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精准之“链” 攻扶贫之“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精准之“链” 攻扶贫之“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当前,贫困区县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扶贫攻坚是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硬仗。经过多年扶贫奋战,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已经脱贫,余下的都是“硬骨头”,致贫原因复杂,过去一招管用、一举多得的做法已很难奏效,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必须在“精准”二字上下功夫。

涪陵区的扶贫攻坚之路,正是沿着这样的路径,以破解扶贫工作各个重难点环节为目标,通盘谋划、综合施策,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制、对症下药,成体系地打通扶贫攻坚创新链条,以精准之“链”攻扶贫之“坚”,最终啃下了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为其他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鏖战的地方提供了有益借鉴。

攻坚路径一:精准识别贫困村个性化扶贫需求,让扶贫从大水漫灌到量身定制。

外地有个村子,见邻村发展核桃奔了小康,于是也引入核桃项目。

却不想,核桃品质和邻村差了十万八千里。

为何?

原来,两村虽相互接壤,却因处在同一山脉两侧,气候并不相同――临村气候干燥,因此核桃品质上乘;这个村气候湿润、缺少日照,因此核桃也就肉质稀松。

这个故事说明,精准扶贫的要义之一,就是不能“一视同仁”。同样是贫困村,其资源禀赋、贫困程度、扶贫潜力却各有不同,如果在扶贫工作中“一视同仁”,势必造成大水漫灌的窘境,虚耗资源不说,脱贫也难显成效;相反,只有准确识别每个贫困村的个性化脱贫需求,才能精准施策、顺利脱贫。

在中央和市委“六个精准”导向下,涪陵创新推出“四定四评”精准识别标准体系,按照致贫原因、资源禀赋、产业潜力等不同指标,将贫困村划分为三类,再有针对性地开展扶贫规划,从而实现了扶贫资源的“精确投放”。这是涪陵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一个重要前提。

攻坚路径二:注重对脱贫生态环境的综合改造,通过补齐地区生产力“短板”,助推大面积自主脱贫。

非洲国家马里的北部名城通布图,在古代凭借从其境内穿过的跨国商道,成为一个繁华城市。

近代以后,通布图经济迅速萎靡,沦为贫困地区。

这是因为随着大航海时代到来,亚非商道改了道。

这个例子说明,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贫富,自有其“生态环境”。

因此,在扶贫攻坚中,一定要注意改善“脱贫生态环境”。

打赢扶贫攻坚战,涪陵除按照“解八难”“建八有”的贫困村脱贫标准进行建设外,还围绕扶贫产业发展需要,确立了1222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力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帮助相当一部分贫困户走上自主脱贫的小康路。

攻坚路径三:深化产业项目和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项目红利深度互惠。

对贫困群众而言,一些扶贫产业项目催生的增收比较有限――要么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要么进入产业务工获得工资。这就限制了产业项目的持续成长,也导致其拉动贫困群众增收乏力。

涪陵的办法是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项目和贫困群众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同体”。

在扶贫攻坚中,涪陵积极推动产业扶贫项目和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道路建设等民生政策“抱团”,同时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进一步扩大农业基地和园区规模,增加贫困户租金、入股分红、务工等收入,推动成熟产业项目和贫困人群深度融合。这就改变了以往产业项目对贫困群众增收的单一拉动,形成了可以持续稳定增长的复合型增收模式。

攻坚路径四:高度重视长效帮扶机制建设,构筑防返贫安全保障网。

“你最怕什么?”一次采访时,记者曾这样询问一名贫困户。

“最怕好不容易脱了贫,结果因为一场水灾、一场大病就返了贫。”贫困户说。

这个担心,正是扶贫攻坚必须攻克的最后一道难关。

因此,市委、市政府才反复强调,扶贫攻坚要做到“短期能脱贫,长期不返贫”。

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涪陵针对全区建卡贫困户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制定了低保兜底、因病致贫户中重病患者医疗救助、建卡贫困户农房保险等多项政策,同时规定在贫困户脱贫三年内,相关对口扶贫干部、项目等“脱贫不脱手”,这一系列长效帮扶机制,有效地构筑起一道防止返贫的安全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