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留守儿童”是新时期中国政治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根据我县“留守儿童”的现状,认真分析其成因,找出利于他们管理教育的对策,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刻不容缓。

关键词:留守儿童 管理教育 现状 成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81

1 我县的概况

我县地处庆阳市西南部,属于国家扶贫的重点县之一。全县辖19个乡镇21个行政村,1991个自然村,人口52万。0―14周岁的儿童12.45万人口的23.8%。其中,截止今年三月份,全县“留守儿童”达26206人,其中父母双方外出的有8549人,父母一方外出的有17657人,孤儿及残疾学生达2693人。“留守儿童”的数量相对较大,教育和管理问题也很严峻,不容忽视。

2 留守儿童现状

第一,普遍学习成绩差。“留守儿童”普遍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厌学情绪重,中途辍学较多。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超过20%,中等占35%,一般的和较差的占45%。

第二,行为习惯差。“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不良社会影响,沾染不良习惯,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弱势。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良好的占35%,较好的占29%,一般的占22%,很差的占14%。

第三,道德缺失。父母长期在外,致使“留守儿童”缺乏家长必要教育和管理,吃穿挑剔,生活散漫,是非观念淡薄,缺乏荣辱意识和团队精神,不能虚心接受老师、看护人及亲友的管理和教育。

第四,性格教育不健全。“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看护人又力不从心,致使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和家庭教育,容易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第五,安全隐患大。“留守儿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他们都是未成年人,又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更容易成为侵害的对象。

3 成因与对策

造成“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因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他们又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所以最好的最原始的做法就是将子女留在原籍,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发展。

第二,家庭因素。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负有相当大的责任,尤其是孩子的父母,他们是孩子最早也是最好的老师,对孩子成长会起到很大作用。据调查,“留守儿童”中90%的孩子都由其祖辈代管,其他的亲戚管理的只有10%。他们对父母外出打工很满意的仅仅占33%,相处很少很想念的占56%,有感情但不很满意的占11%。82%的孩子认为在他们的生活中最缺的是爱,75%认为对自己的成长不利,65%认为父母不在自己不安全,78%认为父母不在对自己有影响等等。

第三,学校因素。学校是继家庭之外的又一个孩子成长的地方,它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直接的作用。由于受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师资等条件的制约,在安全、心理、生存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对成长的他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对于这些问题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可能面面俱到。加之评价制度的约束,学校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和家长沟通困难,社会复杂,教育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第四,社会教育的多元化影响。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建立民主和法制国家,人们的思想容易受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一定的波动,各种思想意识都在一定的范围内流动。

根据以上成因,结合当前我县留守儿童现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指导。一要加大政府的主导作用。国家应该加大投资的力度,把“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纳入到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村工作等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把它作为促进城乡和谐,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二要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增加农民工就地就业的机会。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加大商品化农产品的科研开发力度,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必要的就业机会。三要完善学校教育,构建学校监督网络。对于这一特殊的群体,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档案资料,密切关注他们的各种表现及心理动向,给他们以极大的关怀和爱护,及时和他们的家庭取得联系,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设立专门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关心他们的成长。四要推动家庭、学校、社会三者形成合力,精诚合作。积极建立“留守儿童”成长网络,建立“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让他们住校,由教师承担起父母的责任,给孩子以关爱,以多种方式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弥补亲子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教学交流[J].2010,(5).

作者简介:赵希君,男,甘肃省镇原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甘肃镇原 74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