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大学的四大职能要求,对一所大学办什么样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什么样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现实的挑战,安康学院作为新建本科学校,能立足地方,以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农村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人才培养目标,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的区域特色大学办学之路。

[关键词] 大学职能 服务社会 应用型人才培养

安康学院是陕西安康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校2006年升本,升本之初,学校就确立了“立足秦巴,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农”的“三服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了“培养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安康学院升本以来始终践行“三服务”的办学指导思想。通过强化科学研究、传承文化思想、参与地方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式,把服务落实到行动,促进了学校的发展,也赢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对接地方多样区域文化,传承发展地方优秀文化

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强调,大学“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1]

安康学院每年都要举办近百次的学术讲座,从两院院士、国务学部委员、长江学者,到茅盾文学奖得主、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作家先后到学院讲学论道,为校园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气氛。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给安康学院提供独特而又丰富的人文研究资源,安康学院把文化传承发展与陕南地区积极对接。陕南民间的文艺活动形式汉调二黄、紫阳民歌、汉调桄桄、商洛花鼓、镇巴民歌、洋县社火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旬阳民歌、洋县佛教音乐、八岔戏、弦子戏、花鼓、端公戏、春倌说春、静板书、渔鼓、架花焰火、悬台社火、安康龙舟等21项民间文化活动形态被列入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建议名单。2009年,“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在安康学院揭牌,并成为省级(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以来,记录当地文化研究成果、文化大事的安康年度文存:《丙戊文存》、《丁亥文存》、《戎子文存》、《乙丑文存》、《庚寅文存》、《辛卯文存》出版,该系列文存被当地人称为安康文化年鉴;同时挖掘研究整理后出版的《默翁诗稿评注》、《安康民俗文化研究》、《明清川陕大移民》、《安康历代名人录》、《紫阳民歌文化研究》、《安康龙舟文化》等地域文化研究著作,挖掘整理出很多宝贵的民间文化形态;学校引进的青年作家李春平,这几年先后创作出版了小说《步步高》、《领导生活》,分别获得安康市文学精品一等奖,《步步高》获得柳青文学奖。同时根据李春平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郎在对门唱山歌》在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3项金爵奖。[2]电影提高了安康的社会知名度,同时文学创作的带动,活跃了当地文学评论的学术氛围,培养了大学生人文素养。

安康学院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发展,主动与地方合作,共建合作平台,设立“李春平工作室”、“章长青工作室”,由青年作家李春平、青年画家章长青主持,通过健全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工作,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

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安康市为了突破发展,自2008年启动以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主的“双创”活动,至2011年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新一轮“双创”。在新一轮“双创”启动时,安康市委市政府认为“三年创省卫工作凝炼出来的精神,丰富和发展了安康精神,与三苦精神、村道精神、阳晨精神一道,成为凝聚300万安康人民意志、引领安康富民强市的一面旗帜”。[3]可见“双创”工作在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双创”工作是安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工作,做好“双创”工作就是服务安康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体现,安康学院在服务中取得更加快速的发展。[4]

安康学院根据学校人员多校园面积广的特点,成立学校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积极动员全校师生广泛参与创建活动。把“双创”既当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能,也把“双创”当作推进学校文明、大学建设的重点来抓。学校成立了千人双创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学校自身创建的同时,志愿者队伍中的“共青团双创志愿者服务队”、“巾帼创志愿者服务队”、“少数民族双创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与到地方各项创建活动中,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的体育场,室内体育馆和两大礼堂,承接安康市各项“双创”工作的动员会、总结会、文艺演出,成为安康市中心城区的科技文化传播与建设中心;为培养旅游管理和园林专业人才,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和园林产业发展,学校设置了旅游管理类专业、园林艺术专业、旅游外语专业,每年招生150余人。安康市政府副市长、旅游局局长相继受聘为学校旅游专业班的辅导员,市校共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为创建活动提供人才支持;学校近几年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申报国家、省级课题,学校设置科研项目,80%的项目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教师发表关于“双创”类论文36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十几篇。申报“双创类”课题20多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4个。出版著作3部;学校旅游管理专家、旅游外语专家常年参与双创社会服务,为市、县开展旅游咨询、双创培训、中英文对照翻译等服务。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学校专业建设、教学发展得到不断提升,学校园林专业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服务中得到双赢的结果。

同时,学院结合办学传统和地域特色,凝练出了以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为重点的文学学科方向,以秦巴资源保护与开发为重点的理学学科方向,以蚕桑为重点的农学学科三大学科方向。近六年中,学校建起了六个省级科研平台——陕西省桑蚕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安康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富硒食品工程实验室、陕西省富硒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陕南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和陕南桑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实力显著提高。依托这六个科研平台,学院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围绕人才培养、人文科学研究服务三农。学校蚕桑实验室选育的天然彩色蚕茧品种两个基础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研究推广的“绿色三元杂交瘦肉型猪生产综合配套技术”每年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培养了一批扎根农业一线的畜牧、蚕桑、园林等科技人员;与安康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农业、蚕桑、富硒资源调查与开发等多个科技服务协议;与地方多个企业建立了横向科技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