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的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桑蚕干茧公证检验工作的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重庆地区蚕茧现状和发展趋势

重庆蚕丝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桑、蚕、种、茧、丝、绸、绢纺、服装、印染及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门类较为齐全的蚕丝产业基础。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丝绸需求进一步萎缩,国内生产要素价格上涨,重庆市茧丝绸产业主要指标均同比下降。重庆市桑园面积87万亩,降2.2%;蚕农户数38万户,降19.2%;生产原种2.9万张,降6.5%;生产桑蚕一代杂交种74.6万张,降29.2%;发种69万张,降23.3%;产茧2253万公斤,降20%;蚕农售茧总收入3.1亿元, 降24.4%;户均养蚕收入816元,降6%;蚕茧综合均价13.86元/公斤,降3.95%。丝绸加工全年实现茧丝绸工业总值8.97亿元,降37.36%;实现销售值8.34亿元,降54.8%;实现工业增加值1.98亿元,降26.77%;丝绸出口4039万美元,降16.7%。

重庆市是“东桑西移”工程的重点地区之一,重庆要借助“东桑西移”工程,在选择试点发展种桑养蚕、实现产业化、提升产业竞争力、造福蚕农中加快前进的步伐。大力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在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工作中,把茧丝绸产业纳入大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发展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的有关政策,结合行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加大资金、技术、物资和人才等的投入,加快优质蚕丝业基地建设步伐,形成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生产的格局,加快建成高产、优质、高效产业带,实现茧丝绸产业的布局调整。重庆现已按高标准、高起点、高质量的要求,新发展桑园40多万亩,并且改变了过去的零星分散的做法,全面实行集中、成片、规模化,大大提升了蚕业产业化、集约化程度,对优化蚕业布局,调整蚕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

重庆市“十一五”蚕业发展规划中,年产茧5万吨(100万担),年平均增长10.76%,蚕农收入7.5亿元,年平均增长12.3%,工业产值25亿元,年平均增长17.84%,出口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13.12%,全行业实现利润5000万元,力争在“十一五”期末重庆的产茧量、丝绸出口及产业综合排名三项指标名列全国前8位。“十一五”的目标给重庆茧丝绸行业今后发展规划了蓝图,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得到突破:

1.推进蚕桑生产区域调整。巩固已具有规模的区域,重点发展渝东南适宜区域,促进适宜区域加大发种量,扩大栽桑养蚕规模,实现蚕桑生产由次适宜区向适宜区转移。按照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以大行桑和密植桑园为主的桑蚕生产基地。继续推进优质茧百万工程,集中扶持蚕桑发展重点区县。

2.依靠科技,全面提升重庆茧丝绸的质量和档次。加快方格蔟、小蚕共育、省力化蚕台等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普及率80%以上。加大对茧丝绸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提高重庆丝绸的创新能力,加快蛹蛋白、丝胶丝素、桑葚、桑枝条等综合利用项目及双宫丝自动缫机研制及工艺等技术项目的研发速度。

3.鼓励和支持“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鼓励和支持蚕桑实施订单生产。重点培育2到3家年出口3000万美元、销售收入超5亿元人民币的贸工农的大集团、大公司,培育5到7家出口1000万美元、销售收入超1亿元人民币的贸工农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形成辐射全部蚕桑生产区域的产业经济链条,带动蚕农增收致富。实施品牌战略,培育3到5个全国知名的重庆丝绸品牌。

4.依靠龙头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寻求欧美、日韩、中东等新的出口增长点,改变产品出口单一、市场狭窄的现状;开发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消费。重点支持保健蛹蛋白食品、丝胶面膜护肤品、桑蚕丝绵被、桑果酒、桑果饮料等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看好的新产品投入批量生产,扩大市场份额。

5.进一步理顺行业管理体制。理顺蚕业生产管理体制,将蚕业管理的职能归回农口,以利蚕业发展在政策、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得到政府更通畅、快捷和便利的服务。继续推动流通企业完成改制工作,走贸工农一体化的企业发展道路。继续深化蚕茧流通体制的改革,坚持鲜茧收购市场准入制度,坚持“谁投资,谁发展,谁受益”的原则,坚持收购与扶持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支持贸工农一体化丝绸企业进入鲜茧流通市场。

桑蚕干茧公检工作在茧站环节的应用

1. 桑蚕干茧公检对蚕茧生产的指导作用

桑蚕干茧的生产流程涉及5个环节,即选择优良的蚕种进行育种和养殖,当蚕茧达到大眠后,将蚕茧上蔟,在蔟中吐丝结茧,然后进行鲜茧收购,并将所收购的鲜茧及时烘干,即成为干茧。此外还需考虑区域性气候,即当地的气候条件是否适合养殖桑蚕;其次是桑叶状况如何,能否满足桑蚕生长的需要等。桑蚕干茧生产过程中贯穿整个过程涉及7种因素:

(1)区域性气候:桑蚕养殖的各种资料表明,在无霜气候条件下,气温介于22℃~26℃时最适宜于蚕茧的生长,这时养殖的蚕茧无论是产量和质量都相对要高一些。因此区域性气候中的气温和无霜期这两个要素对桑蚕养殖有着直接的关系。

(2)桑叶状况:桑叶的量和质能否满足蚕茧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的需要,对于能否做好桑蚕养殖有着直接的关系。

(3)蚕种:蚕种的选择要适应当地的区域性气候、地理环境和桑叶状况,那么桑蚕在养殖时就少病害,有利于蚕茧的生产。

(4)养殖:养殖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养殖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蚕体的健康,将影响到蚕茧的生长质量和成茧质量。目前在重庆桑蚕的养殖主要区别是在养殖的方式上:小蚕共育、大棚养殖方式和传统的养殖方式。

(5)上蔟:上蔟的质量将影响蚕茧的解舒、色泽等质量指标.目前在重庆的上蔟方式主要有:传统的上蔟方式和方格蔟上蔟方式。

(6)鲜茧收购: 鲜茧的收购主要是指收购是否规范有序。鲜茧的收购环节对能否保持鲜茧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序的鲜茧收购环节,应尽可能地控制毛脚茧和过潮茧的收购,并对收购的鲜茧按品级分级堆放,以避免鲜茧的霉变;无序的收购环节,则是指收购毛脚茧和过潮茧,同时收购的鲜茧也不分等级统一堆放,易造成鲜茧的霉变,造成桑蚕资源的浪费。

(7)烘茧:烘茧能有效防止出蛾和霉烂变质。它决定了蚕茧的解舒率、内霉茧率和洁净等,其差别主要在烘茧的方式和工艺上。目前在重庆,烘茧方式主要有自动烘茧机、热风烘茧机进行烘茧和用传统的炕灶进行烘茧3种。

从这两年桑蚕干茧的公检数据可以清楚地反映,重庆地区采用较为先进养殖技术的黔江,桑蚕干茧的质量明显好于用传统养殖技术的地区,比如涪陵。黔江桑蚕干茧的毛茧出丝率达到32.4%,解舒率达到63.5%,等级达到3A77,解舒丝长达到596.5米,上车茧率达到83.5%。而涪陵桑蚕干茧的毛茧出丝率只有24.57%,解舒率只有50.0%,等级只有3A35,解舒丝长只有418.5米,上车茧率只有71.3%。

2. 桑蚕干茧公检对茧站管理的指导作用

桑蚕干茧公检数据是蚕茧收购单位对茧站的主要考核依据,重庆黔江区蚕业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其管辖的茧站,利用桑蚕干茧公检数据中的上车茧率、茧层含水率以及结合烘折进行茧站达标任务考核,充分体现桑蚕干茧公检工作在茧站管理的有效性。

几点探讨意见

1.鲜茧、半干茧检验。现在越来越多的蚕茧收购企业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蚕茧的质量,这就需要从鲜茧、半干茧进行公检,因此对鲜茧、半干茧如何开展公检提出了新的课题。

2.桑蚕干茧公检对茧站管理的积极意义。考虑从蚕茧收、烘、贮3个方面探讨对茧站的管理,收购环节的分类收购及分类堆放与桑蚕干茧公检数据的关联,烘炕环节的老嫩程度与桑蚕干茧公检数据的关联,贮存环节的温湿度与桑蚕干茧公检数据的关联。

3.有效推进检验结果应用。检验结果有效运用是公检的价值所在。目前,公证检验结果有效运用还十分欠缺,推动蚕茧公证检验必须突破这个瓶颈,尤其是要在提高检验公信力及培养企业公检意识方面下大工夫。一是帮助缫丝企业运用检验结果设计工艺指导生产;二是号召蚕茧加工企业依据检验结果确定交易价格;三是说服蚕茧加工企业把检验结果作为内部考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