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地域音乐文化教学之“生态学”课程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地域音乐文化教学之“生态学”课程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地域音乐文化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音乐文化、地域乡土生活等构成水融的联系。用“生态学”的观点来解读地域音乐文化,不但可以有效促进地域音乐文化转化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程资源,而且也可以让地域音乐文化完整地保存下来。

关键词:生态式;地域因与文化;课程观

1 地域音乐文化教学“生态性”概述

1.1 课堂教学的“生态性”表征

生态学,自20世纪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发展至今已硕果累累,其独特的思想和观点在相近的学科领域影响深刻。随着学科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生态学的思想在诸多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研究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前的教育科学领域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思想来研究教学实践,也不失为一种创新之举。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由教师、学生、教材、教学中介、教学环境等要素组成的生态系统。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与影响,在生态场和心理场内不断地进行信息传递、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从而实现教育教学的全方位的目的。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课堂也不例外,教师把教学内容以各种方式,展示、传递给学生,学生亦以各种方式主动或者被动地吸收音乐文化知识、技能、人文精神等,此过程是信息从教师传递给学生、学生吸收能量的过程。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教师又通过学生的学习实践,调整自己的课堂行为或教学节奏,从而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这又属于教师从学生因素中吸取能量、获取信息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课堂教学环境也是学生吸收能量的生态场,经过教师精心布置的课堂环境,往往是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做准备的,是一种隐形课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以一种间接、隐性的方式从课堂环境里获取信息,受其感染、吸收能量、取得进步。课堂环境也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的,学生从课堂环境中吸取能量,获得进步,课堂环境也因为学生的进步不断地被优化,这是学生与课堂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能量交换的过程。可见,教学课堂就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1.2 地域音乐文化的“生态性”表征

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都来源于人民的集体创造,来源于生活实践、来源于地域风俗人情,这不同于西方的音乐作品,以专业的音乐家艺术创作为主。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地域音乐文化的特点――生活形态的艺术。地域音乐文化会渗透到地方劳动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各种节日庆典、庄严的宗教祭祀活动、上山狩猎、下地播种、驱魔祈神都要音乐艺术来渲染气氛。地域音乐文化源于生活,乡土生活是其产生的背景。人、音乐、生活融为一体,分不清是人在音乐中生活,还是在生活中享受音乐,音乐即生活。音乐从地域乡土人们的生活中吸取信息、获取能量,不断地被创作、改编、流传,乡土生活因为音乐艺术的存在更加丰富多彩,人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断获取能量劳动、娱乐、成长再投入到音乐艺术的创作中去。由此,地域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人、生活、音乐”的生态系统。

2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优势

2.1 保持地域音乐文化的完整性

社会学家研究表明:地域性、乡土性人文文化一旦从它们所赖以存在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孤立出来,它们就不能够再得到发展,它们就会失去原有的生气,可见在传承地域性音乐文化的过程中,不能把它从其所依赖的环境中剥离出来。同样,也有专家指出,解读地域性人文文化必须将其放入地方人民的文化框架内,若将其从地方文化背景中分离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不能领略其中的精髓。地域音乐文化必须放在其地方人民文化的生态系统中解读。通过记录在纸质资料、图书馆、电子产品上的方式来解读地域音乐文化,间接导致充满生气的地域音乐文化丧失了其“活性”和完整性。

地域音乐文化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用“生态性”的视野来对待地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的音乐专业的教育教学,是将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融入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最佳途径。学生学习地方音乐文化的时候,要以全面的角度来审视人、音乐、文化的关系。若地域音乐文化教育脱离了所依赖的人文背景来教学,将直接导致音乐文化完整性的切割,也必然阻碍学生完整性的成长。

2.2 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成长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就是要以一种“生态性”的视野来看待地域音乐文化的教育教学。地域音乐文化的生态系统中的因素有“人、音乐、生活、社会”,学生在这样的视野中学习音乐,与传统的注重知识与技能的音乐课堂有天壤之别。“生态式”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生态式教学下,学生感觉不是在枯燥地学习,而是在接触、在感受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学生在“音乐、生活”中感受、感知生命的价值。

音乐教育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人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体悟、熏陶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受教育“科学主义”的影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音乐课程教学普遍显示出重“技术”,轻文化;重“知识”,轻感受的特点,这实质上是人文教育的病态表现。音乐教学必须重视人文文化的熏染,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音乐教育实践中,倘若学生的感受、体验缺位,实质上就偏离了音乐作为一门人文教育学科的宗旨。地域音乐文化教育,以“生态式”教学理念,把地方音乐艺术形式完整地带入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体验、感受平台――“人、生活、音乐”。“生态式”地域音乐文化教学,利于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性成长。

2.3 提高“教”的效率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了教师“教”的效率。在“生态式”教学理念下,教师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价值态度都进入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范畴。教师的课前准备从微观的音乐“知识与技能”转向了全方位的地方文化,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得到了质的飞跃。

加之学生学的方式由传统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方式转变为感受音乐文化、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仅有利于课堂管理,而且间接刺激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可见,地域音乐在地方高校音乐专业中“生态式”教学这一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的积极性。

3 地域音乐文化“生态式”教学思考

地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生态式”教学、文化传承方面,是为了保存民族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在教育目的上,是为了改变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和技术的音乐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全面感受生活、理解生命的意义,促进学生生命的“完整性”生长。在教学实践上,是为了促进地域音乐文化转化为高校音乐专业教学课程资源,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传承地方音乐文化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当然,地域音乐文化进入高校音乐专业教学在现实中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地域音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科研理论研究热火朝天,但教学实践领域却显得相对冷清。大部分高校音乐专业所开设的课程是:基本乐理、和声、作曲分析、配器以及各类术科等,沿袭西方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几乎未见有开设专门的“地域音乐文化”课程的高校。这是由于缺乏一系列的地域音乐文化教学机制,包括地域音乐文化教学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开发、课程实施的条件限制等。其中,难以将地域音乐文化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是其融入教学实践领域的关键难题,而“生态式”教学是破解此难题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