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人住宅需精细化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切的面容,得体的着装,平静和缓的语调……在周教授身上没有大众印象里“理工科”的那种刻板、乏味的影子。相反在她那里我们看到了如静水流深般的宁谧与从容,这是岁月与知识沉淀的缩影。
成长过程专业与生活有机结合
1977年,因为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多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中国由此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次年,自幼热爱画画、勤奋好学的周燕珉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从此开始了她的建筑设计生涯。在校期间,她专业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校任教。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之中的她发现中国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与之相比,更为严峻的是国内一些养老设施及老年人的居住情况令人堪忧。
因缘际会,周教授在1988年赴日本学习和工作,并在日本著名的黑川纪章建筑事务所、日建设计等公司工作,同时也参与了多项建筑项目设计。她孜孜以求地汲取着国外先进知识的滋养,而在日本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也让她印象深刻。“日本住宅的面积不大,但设计技术含量及人性化水平高,特别是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小地方的设计尤其令人钦佩,且又贴合实际生活需要,所谓‘面面俱到’。”深感于此,周教授下定决心,一定要将此设计精神带回中国。
在外学习,工作的这几年里她专业生活两不误。在日期间生子育儿的经历让她更加深入地接触和了解了“日本生活”的点滴。利用工作之余,周教授在日本当地一些养老机构做义工,对日本老年建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积累了很多经验。可每每想到家乡,周教授始终不忘肩膀上所负的使命,养育她的母校,日益年迈的父母,让她牵挂的祖国,最终她决定归国。
决定回归是感恩也是责任
回国以后,周教授发现国内老龄化问题逐步开始呈现,所带来的危机,也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大部分中年群体都面对着这样的问题:自己忙于工作,家中的老人如何安排才能让自己放心?年老多病的父母能否照顾好自己?安排在养老院能不能得到安全可靠的照顾?……这一连串的问题让周教授深觉肩上责任重大,而她本身也深受“父母在,不远游”思想的影响,自己这几年在外学习,工作,对父母疏于照顾,让她感到愧疚。最终她决定学以致用,带领学生进行老年住宅设计相关的科研和建筑实践,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学识。
老年建筑的设计并不能局限于机械地执行相关设计规定。很多设计师对老年建筑的认识仅限于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认为仅是在普通住宅的基础上去设置坡道、保证轮椅回转和加装扶手而已。她说:“老年建筑设计事实上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关注,例如套型设计能否保证老人在各空间内视线和声音的有效沟通,卧室空间大小能否满足老人分床睡的尺寸需要,插座的高度能否让老人不必过度弯腰就可使用等等。”
我们在做设计时必须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贯彻始终,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做好准备,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精细化设计,才能做出让老人安全、放心的建筑。
量身定做关注老年人性化细节
在建筑学术界,建筑人性化的口号已经是人尽皆知的了,而老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对于年轻的设计师来说并不那么容易,只有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此为出发点去设计,才能真正成为人性化设计的最有力载体。
老年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当考虑老年人的特殊生理需求,很多对于年轻人来讲无关紧要的细节尺寸要求,对老年人来讲却是必不可少的。周教授说:“居室设计中,有些常见的设计做法可能会给老年人带来麻烦,不便于他们独立生活。比如将家庭卫生间的淋浴器安在2米的位置,一般人站着淋浴也许正合适,对于老人来说就太高而难以够到;再如厨房吊柜的高度要适宜,既不能过高让老人无法够及、难以开启,也不能过低让老人磕头碰撞。这些问题在给老人住宅装修前就应该充分考虑,否则一旦装修完毕,再想改动有些设备就困难了。”因此,针对老人的人性化设计需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们着想,满足老年人的人体工学需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作为一名建筑师,周教授也将自己致力研究的专业成果付诸父母住宅的装修与改造。
周教授父亲今年已83岁高龄,母亲也近80岁,在为父母住宅设计之初,她就从视线设计、光线设计、声音设计、储藏设计、无障碍设计、空间的可改造性、家具的选择与布置等层面进行了总体考虑,同时在细节设计上根据父母需求变化不断调整。
周教授家在起居室的一面墙壁上设置了一面大镜子,利用镜面反射原理,使起居室与入口视线相互照应,方便了父母在起居室内观察到入户门的情况。这样他们不用起身便可以与进门的家人打招呼,减少了起身仓促带来摔倒的危险;再如由于老人往往不舍得丢弃旧物,当家中的储藏空间不足时就会带来室内凌乱、空间使用不便等问题,更有可能造成老人绊倒摔跤。因此她不但在家里设置了集中的储藏空间,还利用门厅吊顶、卫生间门背部、坐便器附近、阳台端头等处就近分设了很多分类储藏空间,以满足父母大量储物和就近拿取物品的需求。
对于为父母设计住宅,周教授不无自豪地说:“能通过专业学识与多年积累的研究经验,更好地满足父母老年生活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舒适和便利,我感到万分欣慰。”她希望通过书籍、电视、广播、杂志等不同的媒体形式,将自己父母个案的设计理念和处理方法传播给大众,让更多人能从中得到启示,为老人住宅装修与改造提供帮助。
养生于我是工作和生活的融合
将至耳顺之年的周教授仍然肤色红润,身材保持的也十分匀称,笔者向她讨教养生秘诀,她十分谦逊的说:“我压根就没有去刻意地注意身体养生这方面,每天都被工作填的满满当当,时间过得很快,偶有闲暇,回头看看,再忙乱的岁月也就这么过来了。不过说起养生,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使得我拥有了强烈的幸福感、愉快的心情和充实的每一天”。
对周教授而言,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显,在生活中可以积累设计经验,运用设计知识又可以服务于生活。
现在工作中每天与学生们打交道,与他们沟通,探讨工作、学习上的知识点与难点,也与他们保持着相同的节奏和步伐前进,被他们对学习的热忱、对待事物的蓬勃朝气所感染,这些可谓是周教授的精神食粮,也让身体忘记了疲劳。
回到家后,家庭的和睦、父母对周教授的关怀照顾也让她倍感温馨和幸福。有时她也将父母作为榜样和研究的对象,在与他们共同的生活中相互帮助,在他们变老的过程里得到启示,从而能更加深刻认识和理解了老年人的生活。这种工作和生活的完美融合也让周教授的时间利用更加有效。
周教授还说:“作为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我就有责任去普及老人住宅与装饰设计的知识。因为设计是关系到每一个人,关系到家家户户日常的生活。只有大众对老年住宅设计有了深刻的理解,整个社会才能更好地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到那时,每个老人都会在家中感到安全和舒适。我也盼着天下父母都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幸福地度过晚年生活。”
后记:
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是周教授领衔开创的,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毕业的多名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的专业设计团队。
工作室主要设计及研究方向为老年建筑和居住建筑,包含设计、咨询和研发三方面的工作。工作室以建筑方案设计和项目顾问咨询为主要工作模式。其中,方案设计为工作室的核心业务,顾问咨询以项目全部流程为对象,包含从前期策划、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到初步设计的咨询,以及后期施工图设计核查、相关资源对接整合等工作。近年来,工作室承接多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与各类建筑规范、标准的制定与评审工作若干项,发表学术期刊文章数十余篇,并积极组织、参与国内外的学术论坛、会议、建筑设计沙龙等学术活动,在同行业领域内取得了不菲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