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学校群体活动促小学生体能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改下学校群体活动促小学生体能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学校体育区别于其他教育活动的显著标志。发展学生体能是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础,要求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体能发展的目的,它是按学生的身心发展、机体适应性规律和超量恢复原理,逐步积累发展体能和增强体质的效果。

如何给学生一个好身体,助他们健康成长,一直是我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努力目标。有一句话说得好,“健康是1,学业、前程、财富……都是0,当孩子拥有健康时,他可能拥有10、100、1 000甚至更多,但如果失去了1,则拥有的0再多,仍然一无所有”。所以,近两年,我校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配合课改的大力推进,以“竞赛促活动,活动促素质”为工作方针,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标,以“群体性体育工作”为主要内容,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特色活动

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一小时的运动量,学校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并举办了“体育花会”“缤纷垒球”“冬春长跑”和“体育争章”等群体性活动。同时,还将本校的“垒球”“速度跑”等特色项目引入校本课程,根据高、中、低年级的不同,编写了切实可行的校本教材,并施与教学,将学校的体育水平整体推上了一个新台阶。笔者就学校开展特色体育教学活动的成果,做了如下总结。

一、推陈出新:形式多样的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进师生情感,丰富校园文化,对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同时,大课间体育活动还对学生发展体能、增进身体健康、锻炼心理素质、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终身体育意识、陶冶情操、开拓创新思维、养成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观念、消除脑力疲劳、减轻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避免单调枯燥的练习,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目的,学校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能力和智慧,在大课间的内容、形式等安排上推陈出新;在管理工作上做到认真、有序,形成“体育器材出借有制度、开展活动有记载、竞技比赛有评比”的规范化管理;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到“定人、定时、定物、定地”四落实,使我校大课间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大课间活动的整个过程为时25到30分钟,分为进场、热身运动、班级锻炼、放松运动四大部分。全过程由音乐控制,从进场的多首音乐到活动过程的指挥音乐直至退场音乐,选择的都是符合少年儿童特点的乐曲,可使学生在锻炼的同时,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在优美的练习环境中快乐地锻炼身体。2007学年伊始,我校对进、退场音乐进行了改革,进场时,变传统的进场音乐为节奏感强的《幸福拍手歌》,退场时,则采用抒情缓慢的《礼仪歌》,且均是采用一边拍掌一边退场的形式,起到了调节气息、放松身心的效果。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打破了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注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坚持因地制宜、自编、自创,让全体学生在活泼、奔放的体育运动中得到全面发展,不仅展现了21世纪学生富有朝气与活力的精神面貌,而且,实现了“以体健体、以体育德”的目的,培养了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

二、特色竞技:开展“体育花会”“体育争章”,促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我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基础上,还定期组织体育竞技活动,如在2008学年开学典礼上举行了班级“迎奥运,拼五羊”的体育游戏,在2009年庆祝“六一节”活动中举办了学生个人及亲子“体育花会”,在庆祝“2010元旦”活动中举办了“争做秉正健儿”的体育争章活动等。

组织以上体育竞技活动,主要分三阶段进行:一为宣传发动阶段,即让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出具体要求;二为学习锻炼阶段,即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该项体育技能,在锻炼中提高身体素质;三为检验阶段,即通过竞赛活动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实践证明,通过组织此类活动,不但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体能的发展,而且通过家长的参与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家庭的和谐,推进了我校“让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影响一个社会,共创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

三、象征运动:让传统的“冬春”长跑充满活力,以增进学生的体能发展

开展冬、春季长跑活动是我校群体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学校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为主题,广泛开展长跑活动。由于其效果好,易于组织,所以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传统项目,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保留节目”。长跑是锻炼学生心肺功能,提高学生耐力素质比较安全、有效的方式,对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力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开展长跑项目时要先制定好长跑目标,确定长跑里程,具体安排为:一、二年级:每天600米,三、四年级每天800米,五、六年级:每天1 000米。

为了提高学生对长跑的兴趣,我校主要以开展“象征性”的长跑活动为主:如象征要跑向井冈山、韶山等革命圣地的长跑活动,象征要跑向北京鸟巢的火炬接力长跑活动等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活动效果。

实践证明,坚持长跑运动不仅能帮助学生们提高身体素质、抗病能力和耐力,还可以使参加者心情愉悦、精神振奋,通过在集体长跑过程中的互相激励,能促进团结和团队精神。

四、校本特色:创立垒球课程,提高学生的体能、技能

对于如何使学校的体育活动更好地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形势的需要,并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学校行政部门与体育教研组经过共同讨论,最终将垒球项目定为学校的特色运动,并作为校本课程逐步普及推广。

1.依托基地,扶持上路

广州棒垒球协会青少年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是我市青少年垒球运动的“摇篮”,拥有深厚的垒球教学经验及强大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技术力量。经过多次磋商,基地与我校签订了《越秀区秉正小学分基地协议书》,并在选拔运动员、组建学校垒球队、选用教练、器材购置、场地建设、技术指导等方面,给予了我校诸多帮助和扶持,使我校的垒球课程开发顺利地迈出了第一步。

2.组队训练,排头先行

学校垒球队是我校垒球活动的“排头兵”,为此,广州市“垒协”不定期地会派人到学校进行指导,并挑选我校体育教师参加垒球培训,以负责校球队的管理和训练。垒球队员在教练组的带领下,每天利用早晚时间,确保两小时的系统训练,从基本技术、体能、战术等各个方面提升垒球水平;除此之外,每年暑假还参加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活动,进行强化训练,提升竞技水平。

3.整合课程,走向普及

学校结合教科研课题“垒球课程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国家体育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把垒球运动的教学整合进体育课程,每一两周拿出一节体育课上垒球课。另外,学校在安排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时,把垒球内容纳入其中,这些措施为垒球运动的普及推广建立了宽广的平台,使学校垒球队成为“有源之水,根深之树”。

我校垒球课程的顺利开发、垒球教学的有序进行,对提高我校垒球运动水平,促进学生体能、技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五、常抓不懈出成果

经过2009年至2011年三年的实践调查统计,我校实施大课间体育课程的成果可喜,学生的身体素质明显提升。在将三年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对比后,得出优秀率分别为:2008年32%、2009年35%和2010年40%。此次测评主要包括肺活量、身高、体重三个方面,并从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立定跳远三个项目中又综合对比了学生的成绩,所得男、女生平均增长的数值如下。

肺活量项目:男、女生平均增长40ml和31ml

身高项目:男、女生平均增长1.16cm和1.32cm

体重项目:男、女生平均增长0.82kg和0.44kg

耐力素质成绩:男、女生平均提高6"5和5"9

速度素质成绩:男、女生平均提高0.12"和 0.27"

立定跳远成绩,男、女生平均提高13.25cm和10.5cm

从测试统计结果来看,我校自从实行大课间体育课程以来,学生的身高、体重、肺活量等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男、女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的平均值皆分别比2009、2010年同年级水平递增了1.20cm、0.62kg和36ml。这充分说明我校实施大课间体育课程后,不但有效地遏制了学生普遍存在的体质健康指标下滑的现象,而且证明了我校实行的大课间体育课程是科学的、可行的。

几年来,我校学生参加市、区级比赛屡创佳绩:垒球队、棒球队多次参加广州市中小学生垒、棒球锦标赛,成绩都是名列前茅;学校田径队2006、2007、2008、2010年参加越秀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均获市一级学校总分第一名;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2007、2008、2009、2010年均获越秀区特等奖、广州市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600多名师生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深入开展学校群体体育研究活动的基础上取得的教学改革成果。

健康的体魄是学习和生活的基础。事实证明,学校开展群体活动不仅仅是锻炼学生的体能,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和体育教育的功能与价值,以及“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通过开展活动和竞赛,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在思想、品德、体能及垒球与田径的技能等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既培养了学生顽强拼搏、不断进取、集体第一的精神,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真正实现了“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让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活泼健康地成长”的构想。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秉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