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论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论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艺术作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最高形式,既应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展现一种道德上的规范,也应重视对个体人、对群体的人文关怀,这也就要求人们从对艺术与道德的探讨中扩展到更为广阔的层面即对艺术与伦理“道德性”和“超道德性”的探讨。

关键词:伦理;道德;超道德性;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3-0040-02

众所周知,我国学术界对艺术与伦理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对于艺术与伦理关系的研究还主要集中于艺术与道德关系、艺术道德的功能建设等方面。然而面对当今艺术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现状,仅仅将目光专注于艺术与道德的研究 ,是不足以规范艺术领域的混杂现象的。要实现艺术领域的健康发展,就要直面艺术领域的道德失范现象,认清艺术伦理“非道德”与“超道德性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真正体现人类对永恒幸福的追求的探索以及艺术作品是否真正体现伦理关系中对人的关怀。本文从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层面着手探讨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的合理性及其意义。

一、艺术的道德教化作用

艺术既要受特定时代的道德状况、道德理想的影响,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社会道德的风尚。唐凯麟在《伦理学》中指出:“首先,文艺对人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极大的教化作用,其次,文艺是积极的促进一定的社会道德舆论形成的重要工具,最后,文艺还是人们进行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手段。”①不可否认的是艺术的道德教化作用在提高人们的修养、健全人格、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贡献,但对艺术道德教化作用的过度追捧也会使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鲜活性和其所具有的审美意义。

二、艺术与伦理超道德性存在的必然

对于善的理解,“从伦理的观点来看,一切有利于个人成长和幸福的自由创造行为都是善。从道德观点来看,善就是遵从法律、惯例和习俗。” ②艺术作品所实现的不仅仅是对大众的道德教化作用,还要实现其自身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展现社会现实、关怀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及生命尊严的更广泛的伦理性意义。道德较之伦理所具有的强制性和相对滞后性,也使得一些艺术家在一片大好主流思想和形势下,对主流思想所强调的“艺术道德教化作用”进行突破,以“非道德”或不尽“真善美”的内容和形式对人的价值进行探讨,呈现出对不合理的或忽视个人存在价值的道德规范的抵触与反抗,诸如痞子文学以及后现代电影通过颠覆经典所体现出的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戏谑和反思。

三、艺术中对伦理超道德性的体现

“一个社会的完整道德结构是国家教化伦理与民众生活伦理的统一。”③与国家伦理的教化性相比,生活伦理则高扬人的主体性。国家教化伦理成为艺术作品表现思想和内容的大背景,而民众生活伦理则散落于艺术作品的每个角落。相对于国家教化伦理的道德教化,生活伦理的实质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尊重人的生命、人的权利和人的价值。主体性是民间生活伦理的价值目标。”④而艺术则以其生动、形象、具体的感性形式昭示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以及人类文明行为的“应当”。艺术的审美价值与伦理价值是相通的,这也使得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从对道德的教化作用的偏倚,开始注重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进行关怀和反思,从而也对现实道德的合理性进行反思。虽然有些艺术作品会出现“非道德”的内容,但其所体现的意义比道德还要道德。

艺术对伦理的体现和思考比道德还道德。一方面,艺术通过既成伦理道德规范的表现,展现其不道德的一面,启迪人们对既成的伦理道德规范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如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第二十二条军规》,小说对悖论式的军规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同时也揭示战争的不道德和国家伦理的不合理因素对人的生命的蔑视。另一方面,艺术通过对个体的生命历程的展示,揭示人在追求自身幸福时对伦理道德的叛逆行为的合理性,从而展现一种对人类命运的关怀。如《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米兰・昆德拉通过对男女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等的表达,揭示人生责任的沉重与“媚俗”之轻浮,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人的行为的“应当”。所以,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人的不道德的揭示,绝非是为了满足受众的最低级的生理欲望和,而是在于引起人们的反思,实现真正的“善”的追寻。因此,美国学者列侬・史密斯所说的“艺术比道德还道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艺术与伦理关系的探讨必需得结合所指的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背景来分析,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体现了人们对循规蹈矩的道德规范的反思与反抗,诚如尼古拉・别尔加耶夫所说:“艺术的意义即在于它是人脱出世界重荷和世界畸形的一种解放”,在艺术所呈现的解放中,艺术表现出对一般道德意识、传统伦理道德的反抗。如《水浒传》中对诸多“不守妇道”的女性的描写,在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规范中女性处于男性统治的附属地位,忽视了对女性的关怀,也忽视了对其自身幸福的追求和自身价值及命运自主的肯定。

四、对于艺术伦理超道德性的体悟与对非道德性内容的“度”的把握

艺术对伦理超道德性的把握既要关注个体的人的关怀,又要兼顾对整体的社会、国家的维护。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必然受到国家政治、国家教化伦理的影响,艺术的民族性、艺术家的国界性也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艺术既不能成为国家教化伦理的附庸,又要兼顾国家教化伦理的整体性的影响效应。艺术与伦理都关心个体的人的命运,从个性之中寻求适用于全人类的“普世”理念,因此,当道德无法实现对个体人的价值、生命、尊严关怀的时候,艺术会从对微小现实的提炼与加工创作中,实现对伦理关系的全新思考,如《第二十二条军规》所体现的对不合理法规和国家伦理的反叛,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调。

对于艺术伦理非道德内容的“度”的把握,既要求艺术家有端正积极的创作态度,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反思意识,高尔基说过艺术家“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产婆和掘墓人”,也要求艺术接受者能分辨艺术作品超道德性的真伪,能够在喧嚣、浮华之后找到精神的净土。真正的艺术能使人通过对欲望的解禁实现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全新的认识。

艺术伦理超道德性的研究使得艺术对人类的关怀更加全面,艺术中对道德的展现,有利于提升人们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风气的良好发展。对于艺术伦理超道德性的研究,既为艺术家的创作行为的应当提供建议,充分发挥艺术创作的自由性,又可为实现人的全面的关怀,为伦理规范的合理性以及人们行为的应当产生导向作用。

注释:

①王小琴.中国艺术伦理研究述评与展望.1994-2010 China Academic Journal Publishing House. http:

②徐岱.论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J].伦理学研究,2007(3).

③④肖群忠.“生活论理”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1).

参考文献:

[1]王小琴.中国艺术伦理研究述评与展望.

[2]肖群忠.“生活伦理”论[N].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徐岱.论艺术伦理的超道德性[J].伦理学研究.

[4]成海鹰.文艺伦理学的意义探寻[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院报(社会科学版).

[5]孔令举.伦理规范与道德价值[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孙鼎国.西方文化百科辞典(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