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彭彬:“农门”实为就业创业“金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彭彬:“农门”实为就业创业“金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田间地头活出精彩人生

大学毕业时没有太大的抱负,也没有背负太多期待的目光和压力,一个原本对农村和农业一无所知的城市孩子,却能成长为持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的农机技术专家、岗位能手。他如何做到?

他的故事波澜不惊,但其中的辛劳、敬业、专注、诚恳与感动,却写满了他的履历表,也使他在许多年轻人视为畏途的“农门”闯出了一番天地。

彭彬,1977年出生,广东省农业机械推广站高级工程师,参与研制出6种新型农业装备,均通过广东省科技成果鉴定,并无偿转让给企业生产后投放市场,广受好评;他持有实用新型专利5项,曾荣获“广东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中国农业机械青年科技奖”(全国共有20名),省农业技术推广一、二、三等奖,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以及2010年第12届“广东五四青年奖章”等奖励。

对于这些成就,彭彬说:“我只是想珍惜一切时间和机会,为我们身边的人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彭彬的经历告诉我们,路是人走出来的,对待事业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在大多数E时代青年不愿涉足的田间地头,只要你倾注了心力,同样能够活出精彩的人生!

彭彬更以过来人的身份和亲身经历直言:农业大有可为,“农门”实为有待年轻群体尤其是知识群体挖掘的创业就业的“金山”。

阴差阳错踏入“农门”

彭彬个子不高,身体结实。长期的田野作业,日晒,使他的皮肤显得黝黑,而经常与农民打交道,也使他养就了质朴、干练的气质。

在广州市白云区同沙路的省农机推广站,彭彬指着农机设备展示厅里的先进收割机、育秧机等设备,对记者说:“可能你们对我的工作还不太熟悉,这就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推广站搬至这里已经一年,但彭彬对新环境还不太熟悉。因为他常年跑农业一线,必须亲自下乡推广农机技术。一年里,他呆在推广站的时间,长则半年短则只有两三个月。

彭彬从小在湛江市长大,家庭条件还算优裕。1998年在广东工学院毕业时,彭彬的父亲在南海石油公司工作,已经替他找到单位,工资待遇也不错。所谓无巧不成书,这时省农业机械推广站恰好到学校招人,“当时我们系的书记没听清楚,把推广站误听为广播站。我在学校的广播站干过,结果阴错阳差,被推荐进去了。”到了推广站彭彬才发现此站非彼站,“说实在的,因为女友是广州本地人,我觉得(推广站)这份工作还稳定,不想再找其他单位,就留下了。”

就这样,并非出身农家的彭彬阴差阳错地自愿踏入了“农门”,“刚进入推广站时,不要说农业技术,就是连水稻(殃苗)和韭菜我都分不清。我学的是机械设计,就是机床、模具设计之类的,是很纯粹的工厂活,而我在推广站从事的工作比较宽泛,不涉及设计,而是应用,和原先学的专业并不对口。”

结果这份专业并不对口的工作他一干就是整整12年,而且干出了大名堂。

农民的真诚与厚道带来许多感触

彭彬当年6月底到推广站报到时,单位暂未解决住房问题,7月正好是水稻收割季节,站里于是让他和几个老同志出差,近者到番禺,远者至潮州。

收割水稻、打稻穗,是很累人的农活,田地里高温高湿,泥地湿滑,蚊虫又多,体力消耗极大,这对城市长大的孩子而言,很多人都会难以承受,“一箱的矿泉水一天都不够我们喝,那时条件不好,(从村里)到镇上又远,交通很差,我就直接躺在水稻垛上睡觉、休息。”那段时间工作虽辛苦,但彭彬过得十分充实,因为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做“享受丰收的喜悦”,“那时水稻收割机没有现在普及,这种技术算是比较高的技术,我们站买了好几台机械,到处操演给农民看。一亩一千来斤的稻子,我两个小时割玩,感觉很好。”

彭彬刚入职时,站里的小伙子不多,而开收割机需要体力,所以接下来几年,下乡推广农机技术,驾驶各种农机为农民演示操作,便成为其日常工作。

田园风光,诗情画意,绝非彭彬工作的全貌。12年来,彭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省的穷乡僻壤,跑完了全省三分之二以上的县。他在田地里栉风沐雨,育秧收割;在基层培训班,用精心准备的通俗易懂的课件为农民学员开讲;在基层农机站,为基层干部出谋划策。

他之所以甘于付出,专注本职,乐此不疲,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农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诚与厚道,带给他许多感触。在他看来,农民纯朴、实在,看不到虚伪、市侩。有一次,他到雷州帮助农户改进技术,亲自指导他们育秧,“那天,帮一位农户育秧,育十几亩。中午,他们很热心招待我们,特意杀了只鸭款待我们。后来,我们才知道这只鸭阿姨养了很久,是留着他们家小孩从外面读书回来才吃的。(农民)真的很纯朴。”

“站在巨人肩膀上搞创新最有效”

作为农机技术推广部门技术人员,彭彬经常下乡进行农机操作示范、推广和培训等工作,业务范围包括试验、演示、大田生产、课堂授课、用户调查,平时并没有多少时间搞技术基础研究,技术发明。

而彭彬在这个领域却多次获得省级农业技术奖,获得过国家级青年科技奖,参与研制了多种新型农业设备,持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

一个农机技术推广人员,在农机应用领域能琢磨出5项实用专利,多少让人感到有些意外。

彭彬点出了其中的奥妙,“其实,专利搞多了,就不神秘了。通俗地说,如果我们一直使用的杯子是蓝色的,我(第一个)现在把它变成绿色,那么绿色杯子就可以去申请专利。我们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搞研究,开发全新产品,我们从日本、台湾省或外省引入了某种技术,(使用之后)觉得在广东本地不太适用,我们就针对其中一个细节去改良。比如,我们现在改良马铃薯收获(机械),北方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不能直接在广东推广技术,因为北方的马铃薯皮很厚,生产周期很长,要(种植)140天才能上市,但是我们这里只需要80天,而且南方马铃薯皮很薄,收获的时候很容易开裂,所以我们针对这种情况去改良这些机械。这个(过程)其实不难,只要你注意听取一下用户的意见,用心钻进去,获得(实用专利)就不困难。”

提到专利,很多人马上会想到发明专利,以为发明专利才真正具备专利水准,但对于常年在农业领域推广技术的彭彬来说,却有不同体会。他认为,广东农机技术的发展要走技术改良的务实创新之路,“发明专利我们没有,应用专利是有的。在别人已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是我们一直建议省政府、基层农机部门以及农民要做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目前广东农机推广普及应该走的路子。我们不应该花太多精力从零开始研制,当然基础性的(研究)必须舍得投入。目前很多农机技术都是国际共用的,比如日本、韩国、欧美、台湾省、外省,已经存在很多先进的机械技术,如果从零开始研制,费时费力。但是,我们怎样(把这些技术)通过改造拿来为我们自己所用呢?我觉得这个就是务实的创新。这种创新讲究的是效益、速度。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别人有了,我们拿过来,进行改良改进(以适应本地所需),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创新。”

真切感受最富之地和最穷之地

前段时间,广东省委书记说,全国最富之地和最穷之地皆在广东,此为广东之耻。作为在农业第一线打拼的农机工程师,彭彬对此身同感受。

因常年在城乡来回,彭彬对城乡贫富差距、乡村贫富分化的直观感受,比一般人来得更真切,也比一般人多了一种人文关怀。他说:“说得世俗点,就是(全国)工资最高的(地方)在广东,工资最低的(地方)也在广东。在梅州市平远县,一个农机局长,正科级干部,每月工资只有800块钱。在清远、韶关、云浮,很多地方真的很穷,我都不知道如何描述。我感觉,农民的素质差距跟贫富差距问题相似。(广东农民素质)两级分化很严重,在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一些行业,比如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柑橘与荔枝种植,比如养虾,每亩每年能赚十几万元,这些行业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农民老板,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都有这样的老板。他们对世界新科技应用、市场信息的敏感度比我们还高。但是同时还存在很多素质很低的农民,部分人还是文盲,种几分地一亩地,种些番薯、水稻、批量较小的蔬菜,投入不大,收入多年徘徊不前。”

彭彬告诉记者,粤西乡村的农田面积大些,农民收入相对高一点,粤北、粤东乡村则不乐观,很多青壮年都出外打工,剩下的是老头、老太太、妇女、小孩。即使是富裕的珠三角地区的农民,也未必都能享受到“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比起制造业、商业,传统种植业的效益仍然比较低,“珠三角靠近港澳,工商业发达,大量的资金、人才往(工商业)这边涌,是造成农业未能与工商业同步发展的原因。我今年去了广州萝岗九龙镇上课,精心准备了课件,但来的都是妇女,还带着小孩,他们的素质(决定他们)不可能应用你的新科技。”

技术专家眼中的农业强省“软肋”

应记者请求,彭彬也从一个农机技术专家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广东农业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

彭彬认为,虽说广东是农业大省、农业强省,但各地发展不平衡,强者不少,弱者更多。广东本有很多新科技、很多成熟的科学技术可助益农业,然而农业对于这个载体没有很好应用,“(广东农业)确实是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对比一下江苏、浙江、山东、黑龙江这些农业强省,我们这边还没有形成一个规模化、品牌化的令人眼前一亮的拳头产品,比如,说到蔬菜、大蒜,大家会想到山东,提及水稻,大家会想到湖南。而广东呢?除了水产养殖确实是我们的一个强项之外,荔枝、龙眼这类这么好的(广东)特色农产品,这么多年下来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导致产业链难以延伸。”

12年触摸着乡村的脉动,使彭彬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和农村经济有了常人所不具备的深刻认识,“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流转、公司加农户模式,确实带动了一批农民收入增加,但还不能说致富,这些只是解决‘瓶颈’问题的一个手段,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工业要真正反哺农业。我们的工业是建立在从农业抽取资源的剪刀差基础上的,是由农业来养育工业化,工业真正反哺农业的时机已经到了,”他说,“现在(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已经有补贴了,补30%,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在“农门”创业就业恰逢其时

尽管广东农业的“引擎”尚待增强动力,但彭彬依然对自己的工作抱着热情与期待,“我们的工作就是(做)这个桥梁、这个纽带,去做(农民的)老师。”

彭彬也很乐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与青年人分享。他说,“农门”绝非创业就业的“死门”,先行一步闯荡“农门”而取得成功者大有人在,“农门”实为有待年轻群体尤其是知识群体挖掘的创业就业的“金山”。

中国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洗礼,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发生很大转变。所谓“农”字不出头,全国各地不少“农”字号大学,都改变办学路线,转为综合性大学,力图摆脱“农业”二字带来的包袱。同样,对于年轻人而言,一辈子从事与农业有关的工作,是没有前途和面子的事情,即使万不得已读了农业专业的大学生,也会想方设法跳出“农门”。

“过去我不敢说,但现在你投入到农业去干事业,时机到了,”彭彬自信地断言,“我有一个侄子,高考报志愿时要报华农,问我报什么专业(有前途),我直接说报华农的畜牧专业――养猪。”

彭彬说,按传统观念,农业是投入大回报低的行业,以至于人们对农业的认识存在误区,觉得务农赚不了钱。但事实上,在广东的水产、畜牧养殖业领域,出了不少大腕级人物,“我认识不少这样的老板,像江门一个大老板,平时穿拖鞋,满手是泥,却是开奔驰的。他养了几千亩虾,而且建猪场养猪。这样的老板有很多,他们家里有两三亿元只是小意思。这些人都可以不谈,单是野生动物园、宠物店的兽医,收入就比一般人高出不少。”在工作过程中,彭彬接触了许多从事农业的年轻人,让他确信“知识含量决定农业品含金量”是个真理,农业天地广阔,年轻人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都在追求绿色食品,在湛江、茂名等地就出现了不少紫金番薯专卖店,虽然卖8块钱一斤,但需求量依然很大。而且,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基础比较薄弱,竞争小,很容易让有学历的青年施展手脚。”

“只要用心就能干得很好”

在彭彬看来,工业化的迅猛发展,造成地区贫富差距拉大,现在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发展,开始以工业反哺农业,给予很多补贴。而且,工业化带来了生产技术的革新,使农业技术日益精进,农业收益也大为提高,正是知识青年放手大干的好时机,“在农业技术的帮助下,农业效益大大提高,这跟以往不一样了,以往是靠人力劳作,现在是靠技术和机械出效益。”

“目前国家的农机补贴这块,短短5年,已由原来的10亿元增加到了200亿元。现在种田不用太大成本,甚至可以不用投入成本,国家有很多补贴,(从业者)可以申请。其实,类似我这样的年轻人,在下面可以干得很好,”彭彬说,“我不是想贬低那些从事农业的大学生。如今在农业基层干得很好的年轻人,往往不是大学里的优秀学生,甚至在班里排名十分靠后。他们毕业的时候不一定是什么杰出人才,看见大家都找到了好工作,自己却找不到,只好将就着去农村就业。没想到去了那边,就他一个人有大学学历。他到了基层,各类先进的技术设备马上就能让他接触、消化、应用,所有的先进设备都被他‘占领’了。我看到,由于没有竞争对手,惠州的一个农场,就是由一个小年轻管理着价值几千万元的设备。”

每个人都会遭遇成长的关卡,如何才能突破困境,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呢?彭彬说,自己的奋斗经历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工作)就能干得很好。我可以斗胆地说,我做事比较认真,这可能也是‘小气性格’的一种表现。但我觉得你如果做事不认真,就会把时间浪费了。而我不能容忍这样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