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郑清莲教授应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郑清莲教授应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名中医郑清莲教授治疗盆腔炎的经验。方法 跟师临证学习,对郑老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慢性盆腔炎以肾虚为本,下焦湿、热、瘀互结为标,治疗原则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并将补益肾气、活血化瘀的思想贯穿始终。结论 达到邪去正复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三妙清热方 名医经验

郑清莲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名中医,全国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工作30余载,对慢性盆腔炎有较深刻的认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慢性盆腔炎具有病程长、病情顽固、缠绵难愈、复发率高的特点,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女性盆腔生殖器官、子宫周围的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的炎症。由于女性生殖系统有自然的防御功能,在正常情况下,能抵御细菌的入侵,因此只有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或由于其他原因使女性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细菌逆行感染,通过子宫、输卵管而到达盆腔,才会导致盆腔炎的发生。慢性盆腔炎症往往是急性期治疗不彻底迁延而来,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慢性盆腔炎病情较顽固,当机体抵抗力较差时,尚可急性发作。主要因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下生殖道感染逆行至上生殖道、性卫生不良、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所致。

西医治疗以抗感染、物理疗法为主。但有部分患者虽然经口服抗生素、局部用药治疗后有所好转,却停药后复作,有些慢性盆腔炎患者,由于长期的炎症刺激,导致器官周围粘连,抗炎药物已经不容易进入,而不得不采用行单侧或全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

我与郑老师跟师临证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她用三妙清热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在辨证用药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故将其临床经验总结于下,与同道共享。

1病因病机

中医古籍中并无"盆腔炎"之名,而根据其临床特点,可散见于"带下病"、"热入血室"、"经病疼痛"、"症瘕"等病证中。中医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中医可归类为三大观点[1]:①因实致病;②因虚致病;③虚实夹杂致病。因实致病者认为多与湿热[2]、或湿瘀互结[3],塞滞下焦,伤及冲任二脉有关。因虚致病者认为与肾虚肝郁[4]、络虚络瘀[5]有关。

郑老师则认为盆腔炎病机以肾虚为本,下焦湿、热、瘀互结为标,是虚实夹杂致病。患病前多存在摄生不慎或早婚多产,或不节的情况。本病病位在胞宫,而肾主生殖,女子胞与肾和冲任二脉(见冲脉、任脉的关系最为密切,故本在肾虚。此外,本病往往缠绵难愈,且易反复发作,病邪缠绵,日久则必然耗伤气血,而使肾气久衰。现代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发病主要因产后、流产后以及妇科手术后、下生殖道感染逆行至上生殖道、性卫生不良、不注意性卫生保健、阴道冲洗、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所致。湿热损伤任带二脉,故白带量多,据其白带的色黄质稠,考虑存在热,口苦口干,不欲饮水,为湿邪内蕴,水液输布异常,津液不能上乘质粘稠,色黄或微黄,有异味,湿热内阻则胸腕满闷,湿热内阻津液输布失常,水津不能上布则口干口苦,湿热犯于肝经,则心烦性急。湿热、热毒久羁不去,则气机不畅,则气滞必血瘀,最终湿毒与瘀血相搏结,客于胞脉,故形成慢性盆腔炎病程长,缠绵难愈的特点。因此郑老师强调慢性盆腔炎在治疗上以清热利湿为主,并将补益肾气、活血化瘀的思想贯穿始终。

2辨证论治特色

三妙清热方是以《医学正传》中专清下焦湿热的三妙丸为基础,加白术、生黄芪、菟丝子、丹参、蒲公英、鱼腥草组方而成,专为下焦湿热而设。全方共九味药,旨在简明精妙,直达病所。该方以黄柏为君,性沉降,直达下焦病所,苦以燥湿,寒以清热,专清下焦之湿热。苍术、白术、菟丝子为臣,其中苍、白术味苦性温,能健脾燥湿;菟丝子则味甘性平,补益肾气而不燥热,补肾固本,益气助源。蒲公英味苦性寒,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鱼腥草味辛性微寒,清热解毒除湿,共助黄柏清湿热之功;丹参苦而微寒,能活血消痈;生黄芪味甘性温,能益气利水,助二术利湿,同时现代研究表明,黄芪提取物具有杀菌作用[6]。此外,慢性盆腔炎的反复发作多在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候发生,从中医来讲,气虚卫外不固,故而发病;从现代医学来讲与机体的免疫力降低有关,而黄芪具有益气固表之功,可以增强特异性免疫功能,即使是对免疫抑制感染模型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也有一定提高作用[7]。三药合用利湿、解毒、化瘀为佐。牛膝因其味甘性平,能引药下行,活血利水为使。诸药相合,可清热利湿、补肾益气,活血解毒、标本兼治。

郑老师认为,临床上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做到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灵活运用。故又将该病的可能变化归结为如下四型:偏湿热型,局部灼热感、口粘、胸腕满闷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则于基础方加鱼腥草,车前草,加强清热解毒利湿之力;偏肾阳虚型,伴见腰膝酸软、乏力,舌淡红,苔黄腻,脉沉,可于基础方中加入杜仲、淫羊藿以补肾温阳;偏肾阴虚型,伴见腰酸、失眠、盗汗、手足心发热,舌红少苔,舌根部苔黄腻,脉沉细,可于基础方中加入生地、黄精以滋补肾阴;偏肝郁型,伴见心情抑郁、烦躁、易怒,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可于基础方中加入白芍、柴胡以疏肝解郁,甚则郁而化热,则加入丹皮、栀子以清郁热。

3典型病例

患者陈某,女,25岁,于2012年12月4日,以"下腹疼痛4月余"之主诉初诊。4月前无明显诱因自觉下腹胀痛不适,按之则剧,甚则腰痛,白带色黄,量多,有异味,妇科就诊后给予抗菌素(具体不详)治疗7d,白带量明显减少,已无明显异味,但仍色黄,并仍觉下腹时有坠痛感,按之不舒,且伴有腰酸乏力,口干口苦。末次月经11月9日,行经4d,量少。纳可,二便调,眠可。查体示:下腹中部压痛+。舌暗红体胖苔黄腻,脉滑。妇科检查提示:宫颈红肿,宫颈粘膜外翻,宫颈有触痛。B超示子宫及附件未见异常。口粘。中医诊为"腹痛下焦湿热证",西医诊为"宫颈炎",给予三妙清热方(苍术12g、白术12g、黄柏9g、牛膝9g、公英24g、生黄芪18g、菟丝子9g、丹参18g、鱼腥草15g、生薏苡仁15g),服药10剂症大减,仍时有少腹胀,经期则仍腹痛,腰酸乏力,白带基本正常,舌淡红体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故在原方基础上加干姜6g、菟丝子12g、淫羊藿9g,再服10剂而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

4结论

慢性盆腔炎常在月经前后、及劳累后加剧。该患者来诊时表现为经行时则腹部坠痛加重,伴有腰酸乏力,舌暗红,这提示慢性盆腔炎症已经形成的瘢痕粘连,瘀血形成,此时要注意活血化瘀。血得温则行,故加入干姜温中通脉。

现代医学认为频繁的性活动可能与盆腔炎的发生有关。而中医认为肾主生殖,性事频仍,易伤肾气。因此凡此病患郑老师总要叮嘱病患注意局部卫生,经期卫生,避免房劳过度,并且可以通过加强锻炼,适当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杨卫灵,刘春丽,孙丽丽.近10年名老中医诊治慢性盆腔炎经验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2013,5(23):112-116.

[2]朴永华.122例妇科盆腔炎的临床诊治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1(10):148-149.

[3]邓月娥,蒋倩茹.江素阴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经验[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7,17(1):16-17.

[4]刘格,冯晓玲,田明建,等.韩百灵教授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07,17(1):16-17.

[5]刘丽敏.杨宗孟教授从络论治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J].新中医,2010,42(10):136.

[6]周建新,彭雪霁,姚明兰.黄芪提取物抗菌作用及其方式的研究[J].粮食与食品工业,2009,16(6):14-17.

[7]何敏,武志强,史玉荣,等.黄芪多糖对环丙沙星体内抗菌后效应的影响[J].中药与临床,2014,5(2)72-77.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