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旅游保险的蛋糕谁来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旅游保险的蛋糕谁来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6年国内旅游为13.9亿人次,出境旅游为3452万人次,入境旅游为1.29亿人次。却只有20%左右的旅客由旅行社办理保险,有八成至九成的市场尚未开发。

如今,“旅游过暑假”已成为“高考族”放松休闲的时尚一景。按理说,旨在防范旅途风险的旅游保险市场应该红红火火,但事实却是另一番景象。资料显示,目前外出旅游的学生中有80%是自助游,而这部分出游者基本上处于无保状态。专家指出,我国旅游险和旅游业正面临尴尬的倒挂:2006年国内旅游收入1419.94亿元,同比增长8.5%,但旅游险的投保率依旧偏低;国内的游客对旅游保险并不领情,这其中虽有自身保险意识淡漠的原因,但旅游保险市场不规范、理赔难、品种少及法规不健全等仍是主要发展瓶颈。

尴尬现状:70亿市场开发仅两成

俗话说:行船跑马三分险。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和世界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2006年国内旅游为13.9亿人次,出境旅游有3452万人次,同时还接待了1.29亿人次的入境旅游。

如此庞大的旅游消费人群,旅游保险市场却明显滞后。据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除了20%左右的旅客是随团旅游由旅行社办理保险外,绝大部分出游者均处于无保险状态。每年至少应有70亿元保费潜力的旅游保险市场,实际却只有约10%至20%的收入,有八成至九成的市场尚未开发。

在国外,旅游保险由来已久,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国几乎成为旅行必备。然而,旅游保险进入中国消费者的视线还是在近些年,而且是随着一些旅游安全事故的发生“旅游保险”才渐浮出水面。1997年,国家旅游局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将旅游意外险明确为强制保险,由此确立了我国旅游保险的基本框架。1999年,中国人寿在国内首家推出了《旅游意外保险条款》,随后其他公司也纷纷效仿,旅游保险渐成规模。

五大瓶颈:束缚市场深掘

一、游客概念模糊

调查显示,近80%的游客混淆了“旅行社责任险”和“旅游意外险”的概念,误以为旅行社责任险已经附带了旅游者发生意外时的保险责任,不必再破费另买保险。事实上,旅行社责任险是法律规定旅行社必须为旅客上的险种,属于强制险,其投保人、被保险人、受益人均为旅行社。当旅游者因个人原因、自行活动、人身意外等出险,并且意外的发生与旅行社无关时,旅行社责任险并不能为旅游者提供任何保障。另外,许多游客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存有侥幸心理,认为外出旅游不过短短几天,不会有什么风险。

二、投保渠道有限

目前仅有旅行社、机票点代售和网上投保三种形式,代售的网点还不多,有些保险公司采取的做法是由旅行社代劳,很少新增服务网点,这种“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态度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旅游者的投保热情。

三、理赔扯皮不断

作为强制投保险种,旅行社大都购买了旅行社责任险。一旦出现意外,究竟哪些属于旅行社的责任、哪些不属于旅行社的责任确实不好界定。由于以往旅游保险都是由旅行社代办,而一旦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和旅行社之间的扯皮现象屡见不鲜,无形中降低了消费者对于旅游保险消费的信任度。

四、保险产品单一

根据规定,旅行社年检必须签有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有的旅行社的经营者并没有真正重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作用,投保的目的是为完成年检的一道手续,因此多少交一点保费有个合同就行了,对此,全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另外,目前各保险公司的保险产品都将“被保险人因从事潜水、跳伞、滑翔、登山、攀岩、探险、赛车等高风险运动”作为责任免除条款。随着“生态游”、“农家乐”等体验式旅游的流行,这些责任免除条款才是游客希望得到保障的方面,现存保险产品无法满足不同阶层人士的个性化需求。

五、认识存在误区

尽管有个别保险公司已经看到旅游保险这个极具潜力的新领域,但国内保险业漠视旅游保险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多大改变。具体表现包括:国内各家保险公司对旅游保险的宣传重视不够,宣传投入不足;通过旅行社投保的游客多数不清楚是否投保、投保了什么险种、拥有哪些权益以及如何索赔,更多的自助旅游者(约占90%)则成为旅游保险的盲点;在近几年“黄金周”期间,多家保险公司虽然都推出了新的旅游保险产品,但很多产品只是基于市场竞争中“应时应景”的需要,难以持久;目前多数保险公司都满足于旅行社这条“主渠道”,在探索更加有效的销售手段方面无所作为;有些旅行社工作人员在接受询问时,甚至习惯以旅行社责任险“包括行程中的所有安排”作为解答,从而直接导致游客对风险与保护自身利益意识的薄弱,进一步消退了旅游者购买旅游意外保险的热情。

三管齐下:助力庞大市场苏醒

针对旅游保险市场目前面临的尴尬,有专家支招,要将旅游保险市场做得更灵活、更有发展后劲,只有保险公司、政府监管部门和游客做到三方联动、三管齐下,才能推动庞大市场的苏醒。

一、保险公司创新应对

保险公司要利用自己的风险管理功能和优势,随着不断变化的市场创新保险产品,加强对新兴旅游品种的风险研究,丰富产品体系,拓展营销渠道,提升大众保险意识。近年来,游客遭遇意外事故的频率越来越高,旅游意外的不断出现增强了游客对风险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打破了人们原有的旅游消费观。

传统的旅游保险绝大部分都是对人身意外伤害和医疗的风险提供保障,但日益成熟的消费者越来越显示出对保障高风险运动、24小时紧急救援、个人钱财、行李盗抢、旅程延误、个人责任等的“保镖”式的保障产品的需求。保险公司要加大旅游保险产品开发力度,根据市场特点开发设计满足旅游者住、行、游等各方面需求的保险产品,通过开发贴近市场的产品,为游客打造出更多个性化的旅游保险产品,以提升其内涵和品质来吸引游客。

在完善旅游保险产品体系的创新方面,一是着力完善旅行社责任保险;二是改进旅游意外伤害保险;三是要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四是积极推进旅游各环节保险。例如,在对大力发展新兴旅游保险和特种旅游保险的规定中,对自驾车、自由行、自助游等新兴旅游业态,要在其开发推广过程中,加强旅游与保险的合作,提前做好新兴旅游市场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深入研究学生旅游、老年旅游、滑雪、探险、漂流等特种旅游类型的风险特点,积极开发相关的特种保险产品,为旅游业提供全面的风险保障。除了产品和营销渠道的创新,服务的升级也是吸引消费者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监管部门规范运作

首先,应该把“旅行社责任险”变为“法定保险”,这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现在旅行社投保的责任险,只是商业保险,是各保险公司制订的,而规章所指的旅行社责任保险,在性质上是法定保险。商业保险和法定保险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由保监会及政府相关部门依据规章制订统一的旅行社责任保险条款,统一费率,将“旅行社责任险”这个商业保险真正变成由政府颁布的法定保险。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旅行社责任险的作用。

再之,要切实解决旅游保险同质化严重、市场恶性竞争、游客满意度下降、保险服务滞后等问题,这些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保险的抗风险能力。中国保监会与国家旅游局应进一步加强旅游保险市场的规范,逐渐完善各项制度。将普及旅游保险工作作为旅游主管部门的一项监管职能,并建立相应的制约机制,把旅游保险纳入旅游行业管理和年度考评之中,依法强调旅行社向旅游者推荐旅游意外险的责任和义务,使旅行社真正成为普及旅游保险的主渠道。

三、游客增强保险意识

一种商品在市场上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公众因对其缺乏了解,关注较少,对新型商品的消费意识则会显得非常淡薄。正是在商品生产者对新商品的不断完善和制定、推行销售战略的过程中,公众对这种商品的消费意识才日渐成熟。保险行业也不例外,保险保平安,生命并非儿戏。随着旅游出行的火爆,风险系数也不断增大,事故也会增多。外出旅游,大家都希望踏上一条平安喜乐的旅游之路,如何分摊旅途中的风险,购买旅游保险应该是上选。作为消费者,应不断增强保险意识,用不多的投入为自己的生命买险单,这才是明智之举。

总之,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国人的口袋越来越鼓、假日也越来越多,随着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分工不断细化,能满足游客实际之需的旅游保险产品最终会源源不断的问世。毕竟,70亿元保费的“大蛋糕”,对任何保险公司来说,都充满诱惑。而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开发过程,也是我国旅游市场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的过程,其中,既考验着保险企业的智慧,也考验着相关政府部门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