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动力机制与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有利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而其转型发展的动力来源,既有人才培养结构转变需求、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等外在动力,也有地方高校的生存发展、招生就业压力等内部动力,内外动力共同构成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综合动力机制。为此,地方本科高校应尽快转变观念,科学定位,构建多元化内部治理结构,重点推动学科专业设置和师资队伍的转型。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术大学;政策价值;动力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381(2015)02-0038-05

为有效应对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对人才培养结构的需求变化,提高地方本科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教育部开始引导一批地方本科高校向应技术大学转型,这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部署。2014年5月,178所高校在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上共同了《驻马店共识》,全面开启了我国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改革。然而,地方本科高校为什么要转型?转型的动力来源和战略任务是什么?文章将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政策价值

从理论上讲,应用技术大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其“应用技术”的特征和定位上。应用技术,是目标性结果与内容性手段的统一,即以“技术”的知识、技能、教学为内容手段,来实现“技术”的应用、服务实践的目标。从实践上看,应用技术,体现大学的教育内涵,代表了服务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培养定位;应用技术,彰显大学的办学特色,发挥独特优势,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应用技术,是大学与产业融合的着力点,代表专业设置、学科教学、师资培养的改革主线。

(一)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14年,我国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人,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结构性失业问题进一步凸显,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的用工需求相脱节,国家总体人力资源结构的失衡难题亟需破解。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定位则是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旨在培养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切实解决高校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人才需求结构相脱节的问题。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关键是推动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与市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对接,为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人才支撑。地方本科高校转型的路径在于实现由传统知识本位的学科教育向能力本位的专业教育转型,由以传统专业为主的封闭办学向与现代行业企业的新兴专业高度对接的开放式办学转型。面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挑战,需要有大批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而地方本科高校将要承担为经济转型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将会在平衡国家人力资源结构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推动高校特色办学,实现高等教育结构优化

近年来,我国高校发展水平实现了快速的补偿性增长,规模扩大、学科健全,多数高校实现了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建设目标,然而,高校之间的办学同质化、千校一面、缺乏特色等问题也不断凸现。一是多数高校办学出现同质化问题,盲目追求办学规模的扩大、学科门类的齐全、增加硕士博士点等,贪大求全的办学定位弱化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竞争优势。二是同质化的人才培养规格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大学毕业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严重。三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有待优化,学术型大学与应用技术大学的比例、专业结构设置等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难以匹配。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对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化办学、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支撑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有重要的价值。一方面,优化高校专业设置,根据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增设新专业,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应用技术人才,适应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另一方面,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推动高校特色化办学,如提高应用技术型大学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规模,优化完善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科类结构和地域结构等。

(三)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的转型发展,关键是发挥行业企业的参与价值,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然而,当前我国地方高校的产教研融合力度不够,行业企业参与学校治理的体制机制仍不够健全,校企合作的层次、形式和意愿有待提高。此外,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构建校企合作的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创新校企协同的技术技能积累机制等。与德国、瑞士等国的“双元制”相比,我国地方高校在吸引企业参与、发挥企业在人才培养中价值的程度较低,相应的体制机制仍不够健全。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有利于引导地方高校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内部治理机构,完善现代大学章程,同时,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将是大学章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不仅是优化高等职业教育结构的需要,更是完善职业人才衔接培养体系的重要手段,有利于从职业教育的学制体系、专业设置、校企合作等维度全面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二、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

美国著名学者伯顿・克拉克(Burton R.Clark)指出:“大学的转型已经提到了现代大学的议事日程的顶端。”我国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则是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社会转型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力既有产业结构调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外在动力因素,也有高校特色办学、大学生就业等内在动力因素,其动力机制源于内外动力因素的相互促进和制约。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共同构成了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具体内容阐述如下。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外在动力因素

1.人才培养结构转变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不断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结构和专业设置等要顺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这种需求转变将成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的重要动力。产业结构调整对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主要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上,一方面,产业结构将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加速发展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人力资源服务变革与需求,尤其是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缺口。另一方面,我国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相对单一,与新兴产业结构的需求不相适应,大学生的结构性失业问题凸显。为实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建立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合理的人才培养结构,而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发展则是实现上述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