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学作品已经成为影视的重要创作资源。改编于文学作品的电影成为了影视寻求高票房和高收视率保证的有力手段。所以,文学改编也成了不可忽视并且普遍的影视创作现象。本论文主要对张爱玲小说到电影的改编,特以《色戒》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小说;电影;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04-01

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曾经风靡一时,受到国内外大大小小许多奖项的肯定,影片是根据著名女性作家张爱玲的同名短片小说改编。无论电影艺术价值的高低与否,这部改编作品已然受到了大众关注与推崇,由此也引发出对文学改编电影作品的热议。

一、张爱玲小说的改编

张爱玲,这位中国20世纪最传奇、最优秀、最沉静的女作家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色戒》是她晚期发表的一部短片小说。张爱玲的作品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常常以其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细细地触摸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她笔下的主人公大都是没落的旧式淑女,其传奇般的爱情故事常常以女主人公宿命般的凄凉结局收尾,如《金锁记》、《红玫瑰与白玫瑰》等均是如此。同时,在张爱玲的小说中,她常常以细腻精致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一幕幕旧上海的场景:古老的小巷、斜晃在玻璃纸上的夕阳、镂着雕花窗权、飘着裙据的旗袍,都市万般繁华下的凄清苍凉和温柔富贵下的凄情哀婉表现得淋漓尽致。

张爱玲的小说还素有“纸上电影”之称,她的小说情节曲折、对话流畅,在叙述手法上也有近似于舞台表现和电影画面的叙事营造。也许正因如此,她的小说频繁地被改编成电影并广为流传。

二、《色戒》――从小说到电影

李安根据张爱玲小说《色戒》改编的电影,总的来说也比较忠于原著,但是仔细研究又可以发现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在我看来,李安很谨慎的用影像展现张爱玲这部极具争议性的小说。李安的讲述比较柔和,而张爱玲的描述却是生冷的。电影中的王佳芝让人同情,就算王佳芝因一时动摇,断送了战友的性命,那种怨恨到理解的过渡也借助邝裕民的眼神传达出来。而在小说中张爱玲似乎是以作茧自缚的心态,冷眼相待这个女孩,在她笔下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又毫不相干。

王佳芝有着超出年龄的成熟与冷静,远远超过提出暗杀计划的邝裕民和其他几个同学。一颗少女充满幻想、盲目的心,让她把一切当作游戏一样不假思索的参与,还为自己是主角而隐隐有些快意。直到荒唐的失去后,她微微从梦中醒来,却又无法面对现实的掉入另一个梦境。

王佳芝与邝裕民之间的情感始终说不出道不明,那是因为没有一个明确的、正当的理由,也许他们一直告诫自己,国难当头不谈儿女私情。而三年后,邝裕民那迟来的一吻,却再也不是一个少女蜕化成女人后所期待的了。而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关系就显得那么的理所当然,因为他有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暗杀”。但是,当易先生与王佳芝频繁约会,送她钻戒,暗杀却被王佳芝搅乱时,撇开背景,这又何尝不沦为一段儿女私情?

电影中,王佳芝给易先生唱天涯歌女,很多人以为易先生是被王佳芝真挚的情歌感动的流了泪,其实是因为这首歌的歌词和意境道出了易的心声。国破山河碎,易先生成为自己也不想做的汉奸,所以易哭了,他的人性得以重现。电影与小说相比,电影在易先生这个人物上的着墨显然比小说多,李安在电影中把易先生的形象塑造的更丰富更饱满了,而小说中易先生似乎仅是一个泛指人物。

小说中,王佳芝似乎只是一个符号,一个承上启下的符号,她消失时不需要太多的情感关怀,却又引带出一系列与之相连的情绪。

三、从张爱玲小说到电影改编的技巧

电影《色戒》中,构图、画面、色调、声音以及人物服装等影像语言都基本还原原著小说。同时,张爱玲小说中大量细腻生动的心理描写成为其改编为电影作品时最大的障碍,李安在处理这点上很有技巧,他干脆把那些埋在文字下的暗涌通过演员的眼神、动作、一些特定的剧情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导演充分运用了视听语言手段,将张爱玲小说中那繁华而凄凉的都市、那一张张表面透着温柔却尝尽人生苍凉的面孔、那一个个乱世背景下凄美的故事和那泛黄的、暖昧的调子与氛围进行了还原。也许这就是张爱玲小说不朽的魅力,也是其改编的电影能受到大众广泛关注之所在。

四、结论

文学为电影撑起了一片天地,帮助电影迅速的发展成为一门专门的艺术。从文学到影视的改编是一个关于文学与影视之间艺术转化的问题。张爱玲的小说素有“纸上电影”之称,为改编成影视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小说《色戒》被改编成电影的过程,敢于去其糟粕,吸其精华,是成功的典范。而从小说到影视改编的经验,也颇值得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张爱玲.色・戒[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