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雪涛:别再叫我“小天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天津到上海玉雕界打拼15年的于雪涛已经不能再被称为外来玉雕工作者中的新秀,他凭借在玉雕创作上讨喜、平易近人的风格在风云变幻、海纳百川的上海滩上站稳了脚跟,已然成为近几年来活跃在上海玉雕界的一批年轻人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将于雪涛看作是他们这一批上海新海派玉雕创作者的成功典范。的确这已经不是“小天津”初闯大上海的懵懂茫然的时代,于雪涛也明确表示今后要摘掉“小天津”这个头衔,打造代表自己艺术风格的品牌。
记者曾于一年前采访过于雪涛,时隔一年,他变得更加成熟、自信,也愈发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于雪涛的发展方向就是创新,他给自己的创作每年定下一个大的主题。例如去年是建国60周年,他的主题也围绕这一历史时刻展开。虽然玉雕创作仍然是以传统题材为主,但是传统题材也要与时俱进,赋予传统的表现形式新的内涵。去年于雪涛创作了一件名为《一诺千金》的作品,这个题材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是和女儿拉钩。许诺她一件事情。这件作品描绘的是一个老头与小孩拉钩,童趣盎然。这一作品既符合于雪涛一贯的讨喜、平易近人的创作风格,又体现出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而今年正逢上海举办世博会,与世博会精神相关的题材将是他创作的主题。
于雪涛认为一件可以称得上收藏品的玉雕必然要有一个大的历史背景,这可以让观者产生共鸣,只有反映时代特征,与时代接轨的作品才有可能成为重器。
前不久于雪涛刚从新疆购料归来,一路上感触颇多。除了感叹白玉原料越来越稀缺,价格越来越昂贵之外,他更感到要珍惜手中的原料,作出更多反映身边生活、折射出时代特征的好作品。但是于雪涛也表示不会因为好的原料价格疯涨就不敢动手去做,真的大师应该砖头、籽料都能做。“我喜欢有绺裂、不白。但皮色好的原料,这样的石头成本低,而我的长项就是避掉绺裂。用这种原料创作更有挑战性。”
玉雕的创新长期以来都是玉雕从业人员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于雪涛在创新的道路上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他博采众长,从古画、陶瓷、传统民间艺术及古代雕刻中吸取营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于雪涛认为,现代人的工具比以前先进多了,完全可以创作出更多的精品。于雪涛把自己的作品比喻成为十月怀胎孕育的孩子,他说。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放在作品里,让作品富有生命力是很有成就感的。
对于手把件,于雪涛是情有独钟。2000年,市面上很少有人物把件,但他已经开始涉足了。他认为,手把件可以拿在手上把玩,能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在创作上,他力求手感,内容生动、讨喜,让人爱不释手。除了把件,牌子、摆件也是于雪涛所擅长的。他的摆件作品动态突出,整体感强,配饰精巧,大气而端庄;牌子15借角度,将高浮雕与薄雕工艺巧妙结合,能雕刻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用新的表现手法去做传统的题材其实就是一种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可以挖掘的素材太多。虽然是传统的题材,但又有新的东西,这样的作品才是有创意的作品。”于雪涛的作品都很生活化,有故事情节,注重刻画人物神态。人物之间的表情、动作相互呼应。
于雪涛生长于天津,成名在上海,有着南北两地文化的滋润,他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将南北两派玉雕风格相结合,南方工艺细腻、大气不足,北方玉雕内涵博大、不够精巧。虽然曾经的名片上印着“小天津”的名号,于雪涛现在坚定地表示要摘掉小天津的帽子,今后不再使用这个称呼,这是他初闯上海滩时,为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起的外号。现在凭借他的实力,完全不需要用地域的概念来吸引收藏者的注意了。他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玉雕艺术创作中,以富有个性的创意和构思,把天趣自然的白玉变成生动、通灵的艺术作品。于雪涛艺术追求的“形、神、巧”体现了新海派玉雕南北兼容、古今结合的特质,他的作品往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进入而立之年的于雪涛对玉雕的喜爱溢于言表,而他自己也承认,白玉温润、浑厚的特性与自己的性格很接近,在玉雕创作的过程中,他感觉有时已经与玉合二为一,成为一体。“白玉浑厚圆润,细腻温婉,与中国人内敛、含蓄的性格相近。而每一块玉的形成都要经过上亿年的时间,都不是完美无瑕的,所谓玉不琢不成器,用自己的创意和构思,把它变成生动、通灵的艺术品,这个过程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于雪涛擅长写实的传统题材人物件,如佛像、关公、钟馗、吉祥人物等。其中罗汉讨喜、灵巧的造型深得他心,也是他变化最为丰富的品种之一。在构思罗汉时,往往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人体结构、艺术表达等丰富的专业知识,于雪涛更融入了个人的理解与情感,结合薄雕与圆雕(立体雕)工艺。大到人物的动态,小到面部的肌肉,眼神、发丝、眉毛、唇齿、甚至舌头的卷曲程度,每个细部刻画都不会放过,达到抽象却写实、大气又剔透的效果如此不一样的“精工巧作”才能使雕琢技艺发挥得得心应手,充分提升材质的潜力,催生出灵动且有生命力的作品。
在设计上,于雪涛要求造型生动、有趣、讨喜;在制作上,于雪涛力求手感,工艺丰富,他知道这样一件让人爱不释手的作品方可摩挲把玩、意味悠长,其实,不论是摆件还是把玩,他最终希望自己圆润饱满的作品给人带来视觉和精神上的愉悦与轻松。
“和田玉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灵物,无比珍贵,因此要以沉静的心绪去创作每一件作品,以现代人的审美视角去展示和传承玉文化的精髓。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我的作品。在玉雕创作这条道路上,我还要付出更多的努力……”