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职业院校图书馆开展的特色服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个性与特色是生存之本,失去特色就失去了光彩。时代在发展,读者需求在不断变化,职业院校图书馆要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在某一方面创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优势。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图书馆 特色馆藏 特色服务
个性与特色是生存之本,失去特色就失去了光彩。建设特色馆藏,提供特色服务是一个图书馆具有生命力的重要表现。作为图书馆界刚刚崭露头角的职业院校图书馆,正以其专业的、高品位的特色馆藏文献资料,雅静整洁的阅读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建筑设计,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高雅浓郁的阅读氛围。图书馆作为读者最集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其环境的优越程度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图书馆的室内装饰应以雅为主,雅中求静。以服装院校为例,可将师生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以多种形式悬挂在阅览室,既为本院师生优秀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一方展示的舞台,极具吸引力和鼓舞力,又为安静、文明的图书馆添加了更多文化艺术内涵,削弱了大量书籍、书架、桌椅、人流带来的拥挤感和压抑感。读者在和谐的氛围中阅读易于掌握知识、获取信息,心理感到轻松愉快,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2.特色馆藏。特色馆藏建设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以前,图书馆的藏书纯粹由采购人员包办,采购人员与读者缺乏交流与沟通,因此,采购的文献有一部分常常被束之高阁,使用价值较低。鉴于此,职业院校图书馆建立初期,就要建立一个高效运行的图书采购机制,根据自己的性质、职能及任务和读者群的特点组织馆藏文献资料。职业院校图书馆特色化馆藏建设的主要模式包括专业特色、类型特色、文种特色和地方特色等。它往往是以校园网和互联网为基础,通过重点专业学科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来实现和完成的,并创建有专业学科特色的数据库。开展特色馆藏建设首先要进行明确的调查评估,根据读者群的专业、年龄、知识等特点,实行“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有选择地入藏图书,使藏书结构趋于合理,防止片面追求大而全,无限制地扩大藏书的范围和追求藏书量。首先,图书馆按照整体发展规划,合理分配调控购书经费,细化分配层次、专款专用,将经费额度分配到各院系、专业以至各教研室和课题组;其次,各院系成立文献资料建设小组,保证教师参与图书收藏决策,并确定采购对象;图书馆负责向他们提供及时充分的图书出版信息;第三,图书馆严格按照各院系选择确定的书目,进行采购收藏。同时,为了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要进一步实现专业阅读和欣赏性阅读兼顾的原则,组织收藏各类文学作品、人文和科学普及读物等,充分发挥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3.读者工作。自从有开放的图书馆以来,为读者服务就是馆员的天职。从任何一个角度考虑,图书馆工作就是要一切服从读者,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的意识始终是顺利推进图书馆工作的前提。上海图书馆“365天,天天开放”的服务口号,深圳图书馆“视读者为衣食父母”的服务理念都是“读者第一”宗旨下的创新服务。图书馆藏之名山的是书,传之久远的却是知识,管理知识成为图书馆员代代相传的事业。因此,读者的满意程度是衡量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基础标准,读者的需求就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外部,可以引进读者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从馆员的仪表、行为举止、服务流程、反馈意见等都要有完整的可操作性的规范,紧紧围绕“读者第一”这一中心环节来开展图书馆的各项业务建设、服务项目,以最大限度的方便读者为目的。图书馆可采用多种形式举办读者交流会,让读者以主人翁的身份积极参加图书馆建设,在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通过读者交流会,读者能帮助图书馆搞好宣传和管理。读者宣传图书馆比馆员宣传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由于读者的参与,可以激励馆员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服务,不断为图书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极大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壮大。内部,图书馆员要实现与读者的有效沟通,应先从馆员做起。目前,职业院校图书馆馆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1)馆员的服务意识不强。(2)馆员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不够。要克服这些障碍,图书馆员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培养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树立“读者第一”的敬业精神,热爱本职工作,增强主人翁责任感,积极进取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图书管理过程中,图书馆员多采取换位思考,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流通服务工作往往是因着读者的满意而满意,因着读者的快乐而快乐的。在满意和快乐的背后,蕴含着馆员无止境的付出。站在图书馆最前线的服务窗口,馆员的任务绝非是一借一还、上架下架的机械性操作,馆员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在无声地展示着图书馆人的风采。馆员的微笑、馆员的和善、馆员在举手投足间流露出来的优雅与内涵,都将会是读者内心深藏着的一段温暖的回忆。事实上,馆员也经常需要查找资料,当你面对读者的时候,如果多想想自己查找资料时的心情,就应努力克服与读者在思想观念、知识、地位、能力、个性、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平等相待、互相理解,选择适宜的沟通方式真诚交流,共同实现各自的目标和愿望。同时,现代化的图书馆员必须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熟悉和了解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在服务中体现出学术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每个馆员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获取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及时了解所在院校各系、部的专业课程设置、重点学科的发展动态、前沿热点、教学科研情况,不断更新观念,研究和掌握读者的阅读倾向和阅读需求,准确接受对方的信息,不仅能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文献资料的供给服务,还能进行多种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提出的一些特殊服务,实现与读者的有效沟通。
二、立足本馆优势,开展特色服务工作
建设特色馆藏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图书馆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图书馆的特色服务要适应这种发展和变化,就必须采用多种形式开展与自身特色相适应的读者服务工作。
1.为企业提供专题信息。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图书馆就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工作。图书馆要对用人企业的信息需求进行广泛调研,确定服务方向,根据企业需求采取网络服务、在馆服务、电话服务等多种形式并举,给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图书馆作为校企的中介要及时做好信息反馈,一方面图书馆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将本校优秀的科研成果适时推荐给企业,合理配置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同时企业可将自己灵敏的市场信息通过图书馆传递给学校,学校根据企业的市场信息及时做好专业设置和调整,实现校企双赢。
2.创办专业资料馆。资料工作做得好与不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资料工作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前人劳动成果的利用,主要是对前人创造和提供的文献资料、科研成果的搜集、整理、筛选,为教学人员提供有关问题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借以借鉴、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优秀成果。二是搜集汇总当代最新信息,包括各个领域的研究动态、判断解决问题的程度和已经达到的水平,预测发展的趋势,为教学人员确定研究课题及主攻方向提供可靠的情报资料依据。可以说,教学离不开图书资料工作,图书资料工作依靠教学的发展而自身得到提高和完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将日益明显。以服装院校为例,广泛收集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和相关文献资料,建立服装艺术资料馆,为从事服装艺术设计的人员全方位提供信息咨询、图书借阅等服务。同时,主动与校科研处联系,对重点科研项目的信息需求情况进行调研。为配合科研项目,合理调整馆藏建设,必要时予以资金倾斜政策,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主动为教学和科研搭建一座信息沟通的桥梁。
3.建立特色化数据库。在数字化、网络化日益走近人们生活的今天,图书馆拥有大量信息资源开发、建设各类特色化数据库。职业院校图书馆应将本校独特的专业知识等特色馆藏数据化,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服装院校图书馆可以建立服装文献数据库,便于信息成果的推广实践和资源共享。
4.强化网站建设,促进信息交流与沟通。一个优秀的高校图书馆网站不仅要有大多数网站具有的数字资源,还应该有其它网站没有的特色馆藏资源,突出体现本图书馆网站的个性。网络的开放性为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信息交流提供了一个非常便利的条件。首先,图书馆网站可以针对本校的学科专业和教学重点,增加交流性栏目的设置,如科研论坛、学术交流等。为读者提供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营造网上学术氛围。其次,通过网站广泛征询读者有关网站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网站的服务质量。
5.广泛搜集各种信息,做好咨询服务。为开发馆藏信息资源,帮助读者解决疑难,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充分利用书目、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为读者尽快查找提供文献检索工具,如编制各种推荐性书目、报刊文章索引、内容索引、专题文摘、综述、评述等。
6.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提供图书文献资料,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八荣八耻教育”等专题陈列展览,为教育教学提供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同时积极利用网站、报纸、广播站等方式传递最新图书信息,定期开展利用图书馆的宣传教育活动,做好新书推荐。
服务工作的境界是无止境的,在图书馆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里,我们服务的是每一个热爱知识、热爱读书的人。我们深信,随着职业院校图书馆的发展和自身条件的不断完善,我们默默无闻的工作会带给读者更加美好的回忆,丰富读者的心灵,为读者创造巨大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伏潆滢.试论信息时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3(3).
[2]霍忠文.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国信息导报,2002,(4):24-26.
[3]刘岚,刘红梅.图书馆服务传递系统的作用及类型分析.情报探索,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