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5-000-02

摘 要 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也呈现了新的特征。本文主要是论述了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现状,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发展仍稍显滞后,存在诸多问题,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研究,并提出了建议和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不仅可以保证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强化各部门职能,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什么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顾名思义,它作为政府部门管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是为了保证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方针在其内部的贯彻落实,通过对所属单位和人员进行制约和规范,对所拥有的资金和财产进行维护和有效利用而制定的一系列方法、秩序和制度的总称【1】。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内部控制活动、信息及其沟通和内部控制监督等要素组成,并体现为与行政、管理、财务和会计系统融为一体的组织管理结构、政策、程序和措施等,是事业单位为履行职能、实现总体目标而应对风险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的过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物资采购及资产管理等。内部控制是一种强调预防为主的制度,目的在于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程序防止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来提高管理的效果及效率。

首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维护公众利益。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运行管理的公平与公正。一个严正的制度,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同时,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是单位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保证了会计事物的准确度和消息的诚信性,从根本上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其次,一套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可以提高事业单位的办事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使政府部门的管理运作更加高效和合理。而资金使用的合理分配,可以完善人民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水平。最后,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多元化的趋势进程和我国市场计划经济的蓬勃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规模的扩大决定了政府部门结构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是结构优化的结果, 为我们政治体制的稳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内部控制的战略意义所在。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涵义与现状

1.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涵义和重要性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由管理层、治理层共同制定的一系列符合事业单位实际、科学、有效的会计控制制度,而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则是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2】。它不仅影响着单位内全体员工履行控制责任和义务的行为,而且支配着事业单位全体员工的意识。

这是由事业单位的特殊性质所决定的,主要表现在它只对政府和上级部门负责,并不像一般企业单位一样设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这种单位治理结构组成的内部控制,在监督机制设置上的缺乏,要求它必须要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假使管理层只受到一个人或者几个人的支配,单位运营中不仅存在着潜在的风险,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都要受到一定的质疑。作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更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性,例如在财务处理中每笔财务都要经过至少两个部门和员工的处理,各个部门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出良好的控制环境,实现财务的公开化和诚信化。

2.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的现状

与企业相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相对滞后,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对于资金的利用不能够做到合理化配置,而且会降低事业单位公共受托责任的完整度,在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加大政府风险。

2.1事业单位内部人员良莠不齐,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内,会计人员缺乏统一有效的管理。依照我国法律规定,会计人员必须具备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据统计,在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仅占五分之一,其中应届毕业生又占据大多数,缺乏实践经验,剩余的多是专科生为主,并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了解不够,对会计监督的职业理解有偏差,执行力度就不够强。甚至有部分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监守自盗,在法律边缘游走,使管理层出现贪污受贿现象,把内部控制中的控制环境搞的乌烟瘴气,使内部控制形同虚设。

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是目前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思想意识不到位,缺乏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科学认知,许多事业单位领导用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制度,在重大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民主现象。这是单位领导对内部控制的不正确认识所造成的。部分领导甚至错误的将内部控制等同于财务,认为只要把好了财务关,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造成了各部门之间缺乏联系,约束管理机制难以实现,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工作得不到支持,内部控制前途堪忧。

2.2岗位设置缺乏合理性,风险防范意识缺乏

目前,在很多事业单位内,由于各种原因,岗位安排不合理,存在一岗多人,兼岗现象,不相容职位也未能得到有效分离。例如,在某些事业单位内,会出现业务经办职务和财产保管职务兼任,财产保管职务兼任会计记录职务等,这些不仅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制度规定,而且很容易实现一人专权,行为,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由于事业单位只需要对政府和上级部门负责,它的主要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管理服务,这就造成了大部分事业单位领导认为事业单位不存在经营风险。但是,在履行各项政府职能时,受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单位也会面临各种社会风险和政治经济风险,缺乏对这些风险的研究和分析,在遭遇突况时又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应对。

三、应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各项问题的措施

1.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为了强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强的工作人员队伍是当务之急。必须提高会计人员的文化程度和专业水平,使财务、审计等部门负责人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能力。同时,单位应当切实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必支、政府采购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3】。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首先要求强化领导的内部控制意识。《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和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作为最高负责人,必须加大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应积极组织内部控制知识培训,提高科学认知能力,发挥领导的主导作用。其次,单位内各工作人员也应该强化内部控制意识,通过培训教育,培养会计人员及相关部门职员的内控意识和责任感,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由上至下落实到实处。

2.合理分配岗位

合理的岗位分配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单位办事效率,而且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少贪污受贿、违法乱纪等现象。目前存在的兼职岗位,不相容岗位不能分离等情况,是影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此问题,相关部门要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单位加以严惩,单位本身也要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合理分配职位,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社会责任感。

3.加强风险意识,建立财务预警制度

事业单位应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经验,建立风险监控和预警系统,以应对突如其来的各项社会和经济危机【4】。对于财务运作中存在的潜在危险,该机制应注重数据的横向与纵向比较,加以解决并控制。强化风险意识,还要求我们要建立完备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使各部门分工明确,做到有条不紊。

总之,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也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现如今,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控制环境仍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可以借鉴企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建立经验,与时俱进,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机制,营造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参考文献:

[1]臧超.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的探析.商业经济.2013(02):36-38.

[2]邓敏.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江西化工.2012(03):59-60.

[3]陈丽萍.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财经济.2012(24):160-162.

[4]张梅棠.浅谈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企业文化(中).2012(08):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