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学工作更要突显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如何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今后对社会的适应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创造条件,培养学生说话的积极性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创造条件鼓励说话的积极性,让他们敢说会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每一位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

例如:教过乘法的含义后,可以让学生同桌之间先说一说3×2的意义,然后请一个成绩好的学生说一遍,再带动其他的学生说,这样锻炼下来,大部分学生都会逐渐有了勇气,自然为语言的表述打下了基础。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勇于探索发现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激发学生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

二. 有始有末,培养学生语言的完整性

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对新事物的认识不会有意识地说一句完整的话,思维单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这种特点,训练的时候老师要注意让学生用完整的话来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用问题来引导他们学会说完整话。例如:

图上画得是什么?――图上画得是小朋友去买矿泉水。

他们要买多少瓶?――他们要买20瓶。

每瓶几元?――每瓶2元。

问题是什么?――需要花多少钱?

最后再让学生连成一句完整的话: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去买20瓶矿泉水,每瓶矿泉水2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三.创新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的灵活性

语言的灵活性,就是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层次来表达。教学中有意识地经常训练学生对应用题使用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程度。“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耐心引导,循循善诱。“说”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如果理解了却“说”得不对或是“说”不清楚那是因为没有正确的说话思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适当地加以启示,让学生逐步地说出,最后再完整地叙述。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不少学生在做作业时做得非常漂亮,然而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却总是说不清楚,或是词不达意。就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一定的逻辑思维顺序,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条理,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表述有一定的逻辑性。

五.引导学生讲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应用题的教学。简练的数学语言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内容,有利于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应用题教学中,有部分学生能解题,但却不能说清“为什么”,就是不能用数学语言清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这就需要从口语表达训练着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小明买了6颗糖果,小军是小明的4倍,两人一共买了多少颗糖?首先让学生观察、感知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回答问题:

(1)求两人一共买了几颗糖,应该要知道哪些条件?

(2)未知条件,已知条件?

(3)应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4)问题是什么?

(5)怎样列式?用什么方法计算?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问题的这一过程,就是让学生有条理、有步骤的分析过程,通过不断的反复训练学生就能把分析的过程用一句完整的话说出来,逐步就会使表达更加通顺、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