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凡人的珠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凡人的珠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因为登山 幸福变得更容易

陈子鸣和厦门的缘分不是因为登山,而是骑行。这个适合单车的岛城让他在05年驻足,并于曾厝垵开了一家和骑行有关的小客栈。但当2008年第一次接触雪山攀登时,另外一种狂热席卷了他。从一些低海拔的雪山开始,他的登顶纪录越来越高。海拔5396米的云南香格里拉哈巴雪山、海拔5430米的四川半脊峰、海拔7509米的新疆慕士塔格峰……一直到有一天,所有登山爱好者内心的圣地珠峰开始从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变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诱惑来到他的生活。

回想起来,从厦门到丽江,子鸣为自己和家人选择的落脚点都有些世外桃源的文艺气质,这和他对于雪山的热爱有点格格不入。但是当子鸣说起喜欢攀登雪山的原因时,我们似乎对这样矛盾的选择会有所理解。“登山是一件能帮我们降低幸福标准的事情,我们很难在城市生活里获取满足感,但是你从一座雪山回来,能洗一个热水澡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能吃到一碗米饭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雪山会让事情变得简单,你在山巅只需要真正关注攀登,要考虑的也只剩下吃什么、喝什么、晚上在哪里睡觉,一切都很纯粹。”如同子鸣所言,在珠峰越来越商业化,出现越来越多争议的时候,其实更多攀爬珠峰的人,只是带着这样纯粹的愿望而往,他们有的成功登顶,如子鸣,更多因为气候和意外铩羽而归,甚至,如96山难遇险者、江苏企业家吴文洪那样,被永远留在白雪皑皑的山巅。登上珠峰顶端其实是一个“子非鱼”的梦想,我们或许无法体会为一次攀登投入如此大量金钱、精力甚至背负生命危险的意义,但自有一些人,甘之如饴。不为勇士称号,不为登顶光环,仅仅因为只有雪山热爱者能体会的简单快乐。

山就在那里

爬珠峰并不是技术流,子鸣提出的说法让我惊讶,但事实确实如此,在南北两线被商业开发后,路线的成熟、向导的全程辅助,让珠峰的难度陡减,美国《国家地理》杂志2012年公布统计数据,当年有超过56%的攀登者成功登顶,这一数字在1990年才只有18%。最多的时候,一天有234人登顶珠峰,而珠峰登顶者的年龄纪录也在今年被80岁的日本探险家三浦雄一郎刷新。子鸣在说起珠峰的难度时提到,最大的考验不是怎么爬上去,而是人体对8000米以上高度的适应性。对于有过一些高海拔雪山攀爬经验的山友来说,一个漫长的体能训练过程,反复适应,在珠峰各个高度多次的渐进推进,是比起高超攀登技术更加稳妥的登顶保证。

为此,在确定了珠峰之行的半年前,子鸣就开始了苦行僧式的训练:每天早上起来十公里跑,下午爬两三个小时山,同时辅助攀冰训练和模拟攀登珠峰第二台阶训练。2011年4月初,在圣山探险公司的安排下,子鸣进山开拔珠峰。为了能够让身体适应超越人体极限的8300米“死亡线”,一场对耐心和体力的拉锯战开始了,从5000米的营地进发到6000米的营地,休息一夜后折返;从5000米营地攀爬到6000米营地,休息一夜后再上到7000米营地,隔日依然下至5000米营地休整……珠峰就在眼前,这种艰难的往返有种隔靴搔痒的难耐,但同样因为珠峰就在眼前,似乎寒冷、疲惫、心理的焦躁,都被山巅的冰雪一并覆盖。或者只有真正站在这片冰雪之上,才能体会到长眠珠峰的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那句被所有登山者奉为经典的名言“Because it's there.”(因为山就在那里)。

珠峰的尊严与冷酷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登上这个世界最高峰,但是每年新增的遇难人员名单也一直冰冷地提醒我们,这座圣山严酷的一面始终没有改变。

原本以为最大的问题是被称为鬼门关的第二台阶——任何一个登顶者也无法忘记的地方。它横亘在珠峰北坡传统路线上8680米-8700米之间的岩石峭壁,其中一段近乎直立的4米左右的峭壁立在通往山顶唯一通途上,成为珠峰为敢于挑战它的人设置的最后一道关卡。如今虽然已经架设了梯子,每一个攀登者仍然需要近半个小时去翻越它,一旦发生拥堵,在8600米处的等待就成为一种实打实的生命威胁。但危险来得远比设想中早。在7028米高度时,完全没有预警的,子鸣上方两名队友突然滑坠,强大的力量瞬间带着子鸣往冰缝处跌落。失重感提醒着子鸣他正在遭遇一次致命的下滑,但还来不及有所反应时,另外一股力量又狠狠拽住了他。子鸣说自己很幸运,因为队友的滑坠路线不太长,身上的安全绳把三个人都拉住了,一场灾难悄然化解。

很显然,并不是每个人在珠峰上都有那么多幸运庇佑。在8300米以上,越来越多的尸体出现在路线两边,每一次都让子鸣感到心惊。在这种挑战极限的海拔,能登顶已经不易,而要把一个人运下山,则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年复一年,这些为了登上圣山而付出生命的人静静伏在雪地之中,保持着生命最后一刻执拗的姿势,没有人能带走他们,如同在来到这里之前,没有人能阻挡他们一样。越往上,这样雪雕一样的遇难者遗体越多,为了缓解巨大的心里压力,子鸣默念,他们都只是在这里睡着。而珠峰脚下的遇难者纪念碑铭刻的,也只是他们长眠前呢喃的睡前故事。

5月17日凌晨五点,子鸣登顶珠峰。

尊重每一座山峰

珠峰归来的子鸣如今还常常出门骑行,或和朋友爬爬五六千米的雪山。珠峰已经成为一种经历被沉淀,对于子鸣而言,这座山峰并不是一个旗帜,而是一个路标。因为雪山的魅力远不止在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们纯净且危险,犹如世事,有无奈,有可为——纵然是世界第一高峰,依然可以被一个凡人征服,但一个糟糕的天气,就可以让一座5000米的雪山成为无法逾越的禁地。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有足够的毅力去坚持,不徐不缓,因为山,就在那里。

凡人珠峰梦 实现指南

1 足够的资金

业余者攀登珠峰,即使只是满足最基本的条件,也至少需要四五十万元人民币。这里面可以拆解为三大块费用。一是必须的个人装备,为了抵抗山上严寒、大风、缺氧的环境,登顶需要堪称“武装到牙齿”的专业装备,有山友计算过,从零开始完整购置一套普通登顶装备,大约需人民币10万元,哪怕按照低配标准,也需要三五万开销;二是基本的交通、住宿和餐饮费用,每个人情况不尽相同,但也需要上万元预算;三是最大的一部分——缴纳给专业登山公司的费用。世界上登山的运动,分成阿尔卑斯式和喜马拉雅式。前者是独行侠式的攀登运动,后者又叫保姆式的登山运动,登山公司会负责对你进行一段时间的适应性训练,登山过程会有专门的登山向导引导,并为你背负辎重、氧气瓶等物资,目前中国境内的北线只有圣山探险公司具备这方面的经营资质,而从今年春季开始,圣山公司提供的向导攀登服务从去年的28万增至30万,其中包含了攀登珠峰的注册费用,以及报名人员在一个多月期间的食宿开销,修路、运输、协作等费用。从尼泊尔出发的南线则因为探险公司之间的竞争有相对可亲的价格,一般在3万-5万美元之间(约20万-30万元人民币),但是也因为南线较低的价格,和每年有限的登山时间,常常引发大拥堵,而因为拥堵导致在登顶时排队不仅是对耐心的考验,在8000米以上的高度,多待一分钟就多一分对生命安全的威胁。

2适应性训练

登珠峰的训练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一是在登顶前大约50天的集训。这个部分登山公司会帮助你完成。以北线为例,在缴纳一系列费用并且办理完成相关证件后,首先会在拉萨进行为期三天的体能训练以及登山知识普及。之后公司会带山友去攀登5200米左右的山峰,拉练2-3天,休整后才会向珠峰大本营进发。途中设有各种阶段性的高度,比如5800米、6500米、7028米、7790米直至最后一个登顶的出发点8300米。中间每个阶段,登山公司都会设定一个标准,达不到标准的山友则会被淘汰。

二是自身长期的登山训练。虽然现在珠峰已经不是专业运动选手的天下,但不代表一个登山的零经验者也可以通过临时抱佛脚的两个月训练登上这个世界第一高峰。保守来说,在登顶前最好有三年的准备时间,先从低海拔户外活动、体能训练、基本技术学习开始,训练耐力、心肺功能、腿部和腰腹部力量、背负能力。一名新手如果能够把所有的周末使用起来,这个阶段可以在一年内完成。然后可以开始进入高海拔的空气稀薄地带。在攀登珠峰之前,最好有2-3次的高海拔登山经历。根据循序渐进的法则,健康人可以从6000米山峰为起点,然后是7000米、8000米的山峰。这个阶段最快需要1年,一般需要2-3年。

3申请批准

中国境内的山友在申请攀登珠峰时一般要提前几个月预约,并且要组队才能成行,目前北线每年最终成行的,也就十余人,这个过程会由登山公司完成,在向有专业资质的公司报名后,公司会给你一份材料,需要备齐上面所需的东西。确认材料符合,公司代山友向当地的登山协会报名,通过审查之后,再申报到中国登山协会。只有得到中国登山协会的许可后才有登顶珠峰的资格。

珠峰登顶 基础知识储备

珠峰路线,你可以不走,但不能不知道

尼泊尔境内的西侧西库姆冰斗转东南山脊,是南侧的登顶传统路线,需便携式轻质梯子跨越裂缝。1953年5月29日,由英国队的新西兰人希拉里和夏尔巴人丹增·诺尔盖沿此线首登成功。中国境内的北线是人类探索次数最多的路线,上世纪20年代的英国登山家马洛里探索尝试的路线,已经成为北侧的传统登顶路线——北坳转东北山脊。在二十年代英国队到达8600米的基础上,由中国队的王富洲、贡布、屈银华三人于1960年5月25日成功登顶。两条传统路线各有各的难度,南线攀登险,路线中有很多垂直陡峭的切面、冰川。从北线攀登难,因为风很大,天气变化快,不确定因素很多。

珠峰北线营地 大揭秘

北侧传统路线“东北山脊线路”,从大本营开始到顶峰的依次行进顺序是:

大本营(5170米) 中绒布冰川 东绒布冰川(转入点5400米)前进营地(6400-6500米) 北坳营地(7028米)7790营地 突击营地(8300米) 顶峰。

大本营(BC):5170米

珠峰大本营海拔5170米,机动车可以直接到达。大本营相当开阔,可容纳几十支队伍、上千人。大本营的附近有马洛里等遇难者的墓地。

前进营地(ABC):6400米-6500米

珠峰前进营地,位于北坳东下方海拔6400米-6500米之间。由于牦牛队一般只到6400米,所以外国队的ABC大都设在此,而国内登山队则拥有地主的便利,可以设在6500米。对于登山者而言,前进营地的重要性和待在前进营地的时间,都不低于大本营。由于大本营到前进营地的运输依靠牦牛,许多攀登物资可以方便地集中在前进营地,因此前进营地的条件接近于大本营。

前进营地北坳营地:

前进营地与北坳营地直线距离不远,主要需要攀登北坳冰壁。从前进营地出发没多远,在6580米左右,是换冰雪装备的地方。从此开始进入雪地攀登。北坳冰壁,从6640米左右开始,总高差接近400米,是此段行程的重点。从ABC到北坳,职业高山协作负重运输一般需要3-5小时,登山爱好者轻装耗时在4-6小时属于正常范围。

北坳营地:7028米

北坳营地位于珠峰和章子峰的连接部,是一处南北长、东西短的山梁,全部为厚厚的积雪覆盖。到达北坳营地,视野会豁然开朗。从这里,向南看是雄伟的珠峰北壁,向北看是险峻的章子峰,向东看是ABC和几座7000米左右的山峰,向西看是远处的卓奥友和下面的中绒布冰川。北坳营地具体地貌每年随积雪的变化而略有不同。但总体格局和特征不会变。在北坳营地如厕时,要特别注意安全。

北坳营地7790营地:

基本上在山脊行走,坡度不大,距离较长。途中会经过7500米大风口,但只要是在好天气攀登,此处的风速不会造成问题。

7790营地突击营地:

7790营地设置在一处的岩石坡上,有无雪层覆盖。从7790营地开始,商业队开始给队员提供氧气。此营地的休整非常重要,因为攻顶日从突击营地(海拔8300米)出发得非常早,在那里没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因此,在7790营地夜间的充分休息(包括用氧、少消耗体力),将大大有利于次日前往突击营地的速度和状态,并潜在地影响最后一天的登顶成功率。

突击营地设置在8300米左右的岩石坡上。一般在这个营地,登山者很少能够得到休整。原因在于攻顶出发多在到达突击营地当晚的12点-2点之间。因此,到达突击营地,比较好的办法是尽量吃喝并保持安静状态。

突击营地顶峰:

珠峰攀登的绝大部分难关,集中在8300米到顶峰之间。首先是超高海拔对人身体状态的影响,其次是瞬息万变的天气,还有一方面则是地形地貌带来的困难。在这段高差540米路段上,有三个台阶需要通过,其中第二台阶难度最大。同时,攀登者有可能因为看到多年以来留下的遇难者遗体,而受到刺激,因此提前有个思想准备会好一些。

登顶珠峰北线 基本“救命”装备

连体高山靴

连体高山靴保暖性极好,一般只用于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国内市面零售价在6000以上。

连体羽绒衣

珠峰攀登周期长,高度跨度大,从大本营开始到顶峰,需要至少两件羽绒衣,其中必须有一件连体羽绒衣。连体羽绒衣一般用于8000米以上山峰的攀登和南北极的徒步,重量轻、保暖性极好。质量上乘的,国内市面零售价在14000以上。

手杖与冰镐

海拔6600米雪线以下的行军,只需要登山手杖。登山手杖,要求轻盈、避震、舒适。从北坳冰壁底端开始,行走长冰镐成为登山者必须的装备。

保温水壶

珠峰攀登中使用0.8升-1.0升容量的保温水壶即可。容量太大,必然造成总重量的增加;容量太小,又有水分摄入量不够的危险。

冰爪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没有需要攀冰的路段,为降低重量、提高行走效率,建议采用专为冰雪行走设计的10齿行走冰爪,而无需较重的12齿冰爪。

安全带

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无需复杂的器械操作,同时由于雪线以上行军线路长,因此安全带的选取标准是:简单轻便、便于穿脱。

帐篷

可带两顶,一个大的、便宜的帐篷,可在低海拔地区保证使用空间和私人空间,另需一个高质量的帐篷来适应高山扎营。

头套与面罩

在躯干四肢穿着合格的前提下,头部散发的热量,约占总散发量的40%。因此,头部的保暖,在高海拔攀登中非常重要。头部保暖用品包括鸭舌帽、全檐式帽子、抓绒帽、抓绒头套等,雪线以上的主要依靠抓绒头套。

墨镜与手套

珠峰的攀登周期长、营地多,墨镜和手套这两类易耗品,很容易遗失、损坏,应尽量多带。墨镜分为运动型太阳镜、风雪镜,在较低的营地多使用前者。风雪镜,最好具有良好的透气和防起雾功能。在7790以上戴着氧气面具攀登,哈出来的气很容易进入风雪镜内侧,引起起雾、结霜,影响视野和呼吸。另外,对于需配戴眼镜矫正视力的登山者而言,需要配用可以容纳眼镜的防风镜。

手套分为防风抓绒手套、羽绒手套,一般无需准备用于技术操作的防水分指手套。羽绒手套,并不是越大越好。由于雪线以上有不少路段需要操作上升器,太大的羽绒手套无法伸入上升器的握把,频繁摘脱,容易造成冻伤。

净水

营地周围的雪经常会被人的粪便污染,需要仔细检查,净化。可通过净水药过滤水源,只需要几滴几乎什么水都可以入口,根本不需要烧开,对减少气罐很有帮助。

头灯与电池

珠峰攀登的冲顶阶段(8300米以上),一般都在午夜出发,头灯是必不可少的装备。

冲顶背囊

冲顶阶段使用的背囊,以“轻”为最重要指标,容量在40升-50升之间最佳。

羽绒睡袋与防潮垫

睡袋和防潮垫至少准备三套,分别针对大本营、前进营地、北坳以上营地。大本营和前进营地的睡袋,充绒量在1500克、蓬松度达到650以上基本够用;北坳以上营地的睡袋,要准备最好的,应能抵抗摄氏零下40度的低寒。防潮垫应满足“轻”、“厚”的要求。

绳子

最好携带一根轻质的冰河绳,以备救援或者穿越不安全的地带用。

参考资料部分源于十一郎珠峰北侧传统线路攀登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