性,特别是某一时期文人口中喜闻乐见的常用语和习惯表达,往往都有特定的含义。对于诗词这种在唐宋时期广泛存在的文学体裁,对其词义的考察,也应该突破单篇作品的局限,将之扩展到同时代的其他作品中作全面综合的分析。基于此种考虑,笔者重新考察了《钗头凤》中有争议性的四个词语,分析如下:

一、“薄”并非“短促”

万献初(2008)引用周密《齐东野语》中关于两人“伉俪相得”的记述,指出这是欢情浓厚的表现,所以此处与情感厚薄无关,将“薄”解释为“短暂、迫促”,因为东风强劲而使欢情短促。

首先,“欢情”与陆唐二人情感厚薄无关是对的,以《钗头凤》以及后来《剑南诗稿》中一系列的“沈园诗”为证,陆游与唐婉两人感情的深厚是不容质疑的,所以“欢情”指的是两人在共度的日子里所激发出的那些欢乐的心情,但这种欢情并没有维持多久,很快两人就经历了“人伦之变”,唐婉“弗获于其姑”而被迫与陆游分开。在陆游的《剑南诗稿》中,也常用“欢情”二字。如:

(1)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卷六《醉中眉山旧游》)

(2)欢情寂寂随年减,俗事纷纷逐日生。(卷七《出朝天门缭长堤至刘侍郎庙由小西门归》)

(3)明月吹笙思蜀苑,软尘骑马梦京华,欢情减尽朱颜改,节物催人只自嗟。(卷十二《三月二十一日作》)

(4)欢情老去年年薄,困思春来日日添。(卷八十一《春日杂兴》)

例(4)是一个很规范的对偶句,“欢情”和“困思”相对,“薄”和“添”相对,这里的“薄”不可能理解为“短暂、迫促”,而是“微弱、减少”义。例(2)、例(3),都是指“欢情”随着年华逝去而逐渐减少,变得微弱。“欢情”在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是和“薄、减、少”组合,反映的是“欢乐的心情”由多到少的一个变化过程,有前后的对比。如:

(5)病久欢情薄,乡遥客思孤,无心同落帽,天际望归涂。(唐・李群玉《九日越台》)

(6)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唐・白居易《仇家酒》)

(7)老去欢情少,逢人强自夸。(宋・陈棣《春日偶成再次韵》)

(8)会短别日长,愁多欢情少。(宋・刘敞《寄隐直》)

细读《钗头凤》词中“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可知与唐婉分开后的这几年,陆游满怀愁闷、离群索居,早已远离了昔日的欢乐,所以“欢情薄”当是指欢情逐渐减少而微弱。

此外,从分析“薄”字词义的角度来看,“薄”固然有“靠近、迫近”的动词义和“紧迫、急迫”的形容词义,但并没有发展出“短暂、短促”的含义。万献初(2008)所举的两个例子,《战国策・韩策二》“吾得为役之日浅,事今薄,奚敢有请”,《汉书・严助传》:“王居远,事薄遽,不与王同其计”,都是强调事情的紧急程度,但是紧迫并不一定短暂,目前我们还找不出以“薄”表示“短暂”的其他用例,因此将“欢情薄”理解为“欢情短促”并不合适。

二、“错”不当为“错综复杂”

历来《钗头凤》诸注本对此三字基本理解为“错误”义,但万献初(2008)却将此字解释为“错综复杂”义,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错杂”义古来常用,而“错误”义是新生的口语义,不合全诗古雅的韵味。在唐宋诗词中,“错”字表“错杂、交错”义的确常见,但“错误”义用例也不少,在陆游本人所著的《剑南诗稿》中,就可以看到一些这样的例子:

(9)历尽风波知险阻,平生错羡捕鱼郎。(《荆门冬夜》)

(10)飘零自是关天命,错被人呼作地仙。(《赴成都泛舟自三泉至益昌谋以明年下三峡》)

(11)芋}豆饭元堪饱,错用人言恨子威。(《书怀》)

(12)闲放无忧穷有意,傍人错羡此翁{。(《春村居杂赋绝句之一》)

(13)风扉久呕轧,错认橹声长。(《闲趣》)

(14)黄菊芬芳绝世奇,重阳错把配枝。(《九月十二日折菊》)

(15)志士山栖恨不深,人知己是负初心,不须先说严光辈,直自巢由错到今。(《杂感》)

(16)三千界内人人错,七十年来念念非。(《夏日之一》)

(17)劳生常羡髑髅乐,死时却悔生时错。(《对酒怀丹阳成都故人》)

宋代之前一些注疏文字和诗词中,也常见“错”表“错误”之义:

(18)梓慎、裨灶,古之良史,犹占水火,错失天时。(《三国志・刘a传》)

(19)又以慎灶犹有错失,太史上言亦不必审,其理诚然也。(沈约《宋书・礼志一》)

(20)李季节著《音韵决疑》,时有错失。(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

(21)今之所解,或取声韵假借,或推传写错误,因随所见而通之也。(《荀子・非十二子》杨注)“伤疾堕功灭苦”未详,或恐错误耳。(《荀子・臣道》杨注)

(22)错料一生事,蹉跎今白头。(岑参《题虢州西楼》)

(23)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李白《古风》)

(24)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杜甫《漫成二首》)

(25)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吕严《参黄龙机悟后呈偈》)

(26)令人错认钱塘城,罗刹石底奔雷霆。(齐己《观李琼处士画海涛》)

可见,“错”作为“错误”释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唐宋诗文中使用比较常见,并非宋代新生,也不限于口语。此外,万献初提到口语词有碍全诗古雅的韵味,对此我们也不能认同。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中将唐诗中的词语分成了三类:古词语、口语词和诗文用语。口语词是诗文用词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唐宋诗词作品中几乎都有口语词。陆游《晚兴》“造物闵怜君会否,放教折臂老新丰”中的“放教”,《满江红》“料也应、红泪伴秋霖,灯前滴”中的“料也应”,《恋绣衾》“说道去多时也,到如今真个是行……你嚎早收心呵,趁刘郎双鬓未星!”中的“也、个、呵”都是口语词,所以,从“错误”是口语词的角度而否定其作为《钗头凤》用语的资格,是行不通的。

第二,万献初认为,陆游对两人的感情,或者对母亲的干涉,都不会冠以“错误”来加以评价。胡云翼《宋词选》、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宋词选》均未对“错”字作注,应该是将“错”字理解为“错误”义而无需作注。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中,杨杰鉴赏云:“究竟谁之错?自己乎?唐婉乎?陆母乎?命运乎?当初乎?今日乎?”对于“错误”的归咎其实是很难落实的,结合上文“一怀愁绪,几年离索”,两人离别几年之后再见,万般愁绪集结心头,欲语而又不能,如明代毛晋《汲古阁书跋・放翁题跋》所言:“放翁咏《钗头凤》一事,孝义兼挚,更有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令人不能读竟。”对陆游来说,此情此景,是不愿意去追究孰是孰非的问题,对于两人的感情,对于母亲的干涉,陆游确实不会以“错误”去评价他人,但言谈中却透露出对过往之事的追悔,这个“错”字一唱三叹,可以看作是对往事和现实处境的无可奈何。

三、“宫”是王宫还是佛寺

对于“宫墙”的理解,最常见的说法是“宫殿之墙”。绍兴是古代越王宫所在,宋高宗也曾以此地为都,所以此处“宫墙”为“宫殿之墙”,暗喻唐氏如宫墙柳可望而不可及。持论者以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为代表,唐圭璋《唐宋词选注》、胡云翼《宋词选》亦同。另一说为山阴县东南二十五里的龙瑞宫。赞同者有孔镜清《陆游诗文选注》、刘逸生《宋词小札》。还有一说指陆游在成都时经常宴游的故蜀燕王宫。吴熊和(1982)《陆游词本事质疑》一文曾提出《钗头凤》实为陆游在蜀时的赠妓之作,与唐氏无涉,其中质疑的一点就是“宫墙”二字。绍兴沈园在禹迹寺旁,不会出现宫墙,所以提出了燕王宫之说。

陆游的同乡,明代绍兴人徐渭曾为自己所居的“一枝堂”撰写对联“宫墙在望居三卜,天地为林鸟一枝。”徐渭《自为墓志铭》:“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扣于禅,久之,人稍许之。”在《徐文长自著畸谱》也有记载:“二十八岁,自潘迁寓一枝堂师季长沙公。”“季长沙公”即季本,为王阳明的弟子,卸职还乡之后借住在禹迹寺西林精舍讲学,徐渭因慕其学而往从之,可知徐渭的“一枝堂”也在禹迹寺内。高利华(2011)《陆游是“伪作”吗?――兼谈文本中“宫墙”诸意象的诗词互证》一文引用这首堂联证明自唐宋到明代沈园内都是可以望见宫墙的,否定了吴熊和“疑是陆游蜀中游冶诗”之说,并推断此宫是禹迹寺西南唐浙东节度使董昌所建“第四宫”。

无论是古越王宫还是唐董昌“第四宫”,究竟是否留存到陆游所在的宋代,其实并不可知。据《宋史》记载,宋高宗在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渡后,仓皇之中逃到越州(绍兴),并辗转于明州(宁波)、定海(舟山)、温州等地,到绍兴二年(1132年)定都临安(杭州),才有“(正月)己未,修临安城”的记载,可见绍兴作为临都的时间非常短暂,期间高宗还四处逃窜,那么绍兴在此期间到底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宫殿,也是一个疑问,所以宋高宗以绍兴为都,也不构成绍兴有宫墙的充分证据。至于龙瑞宫,来源于陆游《春游》诗注:“予年十四,始到禹祠、龙瑞”(《剑南诗稿》卷75),南宋《嘉泰会稽志》有记载:“宫正居会稽山南,峰嶂遒。大抵龙瑞尤宜烟雨中望之,重峰叠t,图画莫及,故邦人旧语曰:‘晴禹祠,雨龙瑞。’”从地势来看,龙瑞宫掩映在重峦叠嶂之中,从沈园是很难看到所谓“宫墙柳”的。根据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此处的“宫墙柳”并非是指宫殿之中的柳树。沈园中本来就有柳树,《剑南诗稿》中收入的《沈园(之二)》有诗为证:“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此乃诗人晚年游历沈园所作。所以我们推断此处的“宫墙”是实景的描写,应和禹迹寺相关,很可能就是指寺庙的围墙。在唐人的诗句中,可以见到以“宫墙”表示佛寺之墙的例子。如:

(27)井甘桐有露,竹迸地多苔,幡映宫墙动,香从御苑来。(无可《安国寺静居法师故院》)

(28)塔劫宫墙壮丽敌,香厨松道清凉俱。(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29)昔人曲水咏觞处,茂林修竹空宫墙。(程俱《同许干誉步月饮杏花下》)

程俱在“宫墙”下自注:“兰亭今为佛宫”,此佛宫即始建于北宋至道二年的天章寺。游国恩、李易合编的《陆游诗选》,程千帆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英华》都认同这种说法,也认为“宫墙”就是指的禹迹寺一带的墙。

四、“恶”是否有“凶恶”义

对于“东风恶”,一种理解认为“东风”暗喻陆游的母亲(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指东风无情(唐圭璋《唐宋词选注》),表示“对破坏美满姻缘的制度表示强烈的抗议”(胡云翼《宋词选》),这里的“恶”通常是贬义,有“凶恶、险恶”之义。另一种理解认为“恶”是表示事物程度的“甚辞”,相当于“太、甚、极、深”诸义,“东风恶”就指春风强劲,没有贬义(李汉超《陆游钗头凤若干问题质疑》)。从宋代文人的诗词作品来看,“东风”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用词,“东风恶”在诗词中很常见。如:

(30)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东风恶,胭脂满地,杏花零落。(康伯可《忆秦娥》)

(31)岸芷汀兰曲曲春,v蓑青箬老江澹倚舡三弄东风恶,吹断巫山片片云。(王志道《渔夫》)

(32)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昏。船随山共走,雾与水相吞。(巩丰《晓起甘蔗渊》)

(33)无情最是东风恶,l却梨花一片云。(吴惟信《闺怨》)

(34)人来认海棠,却讶枝条弱,G不胜春,生怕东风恶。(洪适《海仙》)

(35)深红落尽东风恶,柳絮榆钱不当春。(苏轼《次韵田国博部夫南京见寄二~》)

(36)伤心二月东风恶,愁向苔阶看落英。(吕浦《梅边稿》)

(37)忽然东风恶,一夜吹石裂。(孙觌《梅仙潭》)

(38)东风恶,一片梅花吹落。(吴潜《谒金门》)

(39)一春长是为花愁,甚夜夜、东风恶。(辛弃疾《一落索》)

(40)昨夜东风恶,芳径满香泥。(张元干《前调》)

(41)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朱淑真《鹧鸪天》)

(42)春寂寞,长安古道东风恶。(康与之《忆秦娥》)

(43)叹西园,已是花深无地,东风何事又恶。(周邦彦《瑞鹤仙》)

有时候也用“春风恶”。如:

(44)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v叶栖残红。(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45)常愁春云低,谁料春风恶。摇扇无定响,折干时闻落。(梅尧臣《春风》)

(46)薄暮春风恶,黄尘涨远山。(张浴读⒋汉笠蝗张际椤罚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东风恶”“春风恶”似乎已经成了诗人描述春天天气变化,或者春花凋零的一种固定表达,意思就是春风强劲,“恶”字并没有贬义。在出现“东风恶、春风恶”的描述时,往往跟落花一类事物相联系,这正与后文的“桃花落”相呼应。此外,在宋代崇尚礼教孝道的社会风气下,陆游是不会以“凶恶、恶毒”来批评自己母亲的,至于能从“恶”字看出诗人具有反抗封建礼法制度精神的看法就更属穿凿了。

参考文献:

[1][宋]陆游撰,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2]万献初.陆游《钗头凤》韵读的音义考析[J].文学遗产,2008,(2).

[3]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4]胡云翼选注.宋词选[M].北京:中华书局,1962.

[5]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6]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编.唐宋词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7]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0.

[8]唐圭璋,潘君昭,曹济平编.唐宋词选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2.

[9]孔镜清选注.陆游诗文选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0]刘逸生.宋词小札[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11][明]徐渭撰.徐文长逸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12]高利华.陆游《钗头凤》是“伪作”吗?――兼谈文本中“宫墙”诸意象的诗词互证[J].学术月刊,2011,(4).

[13]高利华.陆游《钗头凤》词研究综述[J].文学遗产,1989,(2).

[14]游国恩,李易合编.陆游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

[15]程千帆主编.中国古代文学英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16]李汉超.陆游《钗头凤》词若干问题质疑[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4).

(郑妞 上海大学文学院 200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