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长期以来采用课堂教学、参观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随着近几年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迅速发展,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所脱节[1],同时参观实习环节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实习现场有限;实习时间短而某一施工工序而又较长,致使学生只能看到某一工序;实习时间安排固定,不便于针对性看某一施工工序。因此,传统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弊端。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1教材相对滞后
《建筑施工技术》多是介绍传统施工工艺,反映“四新成果”(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内容很少[2-4],一些已经逐渐淘汰的技术还占有大量篇幅而一些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的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大多数的教材只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学生学完后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1.2教学环境呆板
“粉笔+黑板+多媒体”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这种教学以教室为主要场所,对于缺乏施工现场实践经验的学生来说难以想象实际情况,即使多媒体教学有所改善,但还是有些内容表述不清楚,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感受不是很真实、很深,学生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
1.3教学方法不合理
建筑施工课程实践性极强,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精神从而胜任将来的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大部分教学还是按照“老师满堂灌,学生全盘听”的模式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互动少,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精选教学内容
课堂讲授应重视主要内容及基本概念方法,针对高职学生的就业特点(主要从事土建施工、监理等),不必所有内容面面俱到,对传统形成的建筑施工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另外,由于建筑施工课的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决定了课程内容发展更新速度非常快,建设部每年都有一批重点推广项目,工程施工中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断涌现,国家、地方的标准、规范也在不断作修改,从时效看,教材内容始终滞后于工程实践。因此,应组织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及时补充和完善,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
2.2转变教学环境
课堂与实训基地、施工现场相结合,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述“混凝土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建筑工地,进行现场教学。同学们置身施工现场,感受颇深,使得在课堂上难以表述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在讲解“钢筋工程”这一节时,把学生带到实训基地,对照实物讲解“钢筋种类和性能”、“钢筋的焊接”以及“钢筋的配料和加工”部分知识,同时结合实际操作掌握很好。同时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来学校做讲座。因为现场的技术人员不仅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丰富的实际工作和管理经验,请他们走进课堂开讲座,其内容大都是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有些问题很可能学生毕业之后就会遇到类似的情况。也可聘请有知明度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主要使学生了解现代建筑施工中的最新知识。实践证明,加强实习和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又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
2.3改革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制约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而且对教学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提高目标实现的质量和效率。近年来,高校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5]。但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还不太理想,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即以老师为主的教学方法,这种方式虽有它的优点,但师生互动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上述弊端,为了能使师生互动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本人结合教学经验进行不断探索总结,形成如下教学方法:制定任务,教师根据本课程总的培养目的制定相应的任务;布置任务,根据课程特点把总任务分解为相应的子任务布置给学生;解决任务,根据自己的任务学生自主地进行收集资料、开展必要的调研活动;归纳总结,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答辩,老师总结点评。从中可以看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完全转变,教师由原来的讲授者变为监督考察总结者,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听课变为主动解决问题者。教师布置任务,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当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时,就促使学生去阅读、思考。通过答辩,教师点评来解决疑难,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充分注意教学方法的探索。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但如何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选择具有课程特点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则是一个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