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已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为了脚踏实地改革我们的高中物理教学,少走弯路,笔者认为,重要的是总结高中物理教学的优秀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教学改革才能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325-01

1.转变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师应加快步伐转变观念,转变教学方式,适应新课程需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教师要审时度势转变教育观念,利用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探究科学的精神。在教学方式上要改变以往那种应式教育的思想和"从一而终"的教法,从传授性教学方式转移到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上来。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实现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应把握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运用实验启示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收集相关信息得出结论,对实验进行评价,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作用,教师的教学行为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并一切应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2.改进教学方法

2.1从教学内容出发,改进教学方法。教材的内容决定着课堂的教学方法,也决定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双边活动的方式和方法。首先,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我们选择教法应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在众多教学方法中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经过优化选择的教学方法。一堂成功的物理课,通常是几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组合,而不是几种教法的随意凑合,一定是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灵活地、科学地、创造性地进行优化选择、认真实施的结果。总之,课堂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目的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学性,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活动,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出发,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2.2从培养创新出发,改进教学方法。传统的物理教学体现是物理本位主义,注意理论与逻辑思维培养,忽略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培养,特别是实验教学教师往往是纸上谈兵,是讲实验,而在新课程三维目标下,实验与探究得到了加强,过程与方法正是体现了科学实验的过程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创新精神好动手操作能力。目前,新教材在这个地方处理较好,教材上栏目较多,实验较多、思考较多、探究较多、STS较多,等等。教师要采用让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设法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并增加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分组实验,不仅要做,而且还要认真做好。总之,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验中动眼看、动手做、动嘴讲、动脑想,从而掌握物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教学还要着重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用科学的观察方法去启发、引导、示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实验观察方法的培养,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等科学方法教育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实验、培养实验能力,开拓创造性思维。

3.系统设计教学法,提高教学效益

根据加涅的学习阶段理论,学生的学习从本质上来讲,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信息加工过程,也是信息的摄取、加工、贮存和反馈的过程,即知识的知觉选择、理解领会、记忆贮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必须为这一过程,特别是内部加工过程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为此,我们把课堂教学设计为四个阶段。

3.1自学探究。每上一节课,教师事先拟发自学提纲,提供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接着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组织学生自学教材、观看演示、动手做实验、展开讨论等。教师巡视指导,启发质疑,收集学生中的各种问题。

这一阶段,是知觉选择的过程。学生对教师讲授的教材内容,引起注意,有意识有选择地运用视听知觉进行感知,定向地摄取知识,获得感性认识,但对教材的意义尚未真正理。

3.2重点讲解。针对学生自学探究的情况,教师进行重点讲解,澄清模糊观念,解答疑难问题,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特别要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串联精讲,纵向串讲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横向串讲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清易错易混处,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

这一阶段是在知觉选择的基础上领会和理解教材。领会,是明白、知晓知识的意义及结构、规律,在领会过程中,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释新知,并把新知纳入旧的认知结构中。理解,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个别事物、个别现象类化、概括为普遍的原理;或者将一般原理具体化,用一般规律解释个别事物或个别现象。理解领会是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3整理吸收。教师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总结出要掌握的几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指出学生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时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其原因。接着,创造安静环境,让学生默记本节所学知识。

经过理解领会,知识就进入记忆阶段,通过记忆,保持知识,习得知识,实现学习知识的期望。为了保持知识,就必须根据遗忘规律,指导学生同遗忘作斗争。

3.4练习巩固。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提出各种类型的有一定梯度的典型习题,让学生当堂练习。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信息,教师予以必要的矫正和辅导。学生已获得的知识,要经过练习作业才能巩固,它是检查学习结果,提高、充实和巩固知识的重要环节。巩固知识的途径,一般是通过练习形式去强化知识。同时根据练习作业的水平,了解知识学习的结果,为教师和学生本人提供学习反馈。

4.上课要全神贯注听老师讲解,认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

把自己预习时对问题的理解和老师的讲解相对比,看看自己理解的是否正确,在预习过程时遇到的问题通过上课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讨论,是否已经搞懂了。老师在课堂上可能会组织大家进行讨论,这时要认真参加,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力求在课堂上把要学的知识弄懂弄透。假使有的问题一时没有搞懂,要经过看书问同学或者问老师解决。不仅是记住新的知识,而且要努力让新的知识成为所掌握的知识体系的一部分,使新的的知识成为自己的常识。在听课中,不只是弄清基本知识,还要注意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讲,提高思维能力,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同时还要做好课堂笔记,学会记课堂笔记。听课要不要记笔记?还是记笔记好。记课堂笔记有助于理解所学内容,有助于复习记忆,也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稳定。关键是学会记课堂笔记。有的学生企图把老师的话全记下来,还追求笔记的完整,过多地考虑笔记的形式,这样会影响听课;有的学生课后不整理,不翻阅笔记,这就失去了记笔记的目的。须知,记课堂笔记不是目的,目的是帮助理解学习内容,有利于复习和记忆知识。课堂笔记要用自己的话,把老师讲的重点记下来,书本上有的少记或不记,书上没有的多记,尤其要重视记下分析解决问题的典型思路和方法技巧等,让笔记成为自己的探索新知识的激发点。课后要及时整理笔记。整理笔记的过程,既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复习巩固的过程。如果还没有掌握记笔记的方法,听课和笔记发生矛盾,要把听好课放在首位,下课后再参照同学的笔记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