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触摸艺术的真善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触摸艺术的真善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只有喜欢和热爱还不足以做好一件事,希望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明白完成一副美丽的图画需要怎样的付出。

画展让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自我肯定;各种流派的大师作品,多样的形式、自由的观点,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审美的新鲜感。

把自由绘画的权力还给学生。

关键词:磨练意志;打开眼界;灵魂自由

从高中美术教育实践来看,高中美术课分为欣赏和绘画两部分,主旨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突出艺术学科的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美术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除了常规的美术课之外,我还是美术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兴趣小组一共15人,这些孩子给我带来了许多欢乐和成就感。兴趣小组的课程安排主要是一些基础的绘画训练,学习利用不同材料和技巧创造出不同的画面效果,让学生们从中感受到丰富的绘画乐趣。艺术的学习与磨练既有趣又枯燥。我曾经遇到这样的事情:三位男生在素描石膏几何形体的训练中,觉得太枯燥太困难(我们对造型的准确度要求很严格)而想要放弃,他们把笔放在一边拒绝继续画。看着三个大男生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心里又气又觉得好笑,还有些不忍心,就在几天前他们冲进画室时还是神采飞扬的!平心而论,学生已经很认真了,同一幅画连续画了两天,挑出来的问题改了四五遍,我们还是不太满意,不断地提出高要求。这三位男生刚刚拿起画笔两天,毫无绘画基础,刚开始练习就对他们提出高要求,是不是太严苛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我面对的是高中生,他们有想法却不懂得梳理,他们有理想却不够坚定,他们有激情也忽冷忽热。只有喜欢和热爱还不足以做好一件事,希望他们面对困难时不要退缩,明白完成一副美丽的图画需要怎样的付出。于是我把他们叫过来,郑重地问:“你们还想继续画下去吗?”回答是:“老师,我不想画这个,换一个吧!”我说:“你们都长大了,懂的很多,我不讲空泛的大道理,今天大家遇到的只是一个小问题,以后还会遇到更大的困难,每一个难题背后都有一个美丽的风景,如果你愿意,我们一起走下去;如果无法坚持,现在就可以放弃,想好了再回答我。”然后转过身去,把过去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后来,三个人留下两个,他们告诉我放弃的那位男生是觉得兴趣小组好玩,没想到比上课还累。盲目的热情怎能持久地绽放,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支持我们走的更远,更美。

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林格伦

如何调整学习的倦怠期?似乎每段学习都有这样一个时期,也可以说是疲惫期,每到这个时期就会有学生说:“老师―我画不下去了!”、“老师,我画的没感觉……”仔细分析会发现,这是学生发出的两种信息:一是我没有能力完成这幅画,学生在这个时候明白画面中出现的问题,也清楚该如果修改,只是不敢肯定,怕修改后效果更糟糕,导致技巧不成熟;二是学生对画面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但不知道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对画面最终的效果没有概念。出现这两种状况是因为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一种相对固定的审美形式里,得不到延展和提高。我们的解决办法是举办画展,参展作品一部分就出自于当期学生,通过展示给他们鼓励和肯定;另一部分是国内外艺术大师的画册,经典是最好的指路明灯。展览过程中让学生全情投入,他们自己布置展厅(鼓励个性化、别出心裁),自己决定如何陈列、设计装饰方案、制作展览海报并做宣传。画展让学生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自我肯定,也让学生聆听到画室之外的意见和看法,有助于打开眼界、丰富思想;各种流派的大师作品,多样的形式、自由的观点,也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审美的新鲜感。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苏霍姆林斯基

某一期高三画室,即将参加省美术统考的时候,当时正在画色彩。忽然一位学生说:“我不喜欢黄衬布。”我不以为然:“不喜欢也要画,如果考试遇到黄衬布难道你要放弃吗?”过了一会儿,他又说:“老师,我不喜欢黄衬布!”我回过头来仔细观察他的画面,黄衬布上沉静地摆放一只白色罐子,几颗水果随意散落在衬布上,构图合理,色调和谐,塑造扎实,是一张能拿到高分的色彩试卷,只是画面上的黄衬布未免有些死气沉沉,再看看孩子的脸也一样地憋闷。我瞬间醒悟―这是我的问题,我的过失。学生并不是讨厌黄色,是不喜欢黄衬布,准确地说是不喜欢我为他们设定的黄衬布。为了模拟考试,迎合阅卷老师的判断,我设计了一套“稳妥的绘画方法”。正是这种看似正确的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在不断重复的训练中渐渐麻木,失去了对色彩本真的感受,是我的错。在高强度的训练中忘记了拿起画笔的初衷是追求美,动力是热爱美。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沉稳成熟的黄色之美,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纯真浪漫的黄,只是机械地模仿―多么丑陋。美是自由的,不自由的绘画是工匠,是机械,是印刷。我在什么时候关上了自由之门、我在什么时候给学生穿上了枷锁!也困住自己!没有了自由的艺术还是艺术吗?也许有人说,基础绘画训练还谈不上“艺术”,但若不是为了艺术又是为了什么?高考?升学?这是一个让人深思的问题。应试教育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是教育工作所存在弊端的集中表现。作为美术教师不能把高中美术学习变成应试美术啊!以考试为目的,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和社会的发展。应试教育下的基础教育出现畸形发展现象,高等教育接纳的生源综合素质偏低,存在重智育、轻素质的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忽视思想教育,不注重人格素质、精神素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片面追求升学率。教育不能倒退,艺术崇尚自由!把“真”的“美”传递给学生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翻动梵高的画册,《向日葵》、《星空》、《塞纳河滨》、《麦田群鸦》等等,这些充满生命力的色彩和笔触帮助我们找回画面的热情。把自由绘画的权力还给学生。结果证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也必须这样做。因为我在这个孩子的画面上重新看到了盎然生气!

就像席勒说的,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

参考文献:

[1]《给教师的建议》(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株著杜殿坤翻译,1984

[2]《教育学原理》成有信编著,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