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识分类学说对语文教学的启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识分类学说对语文教学的启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加涅和安德森等当代认知心理学家对知识提出了新的定义,他们认为,知识是指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在个体内部的是个体知识,贮存在个体以外的是人类知识。笔者认为,加涅等人的知识分类学说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用这种分类方法来鉴定语文教学的内容,从而根据不同知识类型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将会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本文试用这种分类方法对语文知识进行粗浅的划分,并对其相应的教学方式作一探析。

一、陈述性知识

语文学科的陈述性知识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语法知识、修辞知识、逻辑知识、文化常识、字词音义、文学知识等,这类知识大都是相对静态的信息,在教学中,有些曾因少慢差费而成了必须被革除的对象,现在的中学新教材中这类知识已极少,尤其是语法知识,似乎已被逐出了中学语文教材。但语文教学中还是应传授相关的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的,因为这些知识可以为学生语文学养的大厦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同时,诸多程序性知识还需要有一定的陈述性知识相伴,完全没有陈述性知识,其他类型知识的成功掌握和运用是难以达成的。不知文化常识,不能识别某种汉语表达方式,却能分析其表达的内涵、使用的动因和效果,这是不可想象的。

因此,从学生高中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学习的需要出发,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的确必不可少,那么,中学语文教师就应当担负起教授、整理、归纳学生必备的陈述性知识的任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输、机械训练的知识教学状态。教师在教授陈述性知识时应抓住其内在的一些规则让学生识记,主要通过学生的规律性记忆来掌握,没有必要作太多太深的讲解。因为这一类知识可以通过直接的方式来检测,并且大部分这类知识都无须说出其所以然,而且也很少有所以然可讲。比如,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其作者、年代、主要内容、结构特点等等,教师列举出来适当介绍即可,然后就让学生自己消化掌握,不必多耗时间,因为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事实“是什么”的知识,只有“是什么”,没有“为什么”。当然在介绍的时候,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可以寻找知识内部的联系。比如,唐代诗人众多,我们可以按唐展的顺序特点归类:初唐诗人、盛唐诗人、中唐诗人、晚唐诗人;也可以按作品风格分类:边塞诗人、山水田园诗人、现实主义诗人、浪漫主义诗人等,寻找知识内部的联系或特点对陈述性知识进行记忆,能方便学生形成知识树,能快速记忆和永久记忆。

二、智慧技能

智慧技能是对概念和规则的运用。安德森认为智慧技能的获得分为两个阶段: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然后陈述性知识在一系列练习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和分化,规则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语文学科的这一方面能力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上,即运用语言规则和社会规范在工作生活中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我认为,关于语文智慧技能的教学主要通过理解、练习和实践来实现。比如对于写作,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各类文章的特点和作法,即理解有关写作的概念和规则。这些属于陈述性知识的范畴,在掌握陈述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尝试训练和不断实践,即运用概念和规则并内化到认知系统中;然后不断反复,写作的能力才会得以形成和提高。比如,电子通讯发达之后,人们普遍运用电子通讯设备进行联系,打个电话,发个短信,大都无需格式,传统的书信联系方式似已落伍,现在的学生大都不懂书信的格式,比如对方称谓姓名需顶格写等,语文课就应该告知这一类应用文的要求、格式,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现实生活中小到一张借条,大到企业合同都有固定的格式,如果语文课不承担起这一类知识技能的训练,学生就很可能出现高分低能现象。

三、认知策略

通常在学习和问题解决中,知识和技能不是简单地直接应用的,还需要一种凌驾于知识、技能之上的能力对其进行监控,这种能力就是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可以自动化的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认知策略的学习即学会如何学习。语文认知策略的学习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过程之中。例如,在进行识字教学时,有些字可以按部首记忆,有些字可以根据字形联想记忆,有些字则可以通过字音来记忆,而有些字则只能通过机械的方式来记忆。那么如何来识记众多不同的汉字,就须要学生根据自己不同的特点来进行选择,以达到一种最优的识字方法。再如在平时阅读时,对于从来没有看到过的词语,如何来理解它的意义,既可以通过查字典来获得,也可以由上下文来揣测,选择哪一种方法,还是先揣测再查字典,这就要学生来决定。对于认知策略的学习,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提示和示范,需要学生在各类学习中不断的练习和实践,然后才能得以形成和优化。认知策略学习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因为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要重要得多。在语文教学中,仅仅关心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不够的,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使他们学会学习,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叶圣陶认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认知策略上下功夫,把握知识之间的规律,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掌握方法,形成习惯。

四、动作技能

动作技能是建立在陈述性知识、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基础之上的。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动作技能主要是指书写和诵读的技能,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学习,它的学习过程很慢,但一旦形成后,能较长久地存在于人的身上,不像陈述性知识那样容易忘记。例如,对古诗词的诵读,需要先了解古诗词的情感基调、停顿、重音、平仄、押韵等陈述性知识,掌握古诗词抑扬顿挫的诵读技巧,然后加以反复训练,一旦知识转化为技能,往往会伴随一生,任何时候朗诵诗词,必会自觉运用诵读技能。加涅等人认为,人的动作是受他对动作的心理表征调节的,外部动作的纠正必须与内部正确的心理表征的形成同时进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动作技能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先模仿,再练习,及时反馈,不断纠正。语文课堂绝对离不开朗读和书写,学生的诵读和书写技能的形成更非一日之功,语文教师亦应提高自己的书写和诵读的技能,才能确保示范性,让学生在模仿、练习、纠正、再练习中得到提升。叶圣陶认为,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那些轻视诵读和书写训练,只注重思想内容理解的语文课堂都不是真正的语文课堂。

总之,知识分类学说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即“双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随之也给语文教学的优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虽然程序性知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更有意义,但陈述性知识的基础性不容忽视,同时,陈述性知识对个体理解文本的作用也不容小觑。中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果能合理地对知识分类学说加以吸收和运用,将对语文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