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思考与建议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思考与建议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自主选拔录取已试行11年,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在政策的设计上、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自主选拔录取作为招生录取改革的重要部分,决策者和执行者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选拔观念,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不断提高自主选拔录取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自主选拔录取 存在问题 改进措施

2001年,江苏三所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得到教育部批准,开启了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大门,11年来,从3所高校到80余所高校,从高校各自组织考试到出现四大联盟,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招考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自主选拔录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作为一项新的政策,在改革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亟需探索。

一、自主选拔录取试行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一)公平性问题

生源省份或中学限制。各高校为了保证自主选拔录取的生源质量,提前争取“尖子生”,通常把选拔对象基本都圈定在高校所在省份的周边或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的重点中学,这种限制地区和中学的差别对待,对西部偏远落后地区的学生是一种事实的不公平。

考生自身资质限制。通过查看各高校的自主选拔录取的简章,我们发现对考生自身资质的要求非常苛刻,很多都要求有专项特长,要求考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省级赛区以上的大奖、具有超长的实践能力或具有文学创作天赋或特长。这对于那些确实热爱某一学科,但由于没有参加某一方面的专业培训,无缘各类奖项的学生来说只能望而止步。

考试成本的增加带来的不公。很多自主选拔学校为了节省成本,基本只在本校设立考点或只在省会城市设立考点,考生参加自主选拔录取过程所产生的路费、食宿费等成本非常高,如果同时报考几所院校,耗费更是巨大。这对于低收入及农村家庭来说无疑是无法承担的,一定程度上剥夺了这些考生参与自主选拔录取的机会。

(二)科学性问题

招生对象的同一性。面对自主选拔录取的多元化评价,习惯了高考成绩“一把尺”录取制度的高校无论从时间精力还是操作经验上都表现出明显的不足,但为了保证生源质量、减小考试管理风险,高校只能寻找诸如省级学科竞赛、创造发明、文学作品的发表等其他已经存在的硬性指标作为“新尺子”。各高校的招生对象条件僵化,自主选拔录取的招生对象基本限定在各类获奖选手中,并未真正去发现、选拔创新型人才。

衡量标准的不确定性。目前,各高校的自主选拔方式基本都是笔试加面试,对考生的评价内容并未体现出对创新潜质的考察和高校学科特色,考试科目、题目类型、难度也基本等于或高于高考,而面试则五花八门,刻意的求新。选拔过程本身并未达到对考生本身能力、潜力的考察,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科学的录取标准,高校只能将更大的权重放在笔试或高考成绩上,放弃了招收某些类型学生的权力。

二、完善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人才选拔理念

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自主选拔录取改革是教育改革重要的一部分,其选拔标准将直接影响基础教育的方向。只有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改变人才选拔观念,才能在具体的环节对人才实施更全面的考核、更科学的选拔,从而实现对基础教育的正确引导,实现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事实证明,“一考定终身”的弊端已不适应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自主选拔录取是这一过程的重要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在探索与实践在中不断积累经验,明确自主选拔的改革目标,开辟出与高考互补的一套人才选拔体系,为学生多次选择,多元录取打好基础。

(二)扩大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范围,加大改革力度

划分层次开展试点,扩大试点范围。目前拥有自主选拔录取的80余所高校中,几乎全是重点高校。我国高校客观上存在着学校层次、类别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类别的学校在人才选拔上有不同的特点。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应该选取各个层次的典型院校进行实践探索,积累更多实践经验,不断规范完善政策,为招生制度改革提供更多实践样本。

给予高校更大权力,加大改革力度。目前的自主选拔录取主要是 “不完全”自主模式:学校经过选拔考试后确定合格名单,给予合格考生一定程度的降分或专业优先选择政策,要求考生必须参加全国统考,且在各省重点分数线以上。事实证明,“不完全”自主模式对考生高考分数的过高要求直接导致了自主选拔的结果是“特优生”或“特长生”,并未将“偏才”“怪才”纳入其中。应该在总结历年自主选拔工作和对高校自主选拔工作考评的基础上,适当给予高校更多自利,积累更多改革的经验。

(三)完善人才评价体系

提高现有统一考试的评价水平,探索其他学生能力测试机制。目前范围最大的统一考试为高考,其次是各省的学业水平测试,可通过对现有统一考试模式进行合理升级,提高对学生自身能力的评价水平。同时,可在省级艺术类专业统考经验基础上,试点对考生其他能力的专业测试,为高校录取提供更多参照依据。

鼓励学校探索多元化评价标准。建立中学阶段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客观量化考核,为高考录取提供更全面综合的过程评价结果。高等学校处于招考和教学的第一线,拥有自身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试点高校应根据自主选拔试点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特点构建选拔标准和相关试题库。

参考文献:

[1] 朱卫国,张玮.《高校自主招生十年回顾与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2.(6):103-108

[2] 罗丽英.《高校自主招生政策分析》[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