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关于创作活动中的主客关系。文章开头部分主要考证了“物色”的含义、《物色》的要旨、而后进一步分析了自然之物与主体感悟和创作之间的关系,并且着重从“随物宛转”“与心徘徊”两方面,论证了主客关系。

关键词:物色;主客关系;心物交融;随物宛转;与心徘徊;情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I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018-01

《文心雕龙・物色》篇是有关于阐述创作与自然万物的关系,刘勰在这里主张作家创作应该遵循世间万物的变化,写作本身应该还原事物的本相,同时状物的语言必须简约,朴素,在肯定了外境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探讨了创作实践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问题。祖保泉老先生在他的《中国诗文理论探微》中就“物色”的含义做过如下准确的描述:

“‘物’指自然万物,但不包括社会人事在内;‘色’指自然景物的色相,有色必有形。在文学创作中谈‘物色’,那当是讨论如何形象化的描写自然景色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在《神思》篇中,作者已经提出了“神与物游”,周振甫先生解释为“精神能与外物相交接”。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前提,才有了后来《物色》篇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情景互通的过程。

魏晋以来有许多文学理论家都涉足分析文学与自然的关系。如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钟嵘《诗品》“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摇荡性情,形诸歌咏”,这些都是在当时相当有名的论断。而从“自近代以来,文贵形似,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此句可见,刘勰深知自刘宋以来,作品描写重在逼真,近代诗文已经将“形象化”做得很好了。故刘勰的《物色》篇实际上更偏重于强调情对物的影响和主宰,也就是推崇文学作品中更多带有作者个性化色彩。

“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盖阳气萌而玄驹步,阴律凝而丹鸟羞;微虫犹或入感,四时之动物深矣。”刘勰不仅把自然景物对作家的感召描绘得这般如诗如画,而且上升为文章得“江山之助”的理性认识。刘勰借《庄子・知北游》所谓“山林皋壤”,认为大自然之山水田林,乃是文章写作的宝库。他又说屈原之所以能写出千古传诵不朽的佳句,正是感召于楚国壮美河山。至末尾,刘勰叙述了这样一种关系:“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即自然景色的变化牵动了作家的情思,而文章字句就是在表现这种由景而生的情。从“物”、“情”、“辞”三者主从关系中阐明“物”作为客观自然景观,是写作的客体,是促使作家情随之动的对象与根源,“情”是作家反映客观事物的中介,是作品的生命、灵魂,“辞”则是“情”之载体,是表现心物交融的手段。由此,在刘勰这里,情境交融或说心物交融则形象化描写的关键了。

紧接着,作者提出了“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的看法,可以说这个看法是大大超越了前人的,并且在后来人中也颇为少见。“随物宛转”、“与心徘徊”实际上就是对《神思》篇中“神与物游”的丰富、发展、补充,这两句所描述的创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则要全面深刻的多。

此句当中,气、貌、采、声乃是指自然的气象和形貌;写、图、属、附乃是指作家的摹写与表现。“随物宛转”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原句意为顺物推移而不以主观妄见随意篡改自然,要克服主观随意性。“与心徘徊”则是较之相对二提出的,心是指主体的思想活动,用主体改造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主客体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从字面含义上来看,“随物宛转”与“与心徘徊”是看似对立的,其实,这时刘勰文论的精妙之处,正是这短短八个字折射出了辩证统一的美,全面的渗透了创作主体与客体之间微妙而精准的关系。“随物宛转”是以物为主,以心服务于物,即以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为主,而以作为主体的作家思想活动服从于客体。“与心徘徊”却是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即以作为主体的作家思想活动为主,而用主体去锻炼,去改造,去征服作为客体的自然对象。同时,面对具有独立性的自然,客观规律性在冥冥中制约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要求作家思维活动从客观真实出发。”若是仅仅以心为主,用心去驾驭物,就会流于妄诞,违反真实,仅仅以物为主,以心屈服于物,就会陷入奴从、抄袭。”

黑格尔在他的《艺术美的概念》中所说的:“在艺术里,感性的东西是经过心灵化了,而心灵的东西也借感性而显现出来”。这其实就是刘勰想要表达的观点,为了真实的表现自然结物色,作者提出要置身于千变万化、品类众多的事物中,并充分利用感官,使主体与客体相互服务、配合,以达到“心物交融”。刘勰的《物色》篇就是一篇创作论,短短数百字,不可否认,为后代文学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为文论的铺陈出新更是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祖保泉.中国诗文理论探微[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123.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2007:422.

[3]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中华书局:200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