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唐代寡居妇女的佛教信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唐代寡居妇女的佛教信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首先以统计的方法讲述了《唐代墓志汇编》中唐代寡居妇女在佛教信仰情况,其次以此为核心探讨了寡居妇女笃信佛教的两个主要原因以及佛教信仰对寡居妇女思想观念的影响。由此可见,唐代寡居妇女在佛教的影响之下更加坚定其守节思想,而且在其教子理念及丧葬观念方面都有很大变化。

关键词:唐代墓志;唐代寡居妇女;佛教

中图分类号:K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63-01

一、绪论

佛教从汉代传入中国到唐代已经发展壮大,无论对唐代的政治还是社会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社会各个阶层都有大量的笃信者,尤其是在寡居的妇女当中最受欢迎,本文拟从周绍良先生的《唐代墓志汇编》入手研究当时寡居妇女信仰佛教的情况及其原因,以及佛教信仰对寡居妇女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墓志中唐代寡居妇女的信佛情况

学者苏士梅的《从墓志看佛教对唐代妇女生活的影响》曾就《唐代墓志汇编》中三千六百余方墓志进行过统计,虽然她的研究对象是唐代妇女,但其中也涉及到寡居妇女的信佛情况,其统计结果如下:

众所周知,周绍良先生的《唐代墓志汇编》所收墓志数量占已发现唐墓志总数的一半以上,对问题的说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这个统计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从表中可以看出:

(一)寡居妇女在女性信佛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墓志中女性信佛者有206人,而其中孀居妇女就有71人,占妇女信佛者的34.47%,由此可见,在女性信佛人数中寡居妇女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因为她们在丈夫死后生活上和心理上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而佛教中清心寡欲的修行方式给予了她们很大的精神慰藉。

(二)寡居妇女的信仰者多为在家修行

表中将女性信佛者分为出家为尼和在家修行两部分,很明显在71人的孀居女性信佛者中,仅有两人孀居后出家为尼,而69人则是选择在家修行,由于寡居妇女在现实生活中还必须承担起抚养子女、侍奉公婆等家庭责任,因此她们不可能轻易放下这些责任出家为尼,只能选择在家修行。

三、寡居妇女笃信佛教的原因

(一)失去丈夫,孤寂无依

寡居妇女在失去丈夫之后,生活空虚寂寞,而佛经中“因缘合会,同一家生。随命长短,生死无常”对她们来说无疑带来了很大的慰藉和解脱。《唐代墓志汇编》中有许多此方面的记载:天宝166《汝州刺史李府君夫人邓国夫人韦氏墓志铭》:“逮府君冥冥朝露,而夫人低徊昼哭,服丧之后,禅悦为心。”天宝208《弘农郡君杨氏墓志铭并序》曰:“洎府君即世,妇道增修,义感移天之重,哀深同穴之思。晨歌既绝,昼哭无依,夫人乃饭蔬食,焚炉香,专禅诵,将以誓志,期以终身矣。”

(二)抚养遗孤,生活艰辛

大多寡居妇女在丈夫去世后要承担起抚养教育遗孤的重任,生活非常艰辛,此时佛教就成为了她们面对现实的精神支柱。《唐代墓志汇编》中贞元018《姚氏墓志铭并序》载“府君先殁,不享偕老,有子有女各三人焉。痛兮无怙,思之罔极。……寻诸佛意,颇悟微言”。

四、佛教信仰对寡居妇女思想观念的影响

(一)坚定其守节的理念

选择寡居的妇女或是自愿或是被迫而坚守贞节,但是守节并非易事,没有一定的精神支柱很难坚守自己的寡居生活。而佛教有一定的禁欲主义色彩,这就使寡居妇女能有个精神慰藉更能坚定自己守节的理念。在《唐代墓志汇编》中有大量记载,如垂拱027《田玄善妻张氏夫人墓志》说道:“遂乃归宗三宝,迹屏六尘,口折骨于片言,亦捐躯于半偈。”佛教宣扬的便是摒弃六尘杂念专一修炼,这使得寡居妇女更容易更坚定自己的寡居生活。

(二)信佛思想传教于孤

由于寡居妇女笃信佛教,其教育遗孤的方式、理念也必定带有一定的佛教色彩,有的甚至会遣子出家。《唐代墓志汇编》中记载有关寡居妇女遣子出家的例子也很多,如开元497《处士太原王府君墓志铭》载,夫人张氏“丧公之后,精心释门,使一子出家”。

(三)死后不愿与丈夫祔葬

唐代在传统的丧葬观念中比较重视夫妇同穴而葬,然而佛教在因果报应说和轮回观念中追求的是“涅槃”。《唐代墓志汇编》中笃信佛教的妇女大多表示死后不愿与丈夫祔葬,却希望以佛教的倡导方式而葬。如长安054《王美畅夫人长孙氏墓志铭并序》载,“夫人宿植得本,深悟法门,舍离盖缠,超出爱网,以为合葬非古,何必同坟,乃遗令于洛州合宫县界龙门山寺侧为空以安神埏”。

参考文献:

[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