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人民大众音乐观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人民大众音乐观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生活中需要音乐,而音乐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调剂品,以及人们寄托思想感情的艺术品,更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所以说:“哪里有人类的足迹,哪里就有音乐。”它既可以自娱,也可以娱人,更可以通过音乐的信息,来传达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古今中外无不如此。由于音乐的多样性越来越明显,因此人们对音乐的认知和喜爱,显现出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就当前国民的音乐观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西洋音乐进行阐述。

关键词: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西洋音乐;音乐观

中图分类号:J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18-0020-02

优秀的音乐能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能陶冶人们的高尚情操,能有助于开发人们的创意思维,能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整体素质。树立了一定的音乐观才能建立欣赏去向,针对当前国民对不同风格音乐的认识进行分类比较分析。

一、当前人民大众对流行音乐的认识

流行音乐的主题不仅在于其旋律优美,还在于人们本身有生理基础去接受它,因为人的平均心率为75次/分钟,流行音乐的节奏一般为80拍/分钟,心率和流行音乐节拍的接近就会产生共振。其次,流行音乐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可以使人们从紧张的精神负担中解脱出来,在轻松的音乐中得到休息。因此,流行音乐自身所具有的这种优点,为存在的价值创造了不可替代的前提条件。从流行音乐出现到现在,它在不停地随着社会的变迁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自己,所以大众需要什么样的音乐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作品。在每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流行歌曲里总会出现那个时期的缩影,它们在人们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流行歌曲所具有的时代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这种时代性,从而成为时尚的宠儿。这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又能动地反映与影响社会生活。

流行音乐是相对于严肃音乐而言所产生的一种说法。如果我们欣赏交响乐或古典乐等严肃音乐,必须要有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知识,才能够真正地听懂所要表达的情感与内容。但是,聆听流行音乐却没有如此高的要求,因为流行音乐的旋律简单,歌词朗朗上口,很容易被人记住,会让听众听起来觉得离自己很近,似乎就是在表达自己的情感,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感情去解读自己喜欢的歌曲。由于通俗易懂、易学易唱、无论进行过专门的音乐训练或没有经过音乐训练的人都能够唱歌或听歌。流行音乐也同时推动了音乐事业的发展,促使了广播电视的发展,丰富多样选秀节目大大地带动了全民的参与,收视率及全民参与度,是其它综艺节目都无法与之相比的。因此,对于社会和文化事业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和大众性是流行音乐社会存在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多听一些好的流行音乐,多欣赏一些好的音乐作品,这样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还能够放松和愉悦心情,同样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蕴。

二、当前人民大众对民族音乐的认识

全世界每个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历史、宗教、语言,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自然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世界上所有的民族无论大小都有其独有的民族音乐,它不仅丰富了精神生活,还使音乐更加色彩纷呈,绚丽多姿。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就产生了歌舞和歌曲。现在出土的文物中,就有新石器时代的吹奏乐器陶埙。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音乐文化繁荣昌盛的时代。特别是唐代音乐高度发展,处于当时世界音乐的先进行列,对日本、朝鲜等一些国家的音乐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族音乐有着自己的风格和韵味,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音乐旋律和特点,节奏上更丰富多样变化无穷。学习中国民族音乐能使人们热爱和熟悉中国音乐文化,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民族音乐在新的文化发展中面临再次选择发展方向的问题。音乐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已迫在眉睫。我们有着民族音乐的丰厚传统,民族音乐在其文化土壤中依然蕴积着巨大的潜能。民族音乐在中西音乐文化交流中,不断有所再生释放能量,民族音乐审美习惯、趣识、观念仍在千百万大众的音乐审美活动中其作用。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已拥有越来越多的积累,民族音乐在理论研究中得到越来越精到的阐发。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音乐学院在传承和发扬民族音乐,还有很多的学生喜欢它,去学习民族音乐,并且孕育出很多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努力通过各种形式去继承、发扬民族音乐,与不同的音乐形式风格完美的结合,如在流行歌曲《苏三说》与《One nieht in beijing》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加快民族音乐的不断创新,标志着中国民族音乐的艺术之花将更加光灿夺目。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我们应该多了解、学习民族音乐,不应一提到民族音乐,大多就只会想到一些民歌或几首器乐曲,应对其他体裁形式的民族音乐全方位多层次的了解,我们应该为有这样伟大的民族音乐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因此我们有义务、有责任承担起继承并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重任,为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当前人民大众对西洋音乐的认识

16世纪后西方经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音乐文化蓬勃发展,这一时期西方音乐通过各种途径输入并影响着中国,对中国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到了近代,西方音乐文化传入中国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宗教音乐及教会学校的外国传教士,二是远赴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其中后者在系统介绍、撰写西洋音乐历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纪末20世纪初,维新思潮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知识分子开始日益关注西方音乐文化。文化在慢慢的相互渗透,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丰富自己,发展自己。从而在音乐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听觉效果,这些声响的效果是带有先锋性的,为西方音乐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多样化的道路。

中华民国成立后,正式颁布规定开设中小学音乐课,这一时期学校开设的音乐课称为“乐歌课。随着大批爱国音乐志士向西方学习热潮掀起,西方音乐在客观上培育了一批高水准的中国音乐家,沈心工、萧友梅、李叔同、赵元任、冯亚雄、辛汉等都是当时较有社会影响力的音乐教育家。这一代音乐家的贡献,主要在与他们的乐歌创作活动和教育实践。他们将崭新的音乐形式从国外引进,在它的影响下西方音乐的旋律、和声、音阶、对位法、交响乐等形式在我国全面传播开来。因此,学堂乐歌在我国的音乐发展中,尤其是在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正因为西洋音乐的传入,加快了向现代化音乐前进的步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真正促成了中国音乐划时代的新发展。

音乐文化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之一,历经百年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由里及表,由浅而深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国民应对流行音乐、民族音乐、西洋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的选择有清晰的认识,这样就不仅能正确的审视我们的音乐,也能具体的甄别精华和糟粕,能以平衡的心态去面对现代和传统,把握应有的尺度应对文化的继承,能使音乐得到不断的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