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把控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体育课程是以一门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等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要使学生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程。
关键词:体育课堂;运动负荷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77-02
体育课程是以一门以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体能、增进学生健康等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活动,要使学生承担一定的运动负荷,科学地合理安排课程。运动负荷对增强学生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提高运动成绩,防止伤害事故,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运动负荷的定义
体育课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承受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应。运动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个方面,运动量主要包括练习次数、练习间歇时间、练习距离、练习重量和练习速度与发式等。
二、合理运动负荷的要求
1、层次性
所谓运动负荷的层次性,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的变化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逐步加大与减弱,使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在安排上一般应由小到大,小中大强度的运动负荷合理交替,在课的开始部分要充分将学生各个关节以及各个机能系统的预热放在首要位置,针对主教材有目的地进行准备活动,课的主要部分负荷的强度与练习量也要做到周密安排,到课的结束部分,应逐渐降低,使学生机体恢复到相对平静的状态。
2、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就是要让学生体能有所发展,体质有所提高。所以,在运动负荷的安排设计上,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机能、基础水平、体质强弱以及天气环境等综合考虑,使运动负荷科学合理,如天气较冷时,不宜开展强度大的竞赛项目,天气热时,教学应注重强度,减少练习次数。
三、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
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是课程目标之一,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包括与健康有关的运动知识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要素,与健康要素有关的体能要素包括:心肺功能、力量、灵敏、协调等。也就是说只有把这些相关的体能要素都提高了,才能说明学生的体质得到了增强,但是要提高这些机能要素,就必须在有"一定"负荷的运动中才能实现,缺少了适宜的运动负荷,练习的效果将失去意义。对于影响运动负荷的因素主要包括练习密度与练习强度两个方面,见下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影响运动负荷大小的因素由诸多方面构成,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备课,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而且还应懂得观察和分析课中学生运动负荷的变化情况,及时采用合理的措施进行调控,如改变练习的速度、器材的重量、组织教法等。
四、合理设计运动负荷的策略
1、备学生
学生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设计运动负荷首先必须将学生的年龄、性别、身体素质、健康状况、运动能力等进行综合统筹,以全体学生的平均能力水平为基准设计运动负荷,有效运动负荷的前提是适宜运动负荷,而是否适宜又因人而异,在课堂实际教学中,对在体育上有特长的学生,可适当增加运动负荷,而对于体质较差的学生,我们应当降低要求,以防止一刀切的情况出现。
2、备教材
不同教学内容对于运动量与运动强度有着不同的要求,练习密度与强度只有符合运动项目的特点,才会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运动强度小的项目,我们不应该只增加练习次数,还应该在教材搭配上进行弥补,以确保学生在一节课中得到充分的身体锻炼。如,教授武术基本手型或者步型课时,可以与球类、田径等运动负荷较大的项目进行搭配。而对于运动强度大的项目,如400米耐久跑教学中,我们应选择体操或者律动等负荷小的内容进行搭配。
3、备场地器材
合理的场地器材设计与开发对保证学生得到适宜的运动负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中体育设施不足的现状,教师能否将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充分的统筹开发与应用,使学生得到足够的活动空间与活动时间是关键。如,利用易拉罐解决垒球不足的投掷教学,以跳绳解决跳高架不足的跳高练习等。各个环节中,应尽量减少队伍调动的时间,让练习场地的使用率达到最优化。
4、备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指导评价或者动作讲解示范应力求简单明了,突出重点和把握难点,切忌东讲西讲、无目标的讲解。对于技术要领,教师应配合图示,运用简单易懂的要领口诀或者儿歌的形式来指出,要体现体育教学"精讲多练"的基本原则,对于问题,可以采取边讲边练或者个别指导的方式进行,以此来增加学生参与练习的时间,而不至于将时间花在过多的讲解与队伍调动上。
5、备调控策略
运动负荷的大小是教师根据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的原理与要求,对运动负荷的大小、过程等做的安排,在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生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准确地进行发现与调控。
对于学生在练习中机体承受的运动负荷大小是否合理,教师在课前也应该有所准备,以便在课堂中能及时调整运动负荷,避免伤害事故的出现,常用的反馈方法有观察法、询问法、测量法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判断与评价学生运动负荷的方法,主要是从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准确性、协调性和控制能力,学生的呼吸、出汗、脸色以及练习时的积极性等方面来判断和分析运动负荷是否合理,如下表所示:
(2)询问法
教师在课中应该积极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进行分析,如,在学生练习后询问"累不累,酸不酸"等,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
(3)测量法
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心率测量是我们较为常用的测量方法,根据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小学生的最佳平均心率是在130~140次/分,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因课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等不同,得出课的平均心率会有差异,如一节课出现两个新授教材,就会导致平均心率偏低,所以,我们在评价运动负荷时,还应依照具体情况而定。
因此,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计运动负荷,让学生体质得到切实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