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在预防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手术前后的患者,入院24 h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给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干预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创伤骨折;深静脉血栓;持续护理质量改进(PDCA)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前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DVT已成为创伤骨科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1-2]。本研究采用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创伤骨科手术前后的患者,且入院24 h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创伤骨科收治的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组标准:创伤骨折手术的患者;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年龄36~75岁;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非手术骨折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近期使用皮质醇激素等。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其中男27例,女15例,年龄36~75岁,平均(55.1±4.01)岁;疾病类型:股骨干骨折13例,胫腓骨骨折10例,骨盆骨折8例,股骨颈骨折7例,脊柱骨折4例。对照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龄40~75岁,平均(56.9±3.14)岁;疾病类型:股骨干骨折12例,胫腓骨骨折9例,骨盆骨折9例,股骨颈骨折6例,脊柱骨折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1.2.1常规护理模式 ①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口腔、会阴清洁;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各项检查,做好术前备皮、禁食禁水等术前准备工作。②心理护理:护士针对患者情况进行有效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手术配合性。③专科护理:下肢骨折牵引护理,脊柱、骨盆骨折常规护理。④伤肢的观察及局部皮肤伤口的护理。

1.2.2 PDCA循环持续质量管理模式

1.2.2.1护理前准备 对原有DVT预防护理情况进行分析,以总结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根据分析,我院目前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导致DVT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①护士对手术前后的患者DVT风险评估不够准确、客观,评分记录容易低于患者的真正风险。主要原因包括是由于护士对DVT风险评估表不了解。②DVT发生风险高的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管理。主要原因是护士对预防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VT发生风险意识薄弱、DVT监测指标关注不够、预防DVT的知识掌握不足。③患者及家属对DVT知识了解较少,不掌握DVT的预防方法。

1.2.2.2建立持续改进护理小组 由研究者担任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小组的负责人,同时纳入科室主任、科室护士及医生共计18人。其中研究者为护理小组组长,科室护士12人为小组成员。将42例患者分为4组,每组10~11例;并从12名护士中选取出4名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护理分小组组长(分别记为一组、二组、三组、四组组长);其余护理人员为责任护士,分管不同的患者,具体落实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

1.2.2.3健康教育 由小组成员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制定创伤骨折手术前后DVT发生相关知识的阅读材料,并由本院专家审核,印刷成册,由责任护士分发给患者阅读,以使患者及家属掌握DVT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4]。

1.2.2.4 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实施 ①早期肢体锻炼:护士床旁指导患者行床上主动肢体锻炼,主要对健侧下肢进行抬举、外展、内收等动作,早晚各1次,每次10~15 min。②鼓励患者深呼吸及咳嗽,尽量避免膝下垫枕,由护士和家属被动按摩下肢腿部比目鱼肌和腓肠肌。③机械预防:采用气动压迫或使用分级压力袜,来促进血液流动和深静脉回流至心脏。④药物干预:根据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或抗血小板活性的药物等治疗。⑤总结与反馈:由研究者对DVT风险评估及护理预防为护理查房的主要内容之一,并每周进行DVT护理管理总结与反馈,?K总结护士履行DVT管理的职责情况;?L护士进行DVT护理服务的行为过程是否符合标准;?M患者对DVT预防及控制的效果及护士工作质量进行总结。并根据反馈情况及时调整后续护理计划。

1.2.2.5检查阶段 研究者将DVT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作为护理查房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护理分组组长负责检查落实情况;研究者负责检查1次/2 d,对各组DVT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措施落实及记录情况进行抽查1次/w。小组成员每周五下班前组织进行预防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VT的小结,并对在此之前的护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得出处理办法,形成下一步工作计划。

1.3效果评价

1.3.1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 两组患者于干预前及干预后由同一医生用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测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及平均速度,检测数值在多普勒系统的电脑屏幕上读取。同时观察DVT发生情况并记录。

1.3.2患者满意度评价 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自编问卷,包括病房环境及设施、服务态度、知识技能3个方面共25个问题,每个问题1~3分,满分75分。对83份有效问卷进行李克特量表常用的折半信度检验,信度系数0.874。

1.4处理阶段 根据评价标准所反应的效果,找出护理实施中的不足之处,并分析原因,及时加以改善,以完善持续质量改进的模式。根据结果,发现给患者的DVT阅读册内容过于专业化,文字繁琐,图片较少,患者难以看懂。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改进,阅读材料中增加了图片,减少了繁重的语言,使期更加通俗易懂。另外,护士在记录DVT发生风险时书写过于繁琐,占用较多的护理时间,在召开小组会议后,修改、简化了记录单的书写内容。

1.5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以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两组资料的组间比较行独立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血流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DVT发生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2.38%,对照组发生率为26.83%,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DVT是创伤骨科常见并发症,其发生与卧床时间、年龄、肥胖、创伤、基础疾病等密切相关。而调查显示,血管内皮损伤、血流速率减慢和血液成分改变是DVT发生的前提条件,而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①肢体骨折同时伴有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血细胞易于聚集。②骨折手术前后患者需长期卧床,肢体活动受限使下肢静脉减慢。③创伤和手术等应激反应致使机体将动员一切凝血机制,以阻止失血,加之止血药物的应用等,致使血液成高凝状态。④创伤失血,使血容量减少,血黏度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常规的专科护理来预防,但由于抗凝药物易造成出血等并发症,故采用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预防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前后DVT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①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可有效预防DVT的发生;②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淑君.3种方法预防外科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1):154-156.

[2]刘梅,刘林,许勤,等.持续质量改进在骨创伤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872-875.

[3]田会,赵振英,王兆娜,等.骨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防治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6):4725-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