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抗生素对妇产科围手术影响及预防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前言
近年来,抗生素在预防妇产科术后感染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是因为医院操作以及用药缺乏规范性,滥用抗生素成为普遍的现象。滥用抗生素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患者出现新的感染,同时还增加了病患的经济负担。因此,为了更合理、更规范地在妇产科围手术期进行抗生素用药,本文选取了270例病患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作临床观察。现作报告如下:2一般资料与方法
2.1资料
选取患者270例,将她们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35例。实验组80例实施剖宫产术(59.30%),55例实施子宫全切术(40.70%);病患年龄23~54岁,平均(33.3±5.2)岁;手术时间(70.4±19.6)min。对照组剖宫产术98例(72.59%),子宫全切术37例(27.41%),年龄21~58岁平均(36.5±3.2)岁,手术时间(74.4±20.1)min。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肾、心、肺、肝、功能以及体温、血均正常。年龄、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方法
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期予静脉滴注头孢呋辛1.0g,手术后6h再给药1次,bid×2~3d。子宫全切术患者要加用0.2bid甲硝唑。对照组的麻醉诱导期不用抗生素,只在手术后每日常规用药头孢唑林钠1.0gbid,静滴2~5d后改口服抗生素直到拆线。
2.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37.2℃);切口感染率;术后病率;药物不良反应;抗生素用量;平均住院天数;总药物费用。
2.4统计学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结果
3.1观察组患者用药后,术后感染率和术后病率都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最高体温为(37.3±0.1)℃,对照组患者为(37.8±0.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观察组人均使用抗生素量为3.50g,无患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为(7.7±1.5)天,全部药物费用为1324元;对照组人均使用抗生素为12.0g,10%的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药物不良反应,平均住院天数为(9.0±2.3)天,总药物费达3012元。
4讨论
妇产科围手术期是有必要应用抗生素的。因为妇科手术大部分涉及阴道。而阴道易受尿道和的细菌感染,还受、月经、妊娠等因素影响,在手术中阴道很容易被感染。在剖宫产手术方面,术前常规的肛查、阴道检查及人工破膜等操作,以及产时或产后的出血容易降低患者机体的抵抗力,这些影响会提高感染的机率。另外,妇科肿瘤患者在手术中也容发生感染,几乎有45%的妇科肿瘤的患者是死于术后感染。还有阴道靠近尿道,大多数手术是需保留尿管的,而术后尿路也容易出现感染。相关资料显示,在妇科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可以显著降低切口的感染率,因此在妇产科围手术期进行抗生素预防性应用是非常必要的。至于如何进行抗生素的预防应用以及如何选择用药,要针对具体的病情决定。很多专家学者主张把广谱抗生素、抗厌氧菌作为妇科围手术期的预防性药物。通常认为最理想的抗菌药物具备抗菌谱广、菌力强、有高度的组织渗透力、作用于机体内有效浓度时间长,副作用小且费用适中等特点。例如头孢菌,它就是一种国外普遍应用于围手术期的预防性药物,具备抗菌能力强、副作用小以及抑菌谱广等优点。除了抗菌药物本身的特点作用,预防性用药的方法和时机对预防效果也有不同的影响。本研究实验后得出观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时机最好是在手术前或者伤口被污染前或者刚刚被污染后的短期内,也就是细菌刚刚侵入组织时,不能拖延到手术结束后才使用抗菌药物。此外,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极有可能引起菌群失调及其它并发症,因此,目前大多数医生主张进行短疗程、高浓度的用药。而本研究在麻醉诱导期及术后6h给药,效果显著。这说明在妇产科围手术期恰当的时机选用合适的药物,会显著降低感染发生的几率。
5结语
由以上研究得知,在妇产科治疗中应当科学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将防止感染发生的重点从抗生素药物本身作用转移到预防的手段、时机等。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令抗生素更好地发挥预防感染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病患的住院时间和减轻其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