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绘出心湖上的涟漪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绘出心湖上的涟漪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心理描写,是指将人物在特定环境里内心的喜忧、秘密和矛盾,生动具体地呈现给读者。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题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怎么才能利用心理描写来为作文增色呢?

下面,我们将以“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一张一张往下发。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这两句(简称“发试卷”)为训练的抓手,一起来深入探讨。

一、内心独白法

内心独白,有些像自言自语,就是让人物直接倾吐自己的内心,如思想、情绪、感受等。一般采用第一人称。常用“我想”“我回忆”“心想”“心中默念”等标志性词语。先来看看这段:

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刚才我还觉得那么讨厌,带着又那么重,现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还有韩麦尔先生也一样。他就要离开了,我再也不能看见他了!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选自都德的《最后一课》)

解析:“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写出了“我”的着急;“我再也不能学法语了!”,写出了“我”的遗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写出了“我”的不甘;“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直接就点出了“我”的懊悔。当然,后面的独白,还写出了“我”对书本、老师的不舍。这里,通过人物的自我表述,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了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运用“内心独白法”,把前面提及的“发试卷”中的“紧张”表现出来呢?

【学生练笔】(张晟):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老天爷,求你保佑保佑我吧!我再也不看电视,不打游戏了。唉!都要怪我自己,老想着自己基础那么好,打会儿游戏没事儿。这个周末回家,还趁父母不在,又偷玩了将近四个小时。完了完了,一定会考砸。我该怎么办?老天爷,你发发慈悲,让老师手下留情啊!我保证以后回家再不碰害人的游戏。您老千万别让我不及格啊!”

【学生练笔】(纵然):“要是这次语文成绩又没考到那个悲催的‘105’,怎么办?我可是曾当着老爸的面,拍着胸脯允诺给老班的!也不能全怨我,其实。那些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开放性的,本来就是全凭运气:这个老师可以扣你1分;那个老师可以扣你2分,遇上心善的,甚至1分都不扣。作文更是,阅卷老师大笔一挥,扣10分、扣5分,都没个定数。唉,不想这些没用的了。考砸了,怎么办呢?老爸会不会还给我上政治课?老班会不会又要叫我到办公室去?天哪,受不了了!”

点评:两个孩子的内心独白,各具特色:一个从自身找考砸的原因,一个从阅卷尺度这样的外在找原因。不管哪一种,都极其生动地表现了发试卷时孩子们的紧张心理。

二、梦幻再现法

幻觉,能折射出人物的心愿或思想感情。在特定的状态下,人耳边或眼前会出现虚幻的画面或声音,而这些往往是自己最想(或最怕)听到和看到的,如果将这些内容详细准确地描绘出来,就是当时人物内心的最好写照。在进行幻觉描写前,也可用一些提示语,如:似乎看见、仿佛听到……再来看看这段: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选自朱自清的《背影》)

解析:成年之后的父亲与父亲关系一度很僵。冲突最激烈的是1922年,当时他曾两次回家,父亲都不不准进门。冷战了三年后,父亲才主动写信给朱自清,说“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泪眼迷蒙中,朱自清借助幻觉重见了当年那一跨过月台、穿过铁道为他买橘子的父亲的背影。这幻觉,其实是他对父亲的理解和疼惜。

思考:如果要对上面“发试卷”文字中“紧张”添上幻觉描写,该怎样进行?

【学生练笔】(丁子怡):我仿佛看见那沓试卷的中央,有一个鲜红的“110”。它的主人,就是我!老师微笑着要我上前领奖,奖品是一个大大的拥抱,外加一大袋子可爱的零食。同学们都一边热烈地鼓掌,一边任由自己的眼神写满羡慕嫉妒恨。我哈哈大笑起来。“怎么了,子怡?”同桌使劲地推我。啊,语文老师正在发试卷!

【学生练笔】(谈B如):我好像看见满试卷鲜红的叉,组成一张巨大的网,正向我卷来……吓得我动弹不得,不能呼吸。我又仿佛看到老师正向我走来……她平时脸上一直挂着的甜甜的微笑,怎么不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柳眉倒立。她用手指着冰冷的试卷:“考这么少,你是想让我请家长来学校呢,还是想让我去你们家家访?”

点评:这两个孩子,天生的性格就是一个乐天,一个内敛。这两段幻觉描写,不论是假想中的幸福时刻,还是迷离中的哪汛笃,都从不同角度娓娓道出了她俩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渴望。

由此可见,梦幻再现法,它可以跨越时空的限制,让思维的缰绳任意驰骋,从而使文章内容丰富,背景开阔,也可充分展示人物的心理变化,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

三、行、神暗示法

不问是谁,要想做到“喜怒不形于色”,很难。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脸部表情会直接反映其心情的好坏。《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言行和神情能暗示出这个人的心理状态。我们一起看下面这段:

周副主席又举起那棵野菜看了看,慢慢地把它放进嘴里。医生惊呼着扑过来,野菜已经被咬下了一点。

周副主席那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嚼了一阵,吐掉了残渣,把那颗野菜还给杨光,嘱咐道:“你记着,刚进嘴的时候,有点涩,越嚼越苦。”(选自王愿坚的《草》)

解析:这里,作者运用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举起”“看了看”“放进(嘴里)”“咬下了(一点)”“干裂的嘴唇闭住了,浓密的胡须不停地抖动着,一双浓眉渐渐皱紧了”“吐掉了(残渣)”“还给(杨光)”。最后,还叮嘱了一句。所有这些,充分表现了周副主席虽然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的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格和非凡气度。

那么,如果要对咱们今儿的训练材料“发试卷”中“紧张”后面的内容添上适合的言行、神态,又该怎么表达?

【学生练笔】(周畅洋):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掀试卷,一个鲜红的“1”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随着“啪”的一声,我看到了分数:105!可怜我那曾挤成一堆的眉毛和眼睛,一下子分了家――眉开眼笑!

【学生练笔】(李桐羽):试卷静静地反躺在桌上。我猛地一掀,鲜红的“98”顿时闯入我的眼帘。98分耶!额的个天呢,简直不可思议。“小宋宋,小舒舒,你们考得咋样?”我提着试卷,一阵风似的跑去插在他二人中间,满脸的N瑟,“哈哈,这次终于成为我的手下败将了吧?”“等等,桐桐,你试卷怎么倒着拿?”小宋宋用那种老学究的神情,瞪大眼睛仔细瞅我的试卷。“有吗?”我一把抢过,“86,唉,又输了。”

点评:成绩终于揭晓,几家欢喜几家愁呢!畅洋同学用特写镜头的方式,为我们聚焦了他翻看成绩那一刻高度紧张的神情和无比沉重的动作。好在终于眉开眼笑。而桐桐的言行神态,则充分暴露出他对战胜小宋宋和小舒舒这两个对手的强烈渴望。笑点在于,他居然忙中出错,乐极生悲。

四、景物衬托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心情看相同的景物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因此,人的眼睛能根据自己的心情,随主观感受选择景物。把这些在特定感受笼罩下的景物描写下来,就能充分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看看下面这段: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声音也没有。(选自张之路的《羚羊木雕》)

简析:爸我去和好朋友万芳要回贵重的羚羊木雕,可木雕是我主动送给她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就形象地写出我被逼著要回礼物后万分难过的心情。

那么,如何运用“景物衬托法”把训练题“发试卷”时的“紧张”表现出来呢?

【学生练笔】(朱迅):六月的脸,小孩的脸:体育课时,还艳阳高照;语文课才上,就陡然变得阴沉沉的。而那不知来自哪里的风,也拼命地吹,好像一个狂躁的怪物。唉,老师正在把批好的试卷一张一张往下发。

【学生练笔】(林舒静):一大早,雨就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窗台上的盆栽,被飞溅来的雨点打湿了笑脸;窗台外的树叶,也早被冲刷得耷拉着脑袋。远处,还时不时传来阵阵沉闷的雷声。走神的我,豁然惊觉:语文老师,她她她……她正在发试卷!

点评:两位同学的景物描写,让人不得不再次相信这一点:一切环境描写的文字,都是作者表情寄意的载体,都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服务;一切景物,又必然引起作者情感波动,进而付诸文字,形成景语。景与情,情与景,二者相因相成,不可分离。

人的心理复杂多样,心理描写也有若干表现形式,除了以上四法外,还有修辞助力法、尽情倾诉法等。每一种方法之间,也没有完全的界限。同学们作文时,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综合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来灵活地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