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铁里麦歌者用生命歌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铁里麦歌者用生命歌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铁里麦,通常以叙事的方式将哲理蕴含在诗里,给人们以启示。而将这种诗填上曲,能够完整演绎的人,被称为“铁里麦”歌者。铁里麦的演唱和普通唱法不同。对高音和气息运用有更高的要求,它还要求歌者随着诗歌内容的变化,面部表情和声音随之变化。换句话说,要有“长歌当哭”的本事。而哈得力别克成为一名优秀的铁里麦歌者,绝不是偶然的。

那天在福海县文化馆,在走廊上的我,突然被一曲深情的歌声所吸引,不由自主地走向了歌声的发源处。这是一间简单的办公室,两张桌子一个书柜,一名哈萨克中年男子坐在其中一张桌子前,手弹冬不拉,配以悠扬的歌声。他正沉醉其间,对于周边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乃至于我突兀的闯入也没有影响他。

随着他手势的起落,冬不拉琴声时而急促,时而轻柔,时而充满了秋风横扫落叶的肃杀,时而让人感到无以名状的悲凉。他的歌声,悠扬处显大气磅礴,轻缓处显款款深情,仿佛自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和叹息。再看他向窗外望去的眼睛,仿佛看的不是现实中的一景一物,而是遥远的过去和往事。或许这种漫长的没有焦点的遥望让他累了,他微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竟充盈着泪水。

这个正在歌唱的哈萨克男子本身就是一个气场,此时万物俱寂,歌声飞扬。而一旁静观的我,被这忧伤的歌声所击中,心底感慨万分,泪意涌上眼眶,虽然他的歌词我一句也没有听懂。

他就是文化馆的馆员哈得力别克・哈布力。从外表看,他很普通,但他又很特别,他的歌声和琴声分明洋溢着一种打动人的力量。哈得力别克刚才所唱的这首忧伤的歌叫《阿赛提和肯布尔拜》,同哈萨克族长曲相似的是,这首歌讲的也是一个在哈萨克民族中流传很广的故事。

据说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肯布尔拜是当时有名的阿肯,阿赛提是他的徒弟。后来肯布尔拜身染重病,让人带话给远方游牧的阿赛提,让他尽快回到师傅身边。阿赛提闻讯后跨上骏马就出发了,经过七天七夜的奔驰,才见到了临终的肯布尔拜。阿赛提扑进师傅的毡房里,流着泪问师傅,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肯布尔拜吃力地说:“我的儿子孙子唱的歌没有我歌里的味道,冬不拉也弹不好,我要把自己所有的歌曲全部传给你。”就这样,阿赛提和肯布尔拜在毡房里深谈了一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谈话内容,第二天肯布尔拜就去世了。阿赛提悲痛万分,发誓要将师傅所传精华全部传承下去。后来阿赛提也和师傅一样,成了草原上有名的阿肯。有人将这段往事作成了铁里麦,阿赛提自己填曲,将这段故事用歌的方式流传了下来。

哈得力别克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忧郁气质,更何况这首歌本身就很悲伤,他在唱歌的时候仿佛自己就是阿赛提,对阿赛提的种种心情感同身受,所以他传递给听者的也是那绵绵不绝的感伤。哈得力别克说唱完这首歌要用时七分半钟,歌曲难度很大,一般人很难唱完整。能够唱完的人一般都是有名的“铁里麦”歌者,据说只有在哈萨克斯坦国家音乐学院深造了五年的人,才有可能唱完。

铁里麦,通常以叙事的方式将哲理蕴含在诗里,给人们以启示。而将这种诗填上曲,能够完整演绎的人,被称为“铁里麦”歌者。铁里麦的演唱和普通唱法不同,对高音和气息运用有更高的要求,它还要求歌者随着诗歌内容的变化,面部表情和声音随之变化。换句话说,要有“长歌当哭”的本事。而哈得力别克成为一名优秀的铁里麦歌者,绝不是偶然的。

哈得力别克的这首歌却是跟着磁带自学的。一个偶然的机会,哈得力别克在解特热勒乡的一户人家中听到了这个歌带,百般劝说别人把磁带卖给他。得偿所愿后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哈得力别克很难过,不由自主地落泪了,别人问他怎么了,他却说不出一句话。后来他每天在家听着磁带自弹自唱。当他真正学会这首歌时,才发现了这首歌一般人无法学会的真正原因。

当哈得力别克第一次完整演绎完这首歌后,他整整有一个星期没有再弹冬不拉,往常时日不让他碰冬不拉简直比不让他吃饭还难受。但这次的特例是因为他在那一首歌里耗费了太多的精力,若不休息一个星期,他觉得自己无法恢复耗费的精气神。这首歌里充沛的感情必须要歌者用心用情去表达,若做不到这一点,这首歌就无法唱下去。所以,这首歌成了哈得力别克

今年41岁的哈得力别克,爱歌唱的种子早在他六岁时就种下了。哈萨克族牧民家家都有冬不拉,那时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人们最喜爱的莫过于弹起冬不拉唱起歌。哈得力别克小时候就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从来没有人教过他怎样弹冬不拉,他就是听别人的音乐,自己再摸索弹唱,这种神奇的口口相传让他学会弹唱本民族的很多民歌。

在后来的很多年,无论是在学校上学还是在工厂当工人,哈得力别克都没有放弃歌唱,还为学校和工厂争得了一些荣誉。1992年,在哈巴河县举办的阿肯弹唱会上,哈得力别克再一次听到“铁里麦”歌手的歌声。铁里麦歌手所唱的全是流传在草原上哈萨克牧民当中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歌词复杂,因为有很多故事情节在里面,所以歌词很长,需要歌手用全部的精神和心血去歌唱。这些歌里还蕴含了很多哲理,教导每一个哈萨克人怎样真实的做人,真实的做事,做一个真诚热情的人。哈得力别克意识到“铁里麦”是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听者无一不喜欢,所以他立誓做一名“铁里麦”歌手。

回来后哈得力别克将所有空闲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读本民族诗人的诗歌,无论是谁唱的“铁里麦”,他都要录下来,直至学会为止。当时他读了很多阿勒泰地区有名的哈萨克诗人阿斯哈尔・塔塔奈的诗和一些“铁里麦”,后来他还试着给这些诗填上曲子,从此他一发而不可收,用他自己的话说:“有时走路时,那个音符突然就从脑子里跳了出来,我拿起冬不拉就弹出来,唱出来。”哈得力用心血歌唱逐渐被更多的人知晓,很快他就调到了县文化馆工作,在那里,他完成了两首铁里麦的歌词和谱曲。

哈得力别克在演唱每首“铁里麦”时,都要先仔细地阅读诗歌。他说:“在一首诗里,作者处在什么时代,性格怎么样,他的心情如何,在想什么?想家乡、想爱人还是想母亲,这种味道在诗里都有表达,明白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唱的时候才能把自己的感情带进去。”

每首歌都像在天空中自由飞翔的鸟儿,对于歌曲的表达也像是鸟儿在飞翔一样,飞下来时要轻缓,如果直接落下来,就会把鸟儿的腿折断。唱歌时也一样,一些歌曲在结尾时,表达时一定要悠扬深情,才更能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才能打动更多的听众。哈得力别克是这样理解自己的歌唱的。

在哈得力别克的眼中,哈萨克族的民歌就像在草原上空的鹰,就像在草原上奔驰的骏马,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奔跑,合着马儿奔跑的节奏,正是因为生发于自然,所以才产生了哈萨克族这样的音乐,他才能唱这么好的歌曲,马背上的民族的歌声才能流传得更久远。而今更多的时候不能在马背上歌唱,那种融入草原文化血液的感觉在不知不觉中遗失。

正是这种对于本民族文化的倾心热爱,才让哈得力别克每天都离不开冬不拉,只要没人打扰的时刻,只要有空闲,他就一定会拿起冬不拉唱起来。一首,两首,除非有事,否则他不会停下来。没有歌声的日子,对于哈得力别克来说,一千天都像是白白的浪费,所以哪怕一个小时歌唱的时间,他都会很快乐。每天傍晚晚饭后,家人各自闲散,哈得力别克就会说:“现在是我排练的时间,你们不要说话。”这时全家人都会坐下来,凝神细听,唱完后他还会问家人,“我唱得怎么样,有没有错误的地方?”有时候,妈妈躺在床上,听着哈得力别克的歌声常常会落下泪来,说这歌声让她想起了在年轻时在草原上漫游的时光。

这样日复一日不间断的歌唱,让哈得力别克这个普通人渐渐与众不同,从没有受过专业音乐训练的他如今会唱流传在草原上的200多首哈萨克族民歌和50多首“铁里麦”。离开了大草原这块肥沃的灵感之地,生活在县城的他不惧怕老婆孩子不在身边的生活,但是没有了冬不拉,他的日子就暗无天日了。或许,哈得力别克自己的话最能说明他的心情――“冬不拉弹唱就是我的生命,我在用我的生命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