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决战成渝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决战成渝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刚刚公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成渝经济区被列为国家四大重点关照经济区之一。而国家发改委公开招标的“十一五”研究课题中惟一一个西部入围项目《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也于今年正式完成。

四川省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指出,“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及“成渝经济区”,是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技术调整。

“口水战”的欢喜结局

自从1997年重庆被设立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便希望发展成为中国西部的经济之都;而与其毗邻的另一个重要城市成都,从来就不甘落后。于是,成渝两地持续8年的“西部老大”之争一直是中国人所熟悉的一大社会新闻。

“长期的行政割裂让成渝这两个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上都很接近的城市越走越远。”国家发改委土地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如是说。

但是,成渝两地有关人士很快发现,这样的“口水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有协作才是实现两地共赢的惟一选择,而共同的文化背景以及经济上的互补性,也为这种协作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基础。

这样的认识同时也基于国家对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和推动。在去年8月底的重庆发展论坛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研究部部长李善同就透露,国家正着手完善区划,将全国划分为经济带,其中首次提出了西三角(四川、重庆和宜昌地区)经济区。

有专家认为,目前长三角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而珠三角与香港联手正在掀起一轮发展潮,成渝两地如果不能尽快从战略层面上联手合作,不仅不能实现对西部经济的辐射和带动,甚至有可能在未来的区域竞争中出局。

早在2003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报告《中国西部开发重点区域规划前期研究》指出:“在未来5―10年内,要积极构建以成渝两大都市为中心、各级中心城市相互联系和合作的中国西部最大的双核城市群,形成西部大开发的最大战略支撑点,西部地区人口、产业、信息、科技和文化等集聚中心,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的核心。”

共同的历史机遇终于让一向恩怨颇深的成渝两地专家和政府坐到一起。

2004年2月,由重庆市党政主要领导率领的近百人的高规格代表团赴成都,与四川省党政代表团进行了非常融洽的会谈,签署了《关于加强川渝经济社会领域合作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的框架协议》和交通、旅游、农业、公安、文化、广播电视等6个方面的具体协议(统称为“1+6”川渝合作协议),并对“成渝经济区规划”给予了高度关注。

这样,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和规划,已从学术界的研究,深入到两省市党委和政府的实际行动,为人们期盼已久的成渝经济区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十一五”规划招标课题

上世纪90年代末,四川省著名经济学家林凌教授在完成《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课题时就指出,成渝两地的发展战略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他在当时就提出成都与重庆必须合作,建立以重庆和成都为两极的长江上游经济圈。

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为编制好“十一五”规划,在全国发起了规划研究课题招标活动,《成渝经济区发展思路研究》被列入其中。这是当时西部地区惟一一个入围项目。林凌教授中标该课题后,组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西南财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重庆市社会科学院等院校近20名专家学者参与该课题的调查研究,于2005年正式形成了一个主题报告和十一个分报告。

该报告指出,成渝经济区开发历史悠久,发展道路独特;水资源、水能资源、天然气资源和钒钛等矿产资源特别丰富;有良好的工业、农业、交通、科技、教育基础,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经济密度最高的区域;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技研发生产基地;是西部城市密度最高的城市密集区,全国少有的双核城市群;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安全保护带;是西部惟一符合经济区基本条件、具有巨大生产能力和开发潜力,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经济繁荣和提高全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经济区。

这个报告显然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重视。在此次公布的国家“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成渝地区与长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一起,将成为国家区域规划的重点关照对象。

林凌教授认为,“十一五”规划草案中提及“成渝经济区”,是中央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技术调整。

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梁其洲说:“这样的机会和成果非常难得,专家们的研究为将来的成渝合作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

“成渝经济区首次进入中央政府的视野,无论成功与否都将是标志性的。”重庆一名官员如是说。

区位的弱势与潜力

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地处沿海,外贸和外资是其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2002年,长三角进出口总额为1752.17亿美元,占GDP的76%;珠三角的进出口总额为2118.65亿美元,占GDP的184%。相比之下,成渝经济区的进出口总额仅为62.61亿美元,占GDP的8.5%,进出口总量只及长三角的1/28和珠三角的1/3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一名专家指出,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的对外开放程度要比成渝经济区高出多个层次。从上述数字所反映的对贸易依存度看,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主要是外向型经济,成渝经济区主要是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内向型经济。再从利用外资情况看,2002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178.51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量的34%,珠三角实际利用外资150.21亿美元,占全国的28%,而成渝经济区实际利用外资不足8亿美元,仅为长三角的1/23,珠三角的1/19。

成都市国内经济合作局招商处的王力认为:“成渝经济区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区对外开放程度所以出现这样大的差别,与成渝经济区的区位有关,与投资环境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外国投资者经营成本、利润有关。”

但是,近年来,成渝经济区IT产业和汽车产业的外国投资者迅猛增加。英特尔、中芯国际、摩托罗拉等著名跨国公司已进入集成电路制造、封装、测试领域,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趋势。在许多人看来,美国福特和重庆长安的汽车合作更是一种“资本与资源的合作”,成渝地区军工企业在人才、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的潜在价值,早被外面许多精明的企业看在眼中。

目前,成渝经济区的对外贸易、利用外资要达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区那样的水平不太可能,但仍有很大的潜力。关键是产业的选择、生产和运输成本的降低、特色产业的发展、良好投资环境的营造、市场前景的把握、对外开拓能力的提高。成都市的一名官员说:“只要市场前景好,能够赚钱,外资就会来;只要产品技术水平高、质量好、价格便宜,就能进入国际市场。”

成渝圈的希望

2005年2月4日,国务院总理指出:要贯彻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方针,把现有经济基础较好,区位优势明显,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区域,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在刚刚结束的重庆2005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上,成都市副市长朱志宏再次充分展示诚意,“成都和重庆只是在行政区划上的分离,但随着中央政策的提出,今后两地在经济上将越来越紧密。”

2001年以来,重庆在四川的投资额达91.17亿元,四川有23万人、有11个城市参加了以重庆为龙头的重庆经济协作区,合作项目3650个,相互引资达260多亿元,商贸流通额达200亿元。

成都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梁其洲说:“现在我们的目标已经很明确,就是将以重庆、成都两个特大城市为依托,通过发达的交通通信网络,壮大重庆、成都、川南三个城市群,大大提高其辐射、集聚和综合服务功能。”

梁其洲表示,就现实而言,成都市需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与周边四川省内的各地区合作,二是与重庆的合作,“两项工作都同样重要”。

当然,并非没有让人担忧的问题了。

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戴宾教授认为,“成渝相距300公里以上,而两城之间以物资、人员、服务以及信息的交换为特征的空间相互作用力较弱。两个城市的辐射范围还远没有形成交集。”戴宾认为,成渝经济区要形成,除了加强两地交通建设的同时,还应着力发展中间沿线地带城市群。

这种思路与林凌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在林凌看来,成渝经济区实际上包括了3个次经济圈:成都平原经济圈、重庆都市圈和宜宾都市圈,他认为,“只有当这些中间城市群逐渐成型,成渝两地才可能真正构成经济意义上的共同体。”

虽然走向协作的路会很漫长,但成渝两地对经济区的建立还是充满信心。特别是“十一五”规划草案对“成渝经济区”的确认,更是被双方看成是“成渝竞合”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

正如林凌教授所说,“成渝经济区的提出,是中央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一次技术调整,优先发展成渝地区,继而带动整个长江上游的经济发展,最终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的经济增长极,辐射大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