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民工两栖消费行为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民工两栖消费行为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通过对农民工的实证调查、个案访谈,了解目前农民工在农村与城市两栖消费的现状,探讨两栖消费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农民工两栖消费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农民工 两栖消费 城市消费 农村消费

一、问题的缘起

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民工实际上仍处于“半城镇化”状态,仅实现了地域转移和非农化,而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无法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明娟、曾湘泉,2014)。在消费问题上也出现了双重矛盾:一方面,他们生活在城市,工作在城市,收入在城市,却尽量压缩在城市的消费开支,只满足基本生活所需;另一方面,回到农村以后,尤其是在过年期间,炫耀性消费行为却很突出,比如购买高档烟酒、穿名牌服装、修建“豪宅”等。炫耀性消费甚至攀比消费在新生代农民工身上更为常见。由于农民工在两个不同场域(城市vs农村)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消费策略(节俭主义vs享乐主义),他们被形象地称为“两栖”消费者。

农民工两栖消费行为与我国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有关。在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下,农村劳动力在向城市转移就业过程中呈现出“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特点,职业与身份相互分离,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双向流动。虽然在城市生活和工作,城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难免对他们产生冲击,但限于种种原因,他们很难在城市获得满足感,事实上,农村才是他们社会关系的节点。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人情往来、娱乐消遣等主要消费都发生在农村。在当今中国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农民工消费行为的两栖性更多的是体制下的一种艰难选择。农民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却无法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和利益,在消费领域也经受着不平等。

关于第一代农民工的研究表明,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较低,未受到城市消费文化过多的影响,基本上维持着农村的消费习惯。但随着第一代农民工逐渐退出城市劳动力市场,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方式、观念和结构正在发生变化。新生代农民工更希望在消费上向城市青年看齐,争取“新市民”的社会性身份,而现实中的“农民工”身份又让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继续处于边缘地位。在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尚未与城里人同步的情况下,他们的消费欲望却在追赶城里人。他们的欲望与支付能力的失衡问题变得明显起来(严翅君,2007;余晓敏、潘毅,2008;朱虹,2008;王宁、严霞,2011)。因此,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针对农民工两栖消费问题进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农民工两栖消费现状分析

从两栖性研究来看,以往的研究趋向于认为只有社会上层或有闲阶级才会有炫耀性消费,然而实际的情况是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也有炫耀性消费,而且这种消费行为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到底是何种原因导致农民工选择这种特殊的消费模式?又是何种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两栖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农民工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进行分析,从而论述农民工两栖消费的现状。

1、农民工在城市消费现状

新生代农民的消费水平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除了最基本的生活消费以外,还涉及其他消费。学者李海峰(2008)通过实证调查也得出农民工在城市中还只停留在满足最低限度的基本生活需要水平;但他们在农村的消费结构相对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又是“高级”的,他们可以在家乡享受一种明显优于在家务农者的消费,虽然享受的时间很短。

(1)食品消费。老一代的农民工主要的消费支出用于食品,多是以解决温饱。为了节省开支,把食品消费价格放在首位,并未以健康消费为出发点。而新生代农民工压力相对较小,对于食品消费更加讲究饮食的健康,主要以吃好喝好为前提。

案例一:55岁的张某,建筑工人。“像我们这种职业,都是风吹日晒的,也不讲究吃啥好穿啥好的,能赚点钱给孩子们就可以了,现在物价也高,在外吃一顿要花上大几十元,平时早上晚上简单吃点馒头、粥,中午面条盒饭就可以了,有的建筑地中午包吃,就节省了一顿午餐钱。”

案例二:23岁的李某,工厂工人。“我们这里也有食堂,但是每天吃食堂饭,也吃的烦,所以平时吆喝几个兄弟到外面吃点小菜喝点小酒,一般都是轮流请客,少数也得一两百,像我们这个年纪的都是这样轮流请吃饭,不请大家自己也觉得面子没地方放,所以也存不了钱,平时拿的钱基本上就吃喝。”

(2)娱乐消费。在娱乐消费方面,老一代农民工在城市娱乐消费占的比例较少,业余生活往往单调枯燥。而新一代农民工他们受城市文化的影响,在娱乐消费方面越来越重视自我的享受,例如玩手机、聊天、唱歌、游戏、逛街、旅游等。他们认为通过这些娱乐消遣方式可以缓解他们在城市的心理压力及不公平的待遇。

案例三:42岁的刘某,工厂工人。“孩子们现在都还在上学,花钱的地方很多,哪敢去娱乐消费啊,尽量选择不花钱,偶尔暑假孩子过来玩,我就带孩子到附近的地方逛逛,比如公园或者游乐场所玩一下。也不能亏待孩子,让孩子们也在城市看看、玩玩。”

案例四:21岁的杨某,工厂工人。“我现在年轻,也没什么经济压力,不慌着结婚也不用养家,所以让我们整天呆在厂里睡觉、看报纸太无聊了。所以我会喊几个哥们去外面唱歌啊、喝酒啊,偶尔放几天长假和几个哥们一起去周围其他城市逛逛,也相当于旅游一下。”

(3)住房消费。住房消费占城市消费支出的一部分,但大多数农民工选择去集体宿舍或者住工地,这样既节省开支,上班也方便。在调研中也有少部分农民工会选择出去租房子,比如全家都在一个城市,外租一个廉价的房子,方便家人团聚;也有不少农民工因不喜欢集体生活,选择在上班附近找房子住。

案例五:33岁的何某,工厂工人。“我和孩子他爸都在这个城市打工,把孩子也接过来,都说城市教育好,那边学校都没几个孩子,孩子在身边也安心一些,陪孩子也多一些。我们为了方便一家团聚,没有住工地就在周围租了一个小房子,只能放一些简单家具、做饭。但是也很开心,每天看到家人孩子再累再苦都愿意。”

案例六:28岁的夏某,建筑工人。“我从小都不爱集体生活,现在很多人不讲究卫生,宿舍环境弄得又脏又乱,每次下班很累,一看到这种环境心情就不好了,睡得也不好第二天工作又不好。所以选择出来,人也精神很多了,偶尔加班回家饿了也可以做点自己喜欢吃的。”

(4)其他消费。农民工在人情来往、医疗上开支也大。从调研来看不论是老一代农民工还是新一代农民工人情往来也是消费的一部分,比如哪家有困难,哪家生孩子,结婚等,有些人都是一百左右的开支,但是少数农民工介于面子人情往来稍微多一些。在医疗花费上大部分对于自己的健康不注意,常常都是能忍则忍,或者去药店买个药,有的甚至因挂号或者医院费用高索性选择不去。

案例七:30岁的郑某,超市职员。“我们这个超市职员很多,人情来往免不了。每家可能都会有些事情,毕竟一起工作的,大家都去,不去也不行,现在一般上礼至少100元,以前在农村几十元都可以了,城市消费又高,一个月工资也就一、两千,光上礼就花了大几百,没办法。”

总的来看,老一代农民工的消费仍以保守型消费为主,他们常常计划性支出消费,精打细算,把大部分的钱邮寄给家人。而新生代的农民工承担的压力较小,所以消费仍以享受型为主,没有计划的支出,总是透支消费。

2、农民工在农村消费现状

当前农民工在农村的消费甚至高于在城市的消费。在调研中发现农村消费主要集中在吃、穿、住、行这几个方面;而大多数农民工并不期望开销的越高越好,但是受到外来乡亲们的期望所带来的压力驱动他们无条件的选择高消费。

(1)食品消费。这里的食品消费不仅仅指代的是吃,还包括吸烟喝酒,如在节假日里消费最大的开支就是吸烟喝酒。在访谈中有些人谈到现在物价很高,过节开销也大,每家每户都是用最好的烟最好的酒款待亲戚朋友,如果哪家拿的是中等的烟酒,就会被人嫌弃,被人瞧不起,认为在外混的不好,同时自己的面子没地方放。

案例八:37岁的姚某,公司职员。“总的来说,我们每年回家前都能赚点钱,但是一回家一年辛苦赚的钱就没了,不回去也不行,怕同村的人会嫌弃,现在回家什么都要最好的,回家难免要给亲戚朋友送点东西,一方面表示一下心意,另一方面也显示一下自己在外混得很好。平时见到村里的长辈都要发一些好烟,这样也给自己长一个脸面。每年节一过完,回去工作又得省吃简用。”

(2)穿着消费。有句谚语“人靠衣装、美靠靓装”,所以自古以来服饰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不论是工作还是面试、聚餐,衣着代表一切。在调查中也发现,不论是什么职业的人们,他们都非常注重服饰。但是访谈中也有一些老一代农民工对于穿着没那么讲究,他们认为只要穿的干净整洁就好,不需要花太多钱买衣服。而新一代农民工多数紧跟时尚潮流,也有部分因为工作的需要久而久之对于穿着也越来越讲究。”

案例九:28岁的程某,建筑工人。“看到村里其他同龄打工的也回来了,穿得多洋气,突然感觉自己很土,都不敢出去和别人打招呼,生怕别人瞧不起。昨天一个同乡回来,同样也是搞建筑的,人家全身上下全是名牌,完全看不出来是个建筑工人,全村都说羡慕他在外混得好。本来我舍不得穿好的,但是现在这种情况,穿的不好也没面子,索性也花点钱打扮打扮自己。”

(3)住房消费。房子与个人的经济和社会地位是紧密相关的,从住房就能区分此人的经济水平,也是一种炫耀性的象征。不论是在外打工的,还是早已定居城市的及移民回国的,回乡第一件事就是祭祖、盖房。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农村盖得又高又大的楼房根本没人住,有的人甚至将辛苦一辈子赚的钱全用在盖老家的房子上面,在他们看来房子不光代表物质和地位,还可以光宗耀祖。

案例十:52岁的谭某,华侨。“我刚回国,第一件事情就是吆喝自己的兄弟赶紧把家里的老房子重新盖一下,现在村里全是楼房,以前家穷盖不起楼房,每天羡慕别人家住的是楼房,现在有钱了赶紧把房子盖起来,也是弥补一下当年的遗憾,虽然现在定居国外,但是土生土长的地方不能没有根,所以盖个房子以后回来安度晚年也是比较好的。”

(4)汽车消费。衣食住行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现在消费行业越来越高,如以前都是用自行车来代替步行,现在摩托车在村里已经较为普遍。如今村里经济条件越来越好,买汽车的也越来越多,汽车如同房子一样已被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调研中看到,不少返乡的农民工从各地把车开回来,有的甚至开几台,不止风光也有面子。

案例十一:40岁的孙某,包工头。“现在混得还算可以,在城市买了房和车,以前回家坐火车也不方便,带着妻子和孩子奔波来奔波去,最后孩子不想回老家了,所以买了车也方便一路开回来,顺便可以欣赏一下路边的风景,这不也是让自己父母在村里风光一下,气派一下,前年村里一个也是在城市做小本生意的,开了两辆车回来,走哪村里人都夸。”

总体来看,大多数农民工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和消费结构已逐渐融入城市生活。过渡的消费、过渡的追求高端品牌,以此来显示自己在城市的身份地位,虽然不能与城市居民的消费模式相比论,但是回到农村这种消费模式越显突出,呈现出炫耀的成分,以此打破了传统的消费模式。

三、农民工两栖消费的影响因素

1、家庭的影响

老一代农民工家庭承受的压力过大,不光要承担子女的教育、老人的赡养,甚至还要承担其他的开支,这无疑让农民工承受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使其只能限制经济开支。而新一代农民工家庭压力稍轻,在经济上都是按自己的意愿来支配。不同年代的农民工消费模式逐渐形成,即从节约型的消费模式转变为过渡的消费模式。

2、参照群体的影响

老一代的农民工和新一代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中,社会交往圈会不断地扩大,随之而来的参照群体也将逐渐发生变化。他们以城市里的同龄群体为参照对象,模仿其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调研显示以城市居民作为参照群体,消费的比例增值越来越高;以农村居民作为参照群体,消费的比列增长不大,甚至仍保留传统消费。

3、社会的影响

当前的社会环境使新一代农民工的消费观念逐渐开始改变,他们开始不满足老一代农民工的保守型消费模式,而是逐渐向城市的消费文化靠拢,追求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消费,开始从精打细算及省吃俭用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高层次的消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消费能力大幅度的增加,随之而来的炫耀性消费不再仅仅是指代一种物质,更多的是符号和地位的象征。

四、评析

综上所述,老一代农民工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农民工外出打工再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家庭收入,而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学习更多的技能,甚至是为了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更好地立足于城市,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不断改变;不仅仅是为了简简单单的满足衣食住行,而是为了追求物质与精神上的消费。虽然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是现实中,他们无法实现自身的身份、无法在公共服务领域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无法获得城市的认可,以至于在消费上呈现两栖性。对于农民工来说,稳定的收入与工作才能确保其消费。而对于国家来说,首先要提高农民工的最低收入标准,给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加快本地经济的发展水平,减少农民工流动量。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如医疗、保险、养老、户籍、住房及教育等。最后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农民工的法制及维权意识,引导他们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消费模式。

【参考文献】

[1] 明娟、曾湘泉:农村劳动力外出与家乡住房投资行为――基于广东省的调查[J].中国人口科学,2014(4).

[2] 严翅君:长三角城市农民工消费方式的转型――对长三角江苏八城市农民工消费的调查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7(3).

[3] 余晓敏、潘毅:消费社会与“新生代打工妹”主体再造性[J]. 社会学研究,2008(3).

[4] 王宁、严霞:两栖消费与两栖认同――对广州市J工业区服务业打工妹身体消费的质性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11(4).

[5] 李海峰:农民工消费结构调查[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3).

[6] 王宁:消费社会学――一个分析的视角[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7] 冯桂林、李淋:我国当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研究[J].江汉论坛,1997(4).

[8] 关刘柱:移民精英的炫耀性消费――以安徽N村流动人口消费的实证研究为例[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